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澳新美加这几个移民热门国家,很多人旅游都去过,但去一个地方是纯旅游还是定居考察,观察的视角会完全不同,对当地消费、物价以及人文环境的评判也都不一样,所以旅游体验和定居是两回事。
本文来自网络,作者游历四个移民国家,分享下走马观花后的感受,尤其是美景之外的思考人生。仅供大家参考!
加拿大是夏天的时候去的,线路是多伦多+加东三城市(渥太华、蒙特利尔、魁北克市)。这是第一次踏上北美大陆,说实话有一些失望,它的城市建设和北京差距比较大。每个城市基本都是只有Downtown地区才有几座高楼大厦,远不像国内的一线城市那么密集,而且Downtown其实也挺小的,没有大都市那种繁华热闹的感觉。
人就是这么矛盾,在大城市生活,每天看着那么多人流和车来车往,会闹心烦躁,向往清净的生活。可当真的用定居的眼光浏览慢生活城市时,又挑剔它不够繁荣和生机勃勃。
所以好多去过北美的人都会说,除了有几个国家公园,没啥好玩的。就旅游来说,加拿大可玩的地方也确实不如欧洲和澳洲,从初体验上不算惊艳。
多伦多
多伦多是个多种族融合的城市,这一点走在街上就能感受到。什么肤色的人都有,白人不算占多数。当地除了华人,还有大量的中东人,少部分黑人。来了几天后,去拜访住独栋大别野的同学时聊起,紧挨着她家的邻居,也是和她儿子经常玩在一起的就是一家中东人。从感受多元文化的角度,是一个挺好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的成长。
在多伦多转了几天,整体感觉,除了Downdown的几条街以外,其它地方都是矮矮的稀疏的建筑,有点儿像北京近郊打造的一些特色风情区,其实从人口密度来说确实是和郊区差不多,颜值和想象中的发达国家的样子有点儿差距。后来去了美国发现也基本这个样子,看来北美地区确实地广人疏。
在几个有名的景点中,比较喜欢的是位于Downtown的多伦多大学和安大略博物馆,两个地方挨着,都很有文化氛围。
多大一共有三个校区,在Downtown的圣乔治校区是本部,也是三个中最大的校园,还有两个在几十公里以外,偏远了一些。这几年国内申请多大的比较多,属于热门学校,本地人也好多都以上多大为目标,尤其是华裔。对于他们来说,不离开家乡的话,上多大就是最好的选择。 整个Downtown地区都还不错,停留的时候还特意逛了圣劳伦斯周末市场,就是早市,食材新鲜,琳琅满目,人潮涌动,很有生活氛围。如果住在这边,感觉还挺好的。
从自然风光来看,有名的景点是CN Tower电视塔、Niagara Falls尼亚加拉大瀑布和Toronto island湖心岛等。其中大瀑布最赞,很壮观,很有气势,它的对面就是美国,也能看到美国境内的瀑布。其它的都比较一般了,从随时随地可以亲自大自然的角度,还是少了一些,据说温哥华在这一点上完爆多伦多。在温哥华的朋友,经常动不动就进森林hiking了,置身于大片绿色和溪水中的感觉,野趣十足。
但温哥华的问题就是华人太多了,跟没出国似的,对孩子快速过语言关,感受多民族融合的文化不太有利。有一次在温哥华转机,看到半个机场都是华人面孔,还有很多中文指示牌时,都恍惚了。
在多伦多期间一直住在万锦,拜访朋友方便,也想看看住在华人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万锦
这个挨着多伦多,号称华人重镇的万锦市,有记载是华人占了三分之一,路上目测也确实差不多。一个小时候的同学,二十多年前随家人就定居在这儿,他说当年真没这么多华人,是后来越来越庞大的。这里距离多伦多Downtown差不多一个小时车程,进城比较方便,相当于从北京的朝阳区到天安门吧。
万锦很多都是独立屋,一条街有个十几栋的样子。人更稀疏,街道的绿化都不错,但常常看不到什么人,偶尔能看到几个住户在给门前的草地浇水。夏天除草冬天除雪,是住独立屋的必备技能,这一点让很多华人都无语。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深陷其中是费力又费钱。
这边的衣食住行主要靠Cosco(大型仓储超市)和大统华(华人超市)。走进大统华,又有了回到上世纪港片中的感觉。整体生活还算方便,就是出门一定要开车。
从工作机会来讲,如果英语过关又有朋友给推荐的话,会好找一些,ms北美都是这样,内部推荐是一个主要的求职方式。不过工作岗位初期不要太挑剔,先以适应社会为主,这是和当地朋友交流得到的信息。
渥太华
说说位于魁北克省的加东三城市,也有人把魁省戏称为“凑热闹的法国人”。我们最先到达的是渥太华。 它在多伦多以东400公里,是加国首都,文化氛围更浓厚一些,比如国家美术馆就在这里,其它的博物馆资源也很多。一个城市博物馆资源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就标志着它在过去和当下的地位。
