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大战惨烈!一个月蒸发1.32万亿,央妈报告再揭真相!

2018年06月20日 易居海外投资


(详情请见今日推文首条)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张让银行人“男默女泪的图片:



安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储户选择平安银行的业务(拉存款),甚至不惜专门组成直播团队,借助直播这一新兴平台来获取更多的业务!


这从一方面说明了银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传统、古板,也可以与时俱进,但是同时也说明,中国金融系统中的老大哥——银行,最近真的很缺钱。


银行也会缺钱吗?当然!


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全国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当前,各家银行都“疯”了 ,采用各种办法抢夺存款。


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


中国有多少存款呢? 截止2017年12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164.1万亿元左右。


在这里面,住户存款达到6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达到57万亿元。


可以看出来,中国老百姓和企业是银行存款的主力军,他们占了银行人民币存款的74%。


从金额上来看,中国的存款是非常多的,但近年来存款流失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图很明显看到,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速直直下降,目前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截至3月末,各项存款余额同比仅增长8.7%,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在这里面,个人储蓄存款的降幅更为惊人,居民的储蓄率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四大行和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个人存款中的储蓄存款余额在今年一季度均出现负增长。


钱去了哪里

  

钱的流向,无非是这三个:消费、投资和买房。

  

我们先来看消费。

  

消费很好理解,就是你把钱花在了能提高生活水平的商品支出上了。

  

但这会是引起存款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吗?

  

来回顾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6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6%。


涨了对不对?但是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1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

  

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增加是大于居民消费支出的,收入大于支出,按理说有结余,存款量应该增加才对,但是现在却不增反降。

  

看来,消费还真不是导致存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那么,会不会是投资?

  

投资所包含的范围就很广了,比如股票、权益类基金、货币基金、互联网金融产品等等。

  

长期以来,股市的波动一直对居民存款量的多少产生影响。


股市上涨,居民存款增速下降,因为都拿钱去炒股了嘛;而股市下跌,居民存款量又会增加,这是为了避险又把钱老老实实地存银行了。

  

可以目前的A股行情来看,整体比较低迷,所以眼下愿意增加股票等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投资者并不多,所以投资股票、权益类基金也并非是导致居民存款量大减的主要原因。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分吃了银行存款这块“大蛋糕”。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有存续的理财产品总量约为28.8万亿元;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当前的规模高达7万多亿元;P2P等互联网固收产品也持续火爆,从2015年规模由不到1万亿迅猛增长到2017年底的2.8万亿元。

  

可见,随着我们理财意识的增强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涌现,搬走了大部分银行存款。

  

但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买房。

  

从去年开始的各种“限购”、“限贷”政策,使部分地区的房价继续走高,推动了购房热度,再加上银行提高首付比例,也不得不让购房者拿出更多的首付款,甚至不惜动用“六个钱包”来凑齐首付,所以这必然会消耗大量甚至全部家庭存款。


这之后,还会背上几十年的房贷,本来就不多的存款,一下子又变成了贷款。


存款流失,银行很心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银行如果没有存款增加来源,放贷资金是个问题。


银行放贷资金主要依靠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存款越多,银行的低成本资金越多,用于放贷的资金也就越多。


如果存款增加越来越少,而贷款需求越来越多,银行就会待价而沽。


存款流失本来就让银行着急,屋漏偏逢连夜雨,早前对存款有替代作用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因为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未来规模可能逐渐收缩。


“我们把存款放在最主要的方面,不是之一。”一位国有大行高管表示,“展望未来,整个社会的存款竞争非常激烈,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抓存款。”   


存款竞争压力直接导致贷款对外报价走高, 业内人士说,目前很多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在15%-20%,未来不排除贷款利率水平进一步上升。


贷款更贵了,对于居民来说,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房贷利率的上浮。


2018年4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相当于基准利率1.135倍,环比3月上升0.91%,同比去年4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4.52%,上升了23.01%,这也是首套房平均利率连续第16个月维持上涨。


二套房不仅利率上浮明显,首付比例也上调到了60%,当然这里边也有抑制房价的目的。



存款流失对企业影响也是明显的。


今年刚过去四个多月,已有共计20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上市公司一共11家,包括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盛运环保、凯迪生态等,涉及金额合计高逾130余亿元。


这背后,和流动性趋紧、融资成本上升有关。


在货币充裕的时代,很多公司习惯了买买买,各种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到这些公司手中,信用扩张得厉害,但实际的资金利用效率不尽如人意,到了今年,以“去杠杆”为代表的资金面变化剧烈,影子银行失效,银根趋紧,以前带新债还旧债的玩法已经不可持续,就出现了违约情况。


存款大战,不是激烈,是惨烈 


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战目前已达到白热化程度,为了拉存款,各大银行不断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减费送礼,甚至借鉴保险业拉客户的做法。


第一招:对存款加息 


银行最实用的一招就是提高存款利率。


以建行为例,从5月4日开始,1万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的上浮比例从此前的30%升至40%。


中国银行北京营业厅也上调了部分定期存款利率,目前2万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可上浮40%。


第二招:上浮大额存单利率


早在4月,银行已对“大客户”下手,多家银行上浮大额存单存款利率。


目前四大行一年期30万大额存单均较基准利率上浮45%,有股份制银行10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上浮50%,城商行上浮幅度达到55%。


上调以后,城商行的大额存单利息达到近4%(很高的)。


第三招:发结构性理财


结构性存款是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结构性存款当前已是银行揽存的主力,一季度中小银行、大行新增结构性存款占各项存款比重分别为49%、24%,而去年同期仅为18%、12%。


第四招:祭出降准 


银行业资金紧张, 央妈早看在眼里,4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100个基点,以改善流动性。


目前降准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市场人士表示,还未感受到融资成本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反而短期资金成本还有上升趋势。 


总之,银行出各种奇招招揽存款,但是短期看来,效果不甚明显。



银行之所以屹立不倒,除了有央妈支持外,风险小、稳定性高是其最大的优势。


另外银行网点、自动存取款机这样的线下服务点覆盖面积比较广,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不擅长操作线上平台的人。


但目前一系列新兴的投资平台的服务质量普遍也较高,除了可见的收益高、线上操作更便捷之外,一些小额投资都有专门客服接待,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会更好,但相对风险肯定要高一些。


两方各有利弊,再加上为了买房,很多人手里确实没有闲钱了,这场存款之战,恐怕还会继续升级。




美国买房,扫码咨询


推荐阅读


:海外眼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欢迎指正,谢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