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一点,这个排行榜是黑榜,排名越高越不好!
排行榜名为《世界纳税指数2018》,由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合作推出。意在给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税务负担和税收竞争力做出一个综合评价。每年1次,备受瞩目。
这个排行榜使用了穿透力很强的评估办法,绝不简单参考各国各地区政府的名义税率,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四个核心指标进行评估:
1、纳税次数。反映公司支付所有税费(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企业扣缴的税费)的次数。
2、纳税时间。衡量公司准备、申报、缴纳三种主要类型税费所需的时间。
3、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衡量公司经营第二年负担的全部税费占其税前净利的份额。
4、税后流程指标。衡量企业在纳税申报之后完成相关事项所需时间。
采集的调查样本是全球190个经济体的中型私营企业。
世界银行表示,这不是简单的税率累积比赛,而是综合分析税务竞争力后产生的排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需专业的财税知识,只需理解排名本身带来的影响就足够了。
中国在排行榜中的排名切切实实的震惊小编: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位。
而排名在中国之前的国家是:
1、科摩罗🇰🇲
2、阿根廷🇦🇷
3、玻利维亚🇧🇴
4、厄立特里亚🇪🇷
5、赤道几内亚🇬🇶
6、帕劳🇵🇼
7、中非共和国🇨🇫
8、阿富汗🇦🇫
9、毛里塔尼亚🇲🇷
10、哥伦比亚🇨🇴
11、巴西🇧🇷
看看这个名单, 再想想中国以今日之国力混迹其中实在有些尴尬。
继续看下去,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认定的中国企业综合税率竟然达到了67.3%。在发达经济体里,与中国最接近的是排名第20位的法国,62.2%。
而刚刚在加拿大结束的G7成员国中,排名最低的居然是大家一贯认为的高税收国家——加拿大。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以20.9%的综合税率排名第169位。
另外5个G7成员国的排名分别是:
美国:第67位,43.8%
日本:第53位,47.4%
英国:第139位,30.7%
德国:第44位,48.9%
意大利:第50位,48%
而全球190个经济体的平均实际税率为40.6%,远远低于中国的67.3,也远远高于加拿大的20.9%。在这项排名中,中国的实际税率是加拿大的3倍,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加拿大在人均GDP远高于中国的同时,可以保持工业品、食品价格与中国接近的现状。
在某种程度上,税收福利才是最重要的社会福利。所以,加拿大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之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世界银行还指出,中国一方面是高税率国家,但另一方面是低福利国家。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
1、中国医疗投入占GDP比重在15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3位。
2、社保费率个人是8,企业是20%,28%的水平在全世界排在第五位。
佐证世界银行结论的还有这样一些数据:
1、1994 年至今,政府财政收入增加26.9 倍;城市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只增加8.3 倍。
2、2017 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9.8%,GDP 增速6.9%。
2、房价还在上涨,他们已经没钱消费了!
2018年尚未过半,消费已经拉响警报。
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社消增速创下15年新低,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正在严重萎缩。
换句话说,房价还在不断上涨,而人民已经没钱也不敢大肆消费了。
1高房价正在透支社会购买力
先做两点说明。
其一,消费体现的是社会购买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包括衣食文娱,也包括汽车家电,但不包括住房。购房一般被认为是投资性支出。
其二,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虽然社消总额与GDP中的消费概念并不等同,但两者大部分重合。社消增速变化趋势,足以代表消费的变化趋势。
社消增速一路向下,这其中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购买力因素。
所谓结构性因素,指的是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居民收入增幅不及以往,加上城镇化已经完成过半,城镇化带来的额外消费增量越来越少,社消总额自然难以保持原有的高增长趋势。
在结构性因素之外,整个社会购买力不足,才是更加关键的问题。
2015年以来的这一轮房价上涨,究其本质,就是以货币宽松和政策优惠,通过去库存叠加棚改货币化,鼓励居民举债购房。
其目的就是,以居民加杠杆,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
结果显而易见,房价一路高涨,居民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余额/GDP)随之一路上扬:
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时的18%,攀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短短十年,翻了两倍。
这几年,新增住房贷款不断创出新高,几乎撑起银行贷款的半壁江山:
2015年居民新增贷款3.87万亿,占当年全部贷款的33%。
2016年新增居民贷款6.33万亿,占总贷款的50.04%。
2017年的增幅虽然有所下滑,但也创下了7.13万亿的新高,占比高达52.7%。
要知道,在居民贷款里,高达70%以上都是中长期的房贷。而在短期贷款里,资金也多数通过消费贷、现金贷等方式违规流入楼市。
与此同时,房价不断上涨,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但可支配收入却如老牛耕田般挪步。
一快一慢,收入远远被债务抛下。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
一边是房价高涨、居民大幅加杠杆,一边是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力,结果是什么?
必然是消费的紧缩!
2房价暴涨:财富效应VS挤出效应
房价上涨,会产生三种效应:一是拉动效应,二是财富效应,三是挤出效应。
拉动效应好理解,房价上涨,能够拉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这也是房地产能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所在。
所谓财富效应,当房价上涨,有房一族的房价市值随之水涨船高,以货币计价的财富也随之上升。即使不卖房,在这种财富效应之下,也有人会增加消费支出。
然而,财富效应,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货币幻觉。因为不卖房就无法兑现,它只是市值上的财富,类似股市里的浮盈。
尤其是随着限售政策的普及化,新房一般都要被冰冻两到五年。这期间即便房价大幅上涨,房子的市值也无法及时转化为直接的货币财富。
挤出效应刚好相反。
当房价远远超出收入水平,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高于20时。即便居民能够挤上房价上涨的顺风车,也会因为首付和还贷压力,而被迫削减消费。
尤其是对于那些六个钱包凑首付的购房群体,消费挤压效应更加明显。掏空祖孙三代的积蓄,才勉强挤上房价上涨的列车。
且不说父母祖辈的养老、医疗负担重压在身,即便是归还房贷,都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富余的资金进行消费?
财富效应,会让人们增加消费;挤出效应,则会削减消费。一增一减,到底谁的力量更强大?
消费数据已经提供了再清晰不过的证明。
3危险的不只是内需!
这一次拉响的不只是消费警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时创出2017年以来新低:
这其中,制造业投资仍旧保持在低位,而基建投资则大幅回落,只有房地产投资依旧保持在高位:
消费增速创下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创下新低,贸易争端之下的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均已呈现疲态,这一年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靠房地产托底,又能托多久?
来源: 加拿大地产头条,房屋屋(its-home)
哈喽大家好,我是家园小编,大家可以叫我小园子。
作为家园网微信幕后的小园子,我可以帮您解决移民之路上的各种问题,为您排忧解难。
也可以做您吐槽倾诉的对象,陪您聊天哦~还在等什么呢?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等您哦~
如果您对移民、留学、资产配置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将由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