其实渥太华之所以定为首都,是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当时安省和魁省争执不下,渥太华因为横跨安省和魁省,成了一个折衷的选择,有点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就其本身,虽然人少地儿小,并不是特别有首都气质,但穿城而过的美丽的渥太华河,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景。
由于渥太华主要行使的是首都的职能,在商业上并不算发达,再加上这里已经是英法双语的城市(加东三省都是),不像多伦多和温哥华以英语为主,所以华人在此定居的很少。
当地移民不多,在街上看到的大多是本地人,女孩子很多都身材高挑,非常美艳。繁华街区的路边,有许多吃牛排的馆子,坐在临街的位置,可以静静感受城市风情。到了北美,最好吃的就是牛排。牛排配美酒,也是北美文化的一部分,虽说这边已经有一些欧洲风情了,不那么北美大陆。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去过两次,感受并不一样。第一次是自驾,停留了两晚,行色匆匆,一路从多伦多开车过来,路上的景色不是很美丽,感觉沿途都是灰蒙蒙的,印象比较一般。当时转了转诺特丹圣母大教堂(赛琳迪昂举办婚礼的地方),皇家山,以及麦吉尔大学,这几个地方都不错。
但当时住的酒店,早上下楼时发现后备箱门大敞着,被人打开了,有点儿吓人,虽说里面没啥东西吧,还是被治安情况吓了一跳,酒店说这不是偶然事件。
第二次去时,待的时间比较长,基本上完成了用脚丈量一个城市,才慢慢体会它的美。 仔细转了市中心,这一带非常像欧洲,许多高大的建筑,景致的布局,有特色的咖啡馆。。。不像北美其它城市,现代了很多。 这两次都去了皇家山和麦吉尔大学。
皇家山地处市中心,山本身并不高,但登上去后可以俯瞰全城的景色,远处还有缓缓流过的圣劳伦斯河,感觉就很好。一直都觉得如果城市中有河流经过,是极好的,城市的气质会柔软很多,让人放松和惬意。
当地人也很喜欢来皇家山游玩,成群结队的。在山顶的一角,摆放着一家旧旧的钢琴,琴键都缺了好几个了,不过一点儿也不影响各种族人民在这里演奏的好心情。钢琴声不时在山顶上环绕,伴随着夕阳的余晖,这一刻,希望时光静止,可以深深的感受内心的平静与欢喜。
当时想,老外太会设计了,就这么一家旧钢琴,可以引得游客纷纷弹奏,更多的游客静静欣赏,让山顶风光平添了许多浪漫。 麦吉尔大学算是蒙特利尔的地标式建筑群了,叫它建筑群,是因为国外的许多大学都没有明显的围墙,属于开放式的。像麦吉尔就是这类的,当看到路边开始一个古堡接着一个古堡时,说明“你已到达目的地”。
远远的,看到操场上一群女生像兔子一样奔跑,透着满满的活力,走近看原来是在比赛橄榄球,体格不是一般的彪悍。这些女孩主要是白人,基本没有什么华裔,不过这实在太壮了,估计华人男孩儿都得掂量一下。草坪上到处可见享受阳光的年轻人,瞬间有点儿被打动,喜欢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过后来发现,原来蒙城的Sunny day是多么稀缺,所以阳光好的日子,当地人就赶紧跑到户外享受。
据说麦大才是加国人民心目中的清华,只是因为在国内宣传的比较少,所以国人一般都知道多大(多伦多大学)和温哥华的UBC。在教学楼中参观了一圈,确实条件很好,还碰到一个华裔男孩儿,很阳光的感觉,聊了一会儿,他已经是移二代了,父母也是从北京过来的,他一岁多来的这里。不过小伙儿已经说不了几句中文了,除了外形还是华人的样子,说起北京也是感觉很遥远。
也许这就是现实吧,越早出国的孩子,对本地文化融入的越好也越native,也就意味着对中国文化偏离的越远,很难做到中西兼备。但对于华人父母来说,还是有点儿桑心的。
市中心这一代已经属于法语区了,领教了语言不通的障碍。不过单从各种指路牌和招牌上来看,还是可以猜个七七八八的,法语和英语许多单词在书写上很像。这点对旅游影响并不太大,无非就是吃饭住宿,但要落脚的话,会和当地深入接触,沟通许多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如朋友的小孩,上的法语私立小学,老师的英语很不擅长,两个人沟通时就很难,最后就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市中心这一带时,也坐了公交和地铁,去了Costo,总体感觉交通不算方便,也比较贵,比如买单程地铁票可以含一次公交车,一个人3.5加币,这个费用还是不低的。沿途有许多宣传芭蕾舞的招贴画,还有各种艺术形式的展示,倒是很有艺术氛围。庞大的地下城是这里的特色,可以吃饭+逛街,只要不迷失,天冷的时候直接钻进来会舒适很多。
