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唐 一
来源 | 创业智库(cyzk88)
美图创始人、CEO吴欣鸿曾有这样一段往事:
吴欣鸿年少辍学,靠卖网站域名赚了不少钱,在他22岁时,发现了一个好域名:520.com 。
520=我爱你,吴欣鸿觉得,这个域名如果做交友网站,一定会火,毕竟当时QQ非常火,很多人都通过QQ开始网恋。
于是,吴欣鸿决定模仿QQ做一个交友网站,靠会员费收钱,只有你是付费会员时,才能获得对方的线上联系方式。
起初,吴欣鸿非常看好这个项目,但他自己很宅,根本不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结果做了两年,前后累积了几十万付费会员,但由于产品和运营跟不上,大部分会员仅付费一个月就停止使用了。
最后,吴欣鸿被迫关掉这个网站,把520这个域名卖掉。
十几年后,吴欣鸿靠着美图,身家已经数十亿,但回顾起这段往事,他还是心有不甘,他坦言:
逆向创业,即通过一个好域名来成立一家公司,完全不靠谱。
先有一个域名,然后硬是脑补出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发现了客户的需求,再去开一家公司。
仔细想想,人生路上,有多少人犯过这个错误?——
做某件事,不是因为它有必要做、能做成,而是因为觉得自己可以做。
正如《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作者阿尔·里斯所说的那样:
“如果你工具箱里的唯一工具是一把榔头,那么每一个问题看上去都像个钉子。”
自己喜欢篮球,就想做篮球运动员,全不顾自己长得矮、没天赋,哪怕撞破头也要去试;
辞职创业,只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再听上司指指点点,却全然不顾自己根本没有创业需要的资本、人脉和想法;
开一家公司,主要业务不是根据客户需求来设定,而是看自己之前做什么...
想做一件事,自己的意愿固然重要,但让自己的意愿压倒一切,不顾客观现实情况,这就天真得有点可笑了,最后也只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不少人都会犯这几个错误。
壹
爱追热点,忽视需求
前两年,“共享”概念最火的时候,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层出不穷...
最夸张时,连小马扎和充气娃娃也能拿出来共享。
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共享”,真的有它的市场价值吗?
答案是没有的,这些项目都是蹭着“共享”的概念而生,它们所满足的,只是创业者脑子里自己想出来的“伪需求”。
譬如共享雨伞,只有下雨才有需求,而且还是那种突如其来的大雨,这样的产品,使用频次、使用时长又能有多少?
共享篮球,很多人去打球都会自己带球,有多少人忘记带球就跑去篮球场?
即便共享篮球方便,用户可以不带球就去球场,但这样的共享篮球,又能有多好用?
共享充电宝,现在一般人出门都会自己带充电宝,即便一时没带、需要用充电宝,这样的使用频率又能有多少?
面对种种“共享”,业内也并不看好,连王思聪也说:“共享充电宝能成我直播吃翔。”
果然,现在“共享经济”已经逐渐冷落,连共享的鼻祖共享单车,现在日子也不太好过,之前那些蹭热度的,就更不用说了。
但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管这些,用户需求什么的更是没人理会,大家只想蹭蹭风口,随便什么都能贴上“共享”的概念,然后一飞冲天。
“风口上的猪”固然风光,但风一停,不会飞的猪,只能活活摔死。
贰
以为喜欢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常常让我们误解,以为只要喜欢就能做好,其实并不然。
哪怕是自己喜欢做的,年复一年地做,总有一天会生厌,难道这个时候就不做了?
而且,自己喜欢做的,并不代表自己有能力做好。喜欢做和做得好的差别,估计比京东和京东方的差别都大。
正如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所说的:
总把写作的欲望,误会成写作的能力。
其实,兴趣从来不是最好的老师,它顶多只是一个起点,激励你对某个事物的爱好和关注。
一旦开始,等待你的必然是年复一年魔鬼般的练习和反复的打磨,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譬如郎朗,除了天赋之外,他从小就开始了疯狂练习的模式,从7岁开始,他每天都要练琴6小时,一旦到了寒暑假,每天所有时间几乎都被钢琴占据了!
