澳洲对华直接出口海鲜产品的总值去年高达3.58亿澳元。(《澳洲金融评论报》图片)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因受到审批流程放缓,以及香港、越南冒用澳洲名头的黑市交易影响,澳洲对华海鲜产品出口贸易并未实现应有增长。
今日,澳洲贸易部长乔博(Steve Ciobo)在堪培拉主持会议,就《中澳自由贸易协定》(ChAFTA)对澳洲经济的益处进行了信息更新。悉尼科技大学一份名为《中国海鲜市场:澳洲出口商的机遇与挑战》(The Chinese seafood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ustralian exporters)的报告也在会上公布。
据了解,澳洲2013年海鲜出口总值略超10亿澳元,但2017年时已达到14亿澳元,其中主要得益于在华市场的销售。由于对国内食品安全的担忧,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海鲜的需求日益增加,2017年澳洲对华直接出口海鲜产品的总值猛增至3.58亿澳元,远超于此前一年的8500万澳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鱼类消费将占世界鱼类消费总量的38%。
但悉尼科技大学通信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s)高级研究员法宾伊(Mike Fabinyi)表示,来自香港和越南却冒充澳洲海鲜的“灰色出口贸易”,可能会损害澳洲出口在中国市场的名声。
与此同时,澳洲出口海鲜品类目前很难进入中国批准海鲜产品种类清单(China Approved Species List of Seafood)。在该清单列明的126种海鲜品类中,有51种并不产自澳洲。报告提到,进入清单的审批流程缓慢,需要政府就此展开高层次协商。中国对进口商品的检疫时限及标签政策等限制也抑制了澳洲海鲜出口的增长。
该调查报告指出,澳洲出口商仍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若澳洲政府加大中间一些贸易障碍的消除力度,澳洲对华海鲜出口总值将更高。这份由澳中关系研究所(Australia-China Relations Institute)委托进行的调查报告呼吁澳洲政府加大对海鲜出口贸易的干预力度。
本文内容参考:澳洲新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