蒙特利尔是华人较多的城市,虽然冷,但教育资源好,生活消费也低。两次都只浏览了市中心,对于这一带还是挺喜欢的,包括麦吉尔大学周边,非常赞,适合来留学。
魁北克市
魁北克市还是属于法语区,整个城市环境是加东三省中最美的一个,浓郁的欧洲风情,到处是古老的建筑,当地人民也很会享受生活,跑跑步观观湖骑骑车,愉快而惬意,生活状态很让人羡慕。城里很多地方都悬挂着魁北克旗,这一点非常不一样,可以想象曾经的魁独(魁北克独立)是多么强悍。
魁北克市的风景,在北美中算独树一帜了,美的精致而讲究,让大家的视觉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满足。如果旅游的话,要多给这里留些时间,游船,吃下午茶,在湖边徜徉都是不错的选择。之前还以为法语区的人民,说英语也是必备技能,但到了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连旅游点的服务人员英语都说不利落,交流的时候大家只能连比划带猜,咱慢慢聊,谁也别嫌弃谁。
加拿大从移民的角度,就是除了温哥华,其他几个移民城市比较寒冷。教育资源整体都不错,这一点上好于澳新,而且离美国近,如果高中或大学去美国,会比较方便,也更容易接轨。但具体的教育质量到达什么程度,尤其是中小学,确实不了解,不像大学有各种评估方式,相对比较透明。
去美国和去别的国家,心情还是有点儿不一样的,除了旅游,还有对发达国家的好奇,想看看美利坚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们走的是西海岸路线,从洛杉矶到旧金山,中间往返,走了两次著名的一号公路。因为此行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加州,感受了下矮大紧同学赞许的宜居的气候,顺道看了看在加州的老同学。走过这一圈,非常喜欢加州,尤其是洛杉矶。
洛杉矶
两周的时间比较充裕,此行参观了加州的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I(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以及STANDFORD(斯坦福)三所大学,环境真的很好,周边环境也不错,能在这里上大学应该是很好的体验。
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是一所公立学校,坐落在南加州,在全美Top30中排名21,是申请人数众多的学校。它靠近比弗利山庄和好莱坞,这些都是洛杉矶地标式景点,是不是听着就已经很振奋了。
校园面积很大,到处都古香古色,不愧是百年老校。我们走了很久都没有走完,头一次有迷失在校园中的感觉。随处可见大片的绿地和高高低低不同的建筑群,还有建在山上的华美的复古图书馆,在加州阳光的映衬下,就是理想中校园的样子。
当时本来是让孩子在山下的草坪上休息的,我独自上山探索,但看见古香古色的图书馆后,感到不容错过,又下山把孩子拉了上来,兴奋的参观了半天。后来才知道,这是UCLA历史上最悠久的图书馆,也是最大的主图书馆叫鲍威尔图书馆(Powell Library)。
一直都以为图书馆就应该是那种中规中矩四四方方的样子,曾经见过的最美图书馆是在清华园里,已经觉得很有设计感很现代了。原来还有这种复古款的,中世纪古建筑里的style。坐在这里会不自觉的陷入藏书中,学术氛围非常浓,读书也需要仪式感。
我们来的这个时段图书馆中学生并不多,可能因为假期的原因,但都静静的坐在长桌前捧着书看,可以感到对学习的投入。如果能在这里读书和生活几年,应该是一段非常美好的人生。特意查了下UCLA的学费,本科一年差不多6万美金,着实不菲,先不说录取难度。不管如何,参观过UCLA后会激发努力学习的热情,连我们这颗老心脏都砰砰直跳,更不用说正当年的学生们。
Stanford斯坦福大学
Stanford远远望去是黄黄的一片,和想象中的高大宏伟不太一样。校园的前脸儿是黄墙红顶,矮矮的一片小楼,外观挺独特。校园里面是围墙式建筑,拱璇门廊,属于西班牙建筑风格。其实洛杉矶一带有很多地名叫San(圣)。。。,如圣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西班牙风情小镇,圣何塞(San Jose)的名字也是来源于西班牙语,带着西班牙殖民过的痕迹。
这种Top的藤校还是不一样,校园里参观团非常多,统一由学生志愿者进行带队和解说。我们也尾随了一会儿,小导游们都很敬业,讲解细致,很老道的样子。在学生时代能有这种经历真挺好的,不仅锻炼口才和沟通能力,还是一段有意思的人生体验。
