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变化飞速,从吃香到优势不再,待上几年的外国人感受深刻。最近台湾省媒体的一篇报道指出,《金融时报》上海分社现任社长吴佳柏(Gabriel Wildau)2005年到大陆,当年的他怀抱“海外梦”,他形容,2007年在上海的外国人,有两年西方工作经验等于在大陆干五年,五年等于十年,受到宽容、极度吃香,但这样“不劳而获的地位与特权”已经不在,新的中国对外国人益发遥不可及,有流利双语能力的“海归”成了新宠,愈来愈不受外国人的野心与欲望影响。
十几年前多所宽待
外籍人士在大陆饱受宽容。吴佳柏形容,不管是英语教师还是跨国公司高管,都像“生活在规范与社会要求之外”。他称,在上海的外国人自由地打破行为限制:在酒吧桌上跳舞、骑摩托车在十字路口横冲直撞,衣衫不整地进出五星级饭店借厕所,他那时发现,中国人对外国人很开放、包容且充满好奇,并非媒体报导的如此压抑。
不过,时代变了,大陆的经济愈来愈多是靠内需驱动,而不只是出口商品到外国,外国人曾经享受的特权不再,“我看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北京和上海,他们都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吴佳柏说,那些真正拥有流利双语能力的海外中国留学生,现在更受欢迎。
吴佳柏指出,以前,外国公司需要能够与总部有效沟通的外国员工,但现在正在本土化;以前,他和其他来大陆的外国人一样,可以先靠教英文“度时机”,过渡到更有前途的职业,但现在这种方式变得更加困难。
白皮肤已经不吃香
他感慨道,“对上海人来讲,白皮肤不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部分原因是,我们不再被认为比他们富有。”
吴佳柏认为,一个“新的中国”已经出现,它愈来愈遥不可及,高楼大厦里,大陆的银行为本土企业安排融资,让它们在跟西方企业竞争高端技术领域时,以确保优势地位。
他们不再理会外国人抱怨他们秉行保护主义,“我那时才明白,中国梦从来不是关于我们的,我们只是路过。”
下面是另一则新闻:
如何做一个日进斗金的投资者?
今年墨尔本优质投资展会
40余家优质企业&项目
开启您墨尔本投资的最好机会!
报名请扫二维码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