这和兴趣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他父亲一直坚信儿子的天赋不能光靠兴趣支撑,必须通过艰苦的学习来实现。
创业也是如此,做你喜欢的事情,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
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就有一个开咖啡馆的梦想,为此,她在某500强企业打拼多年,一路做到区域经理,却不惜在35岁的年龄辞职创业。
在她看来,开咖啡馆是一个文艺青年这辈子必须要做的事情,每天在店里买卖咖啡、做做蛋糕、和客人聊聊天,既能赚钱又能满足自己的爱好。
然而,事实却非常残酷。
房租每月3万5,押三付一;为了设计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前后砸进去40万;各种办证件又花了好几万;更不用说给员工的工资...
在她的想象中,她的生活本来应该是在店里捧着咖啡看书,怀里躺着一只猫,窗外的嘈杂世界都和她无关。
但现实是,她每天一睁眼就发愁,如果今天的营业额达不到5000,那她今天就白做了。
她想尽办法,把市面上能做的促销手法都做了一次,但营业额最后还是不见起色。
2年时间,她的皱纹多了不少,头发也每天不停地掉,最后实在熬不住了,她终于把咖啡馆出手了。
一算账,2年时间,她整整亏了30万,如果加上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她损失近百万。
正如硅谷创业导师André Staltz 说过的那样:
“如果你喜欢做的事情不能让你过活、支付你的房租,那它的存在只是暂时的。”
叁
你喜欢什么不重要
你能做什么才最关键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会问: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的?判定的标准是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资深媒体人,后来辞职做新媒体,一年能赚几百万,她曾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收到一个在校大学生的邮件,说想要来她的公司实习,理由是:
“我特别喜欢看你的文章,你的号我也置顶了,每天一发布我都会第一时间阅读、留言,请给我一个机会!”
她微微一笑,并没有理会这个学生的请求。
过了不久,她又收到一封邮件,这是另外一个大学生发过来的,也是希望能来她的公司实习,但这个小姑娘是这样说的:
“我特别喜欢你的文章,并以你为榜样要求自己。你的每篇文章我都会认真分析,总结你的写作手法、内容结构和选题方向,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每周写一篇文章。附件有几篇我之前写过的文章,烦请过目。”
我这朋友一看这封邮件,大致看了看这小姑娘的文章,然后把邮件转给人事,让人事立刻找这个小姑娘来上班。
后来,我朋友和我说:“一个人说他喜欢做什么,却拿不出半点成绩,多半是不靠谱的。喜欢,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样的人才算受欢迎。”
你喜欢什么,一点都不重要;你为喜欢的事情做了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譬如,很多人说要当作家,他们喜欢的其实并不是写字这个职业,而是觉得作家轻松、赚钱多,而且门槛低,能写字就行。
但如果真的想当作家,就必须要面对背后的残酷真相:
每天要工作10几个小时写稿;每个月要看10几本书保持知识摄入量;收入不稳定,可能会被拖欠稿费...
明白了这些,如果还想要当作家,并日复一日能坚持为这个目标付出的,这才真正可以当作家。
因此,如果你现在有一个想法,想要付诸实现,先不要急着行动,先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做这件事,我有匹配的资源、能力吗?
我有多少做成的把握?
为了做成它,我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我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多高?
如果失败了,我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问过自己,而且心中有了确切无疑的答案,那你才可以真正去做这件事。
肆
你擅长却无价值的事情
正在扼杀你的职业生涯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
“决定我们一生的,有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选择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一个细小的决定,都足以影响你未来一辈子的生活。
然而,不少人却在选择时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总是选择自己喜欢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却忘记了最根本的东西——做这个事情有用吗?
正如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说过的一句话:“你擅长却无价值的事,正在扼杀你的职业生涯。”
更何况,不少事情,只是你以为自己很擅长,等到一做起来,才发现自己根本没达到这种水平,漏洞百出,惨不忍睹。
既不擅长又无价值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做?答案只能是,这是他们唯一努努力还能勉强做到的事情。
但这样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真正对社会、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