而斯坦福所在的Palo Alto(帕罗奥图),也是加州排名第一的学区,豪宅林立,街道两旁都是一栋House接着一栋House,是房价最贵的地区,扎克伯格就住在这里。想想出门能看见小扎,say hello一下。出了校园,特意在这一带多走了走,确实绿化好,配套也完善,居住舒服度应该很高,顶尖富人区的颜值没的说。
UCI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UCI所在的尔湾地区(Irvine)是当地很受华人欢迎的学区,据说华人越来越多,而UCI在全美最佳公立学校中排名第九,应该是还不错。
关于尔湾,有这么一段介绍: 尔湾因其完善的城市规划,全美最优的公立学区之一和全美领先的社会治安,颇受华人移民的喜爱。除此之外,它还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社区资源,以及冬暖夏凉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听起来真是很美。
从作为游客的直观感受,觉得有点儿像北京的亦庄或中关村等科技新区。因为人都集中在校园里,所以街上的行人比较少。我们是无意中开到这里的,顺便进大学看了看。学校里有学生志愿者,正在给四、五个参观团介绍学校。相比UCLA和斯坦福,UCI的校园设施稍显旧一些,楼也比较老,不过校园面积也是非常之大。
路上还看到了几所中小学,统一都是运动设施完备,有着大片的足球场、橄榄球场、网球场和篮球场。其中一所公立高中的运动场,硬件环境没得说,现场看高中女子足球水平很高。
关于美国人民对运动的热爱,再插播一段: 后来途径了一个叫文图拉小镇(1号公路沿线),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遇一位70岁的美国冲浪大爷,跟我们show了半天他的肌肉和伤痕累累的冲浪板,震撼,说冲浪板花费了他一万美金。
在旧金山时,租住着民宿是一个两层别墅。她家的车库里堆砌着各种小孩子的运动装备,自行车,滑板,潜水服。。。看着就那么热爱生活。 此行算是见识了美国人民对运动的投入和喜爱,这一点还是值得学习的。
回国后一个朋友也去美国探亲访友,回来后感慨,当时和华人朋友的孩子在后院玩篮球,人家7,8岁的男孩儿,三分线投篮命中率完爆我朋友,关键是这位小朋友是主攻足球的,和国内大多数孩子比,运动能力明显强很多。
圣何塞
圣何塞是加州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城市,是硅谷的大本营,自称硅谷首都,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公司都在这里。因为同学也住在这里,所以此行在圣何塞踩了一脚,感受下宇宙中心。
它离洛杉矶很近,开车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像Apple、Google这些大神级公司,以及思科等一大批高新企业都在这里。高速上看到那些公司大牌儿,一个接一个的都有点儿激动。
因为时间的原因,只在Google粗略参观了一下,Google是一个非常大的园区,占了好一大片地儿。它的展示厅在最外面,里面人潮涌动,各种互动大屏和新鲜玩意,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这里完全不像北美的好多地区,没有什么人烟,大家都是奔着科技热点来的。这次时间仓促,只看了看外围,有机会再来可以提前预约,由内部人员带领参观,会更深入。还有Apple,也没来的及去。
跟同学聊了聊这边的生活,也一样是每天早晚高峰有堵车的烦恼,两人带两娃的辛苦,孩子小,周末也是在各种大商场的儿童乐园混迹,其实生活状态和北京挺像的。
不过同学是做IT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毕竟这里是优秀人才的集结地,每天要和各种印度小伙伴balabala。另外,要想生活开支相对宽裕,还是需要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的,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妈妈可以在家全职带娃,而那边的华人普遍都是双职工。
在这一带感觉很舒服,热闹,人多车多,有生气。说实话,出来这么多天,老看不见什么人觉得发慌,没着没落的,常年在大北京住的,看着堵车才觉得踏实,人都在呢。
洛杉矶不光有大量的高校资源,还有富豪,没事捐赠个艺术馆是他们的正确姿势。最开始逛的Getty Center盖蒂中心,就是土豪捐赠的艺术馆,里面除了有意大利的穿衣服或不穿衣服的油画和雕塑,还有印象派的一系列,包括它的鼻祖画——梵高的Sunrise日出。以前只在画册上看过,看到真迹的瞬间鸡冻了一下。艺术馆建在山顶,浏览的同时还可以俯瞰LA全景和落日,有情怀的土豪啊。
还参观了一个亨廷顿图书馆,它叫图书馆,其实是建在早期土豪自家的一个大花园里。除去图书馆功能,还展出一些艺术收藏品,主要是英国肖像画和18世纪法式家具。这座图书馆及藏书、艺术、园艺于一身,是花园式博物馆,观赏的过程身心都能得到极大愉悦。
漫步在花园中,可以依次步入几栋不同展出主题的楼。比较有特色的收藏品是一些文献,手抄本。。。比如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写的亲笔信,看着这稀奇,难道这个不应该保存在政府的深闺里吗。还碰巧看到了《荒野的呼唤》小说原稿,出来玩之前孩子刚在国内读完这本小说,冷不丁看到了作者的手稿,让我们集体又兴奋了一下。
所以美国这个现象很有意思,这是走过这么多国家唯一见识到的,总有富豪冲出来斥巨资自己建一个艺术馆,让人们参观,好像很有历史很有文化的样子。拿来主义对于一个仅有200年历史的国家,确实是最有效的。
一号公路
这个不多说了,太有名了,网上游记一片一片的。但说心里话,去过新西兰的真心没觉得一号有辣么美丽。 既然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走了一圈,还是要推荐一下比较赞的地点。圣芭芭拉(西班牙风情小镇)、丹麦小镇(童话世界)、比克斯比大桥(一号公路的颜值巅峰)和卡梅尔小镇(豪宅+1,大亨们的后花园),不要错过,其他落脚点为可选。
其实那时更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在一号公路上奔驰,眼前的景象常常很像早期美国西部片里的场景,假装一下西部牛仔,放纵的快乐一下。一路也看到许多玩耍的老外,近身感受下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比看景点更好的体验。
旧金山
旧金山也是西海岸的大都市,但跟洛杉矶比,就感觉旧旧的了,少了一些科技感和现代感。整个城市有许多坡路,高高低低,很像重庆。人流最多的地方就是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以及著名的唐人街。
旧金山是港口城市,地中海气候,所以空气湿润,体感舒适。但在我们停留的七、八月份,也常常下毛毛细雨,再遇到风口,就瞬间凉透,所以属于全天温差较大的地带。往往刚才还热的要穿短袖,一阵风刮过,就得套上三层长衫。
旧金山比较有特色的是它的唐人街,它是北美最大的,占据了市中心好大一片地,地理位置绝佳。据说是因为早期华人是最早一批来这里淘金子的。但其实各地的唐人街基本都一样,像旧香港,瞬间穿越到早期的港片中。而且很多都是多少年没变化,像个封闭的自治小王国一样。从生活的角度,住在这一片应该是很方便的。不过旧金山的市中心不太安全,晚上不易出行。
一个朋友的孩子在这座城市上了四年大学,评价很高,喜欢蓝蓝的天和夜晚的星。而且,去洛杉矶玩也很方便,还能抬脚就到海边吹风。我们因为停留的时间短,许多美还没来的及去发现。
这次美西之行,整体感觉美国的城市硬件,相对不如北京壮观,在这里不得不说,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的太好了,这也和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有关,国家对建设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从我家阳台的窗户望出去,这几年就眼见着几座高楼大厦完工投入使用,都长得跟地标似的。
虽然美帝城市建设不如国内,但在教育理念上强调学习与运动并重,全面发展还是值得很赞的。如果让孩子来这边上学,大人不管是陪读还是移民,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现在美国的枪支毒品泛滥,以及校园暴力问题,让大家都很担忧。
在洛杉矶参观的盖蒂中心和亨廷顿图书馆,让我们感受了美国早期富人阶层对于知识、历史和文化的热衷或叫追逐。毕竟美国历史太短了,从世界各地去收藏奇珍异品,是快速提升本国文化等次的手段,也是福泽后代的。
从娱乐活动的角度,洛杉矶的环球影城和安纳海姆(在洛杉矶边上)的迪士尼,以及观看的花样滑冰群众娱乐性比赛,都体现了美国人民娱乐至上,享乐其中的精神。
在花滑项目中,八十岁的老奶奶能把自己装扮成甲壳虫,参加花滑娱乐性比赛。一家大小集体上阵,参加家庭娱乐性比赛。这些项目的设计本身就很棒,置身其中非常受感染。相比于我们熟知的更高、更快、更远的拼搏精神,全民参与也是体育精神非常可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