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是如何毁掉这个国家的?

2018年06月16日 创业财经汇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diqiuzhishiju)


作者:小白鲸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阿尔巴尼亚是一个陌生的国度,不少人还会把它和阿尔及利亚弄混。而对绝大多数欧洲人来说,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最不发达国家”,也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山地小国。


阿尔巴尼亚与阿尔及利亚


唯独在1997年,这个国家爆发了一场内战,赚足了全世界的眼球。而引发这场动乱的原因,却是传销。传销误国在这个国家得到了最现实的体现。


今天的文章就领你一起了解一下这场由传销引发的内战。


欧洲角落里的阿尔巴尼亚




没钱真焦虑


1992年阿尔巴尼亚民主党上台执政,终结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前劳动党领导人霍查的私人医生贝里沙出任总统。


萨利·贝里沙




贝里沙执政后阿尔巴尼亚迅速向西方靠拢,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济改革,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改革初期成绩显著,1993~1995年,阿尔巴尼亚GDP年均增速在10%左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


阿尔巴尼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简直是迅速的经济复苏




在计划经济时期,银行的放贷对象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的经营状况却很不理想,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坏账。钱收不回来,也就无法放贷给民营企业,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虽然政府想了一些办法,但结果往往是国家经济赤字居高不下,对企业情况则没有什么改善。


阿尔巴尼亚在冷战时期

建造了遍布全国的防控掩体

在东欧剧变后的命运如此尴尬




1994年末,阿尔巴尼亚三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占总贷款金额的50%,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政府为了防止银行倒闭不得不出台新政策,在提高贷款审批标准的同时还采用银行贷款配额制,对于通过审核的贷款,银行也只发放贷款申请数额的45%。这一政策稳住了银行,却让企业没有资金发展的恶劣状况雪上加霜。


钱钱钱,那时候的阿尔巴尼亚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没有钱的焦虑。


旧政权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同样是一座金字塔

也算是当年极具创造力的作品来了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金字塔”)



国家不允许干,一些人就看准时机,借机开办了类似于“地下银行”的贸易公司,通过较高的利率来吸引客户存款,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贷款和经营。在早期,由于这些公司的存款利率处于合理范围内,加上这种模式确实缓解了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压力,因此政府对这些企业还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和扶持。


印钱可比赚钱快多了


但随着募资公司及其所筹集资金不断的增加,一些企业开始将资金从实体经济放贷转移到外汇、地产等来钱更快的投机项目;更有甚者甚至不惜触犯法律,将资金用于偷渡、贩毒及走私活动。


这当然是一个无底洞,需要的资金只会越来越多。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这些公司开始采用金字塔式集资,通过提高收益率来吸引新储户,以借新还旧的方式维持公司运转。


没错,这就是阿尔巴尼亚传销的开端。


当年极具创造力的东欧作品其实层出不穷

倒金字塔斯洛伐克国家广播大楼了解一下

(1983年建成)



传销之国的诞生



为了从群众手中筹集更多的资金,各大融资公司开始进行竞争,除了进一步提升收益率以外,当然还要在电视、报纸上刊登广告,大肆宣扬“快速致富”。一些大公司还与政府官员达成协议,由政府官员出面为公司项目背书宣传,提高对民众的吸引力。


金字塔式集资所带来的利润令所有人都感到眼红,集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市场已经开始表现得非常不正常了。


仿佛已经看到了结局……




为了控制集资的规模,1995年2月,阿尔巴尼亚政府颁布新的法令,规定“除银行外的任何企业及个人均无权接收家庭户的活期存款及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但这一法令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大量政府官员已经参与到集资活动中,没有人愿意断掉自己的财路。


1996年,阿尔巴尼亚全国共有近100家金字塔式集资公司,其中以VEFA、Gjallial、kamberi、sude等八家公司为首。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12月为止,这八家公司的负债总额为12亿美元,为阿尔巴尼亚当年GDP的64%。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将钱存入到这八家企业中。


谁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这个有着“山鹰之国”称谓的欧洲小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传销之国”。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刚刚脱离社会主义生活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他们并不知道这种集资模式就是西方社会中臭名昭著的“庞氏骗局”。


这个游戏的基础

仍然是无穷无尽的“韭菜”



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身边那些致富之人的影响下,阿尔巴尼亚人将这些集资公司看成了现实版的“下金蛋的鹅”。只要将钱交给他们,自己就能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只要将钱存入公司,房子、车子、票子、妹子都会从天上掉下来。


以至于在当时,人们认为投资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投的越多,挣的也就越多。不少农民甚至停止劳作,将牲畜出售,并将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抵押来换取现金进行“投资”。


这都是为了

走向人生巅峰啊




当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阿尔巴尼亚的金融狂飙开始向失控的方向发展。


1995年12月,联合国暂停执行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致使之前依靠走私大发其财的集资公司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国民对96年的全国大选的担忧也使群众的避险情绪持续升温,不少人选择提现


挤兑啊

抢啊




提现风使不少集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开始出现危机。为了留住储户,各家公司不得不在1996年通过提高利率来拉拢储户,而这场“利率大战”也将整个国家推向了最后的疯狂。到10月份,有的公司甚至开出了44%的逆天月利率


夸张的收益率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不少人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卖掉自己居住的土地和房屋,将钱送入集资公司。 

 

 

胡闹的结局


“当潮水退去之时,裸泳之人自会显现”。建筑在超高利率上的繁荣没有实体经济的增长作为支持,注定难以长久维持,泡沫终将破灭。1997年1月,sude和Gjallical这两家大公司宣布破产,危机全面爆发,全国出现挤兑风潮


危机之下,大批公司开始卷钱跑路,不少阿尔巴尼亚人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愤怒的储户开始走上街头,一时间全国各主要城市开始出现抗议人群,要求政府赔偿损失。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暴乱




面对危机,阿尔巴尼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和局势:阿尔巴尼亚央行将企业的日提款上限限定为3000万列克(约30万美元),同时冻结了一批公司的账户来防止资金流出国外。但遭到处理的仅仅是些后台不硬的公司,上边有人的公司仍然大发其财。比如规模最大的VEFA完全不受影响,即使是在局势最紧张的时候,这家公司仍然在电视上播放广告。


政府部门的无能激怒了群众,示威活动持续升级,不少地区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而冲突在社会党(原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占优势的南部地区尤为激烈。



在民主党执政后,前劳动党的官员被新政府长期边缘化。为了挽回政治影响力,不少党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示威,一些前军警人员还将武器库的位置透露给了游行负责人。2月26日,在阿尔巴尼亚第二大港口城市发罗拉,游行队伍抢夺了军火库,大批军火落入了示威群众的手中,全城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这里从来都不缺无政府武装人员



为了控制局势,贝里沙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派遣部队前往发罗拉去平息动乱。可士兵们却并不想动武,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也是骗局的受害者,他们的亲人有不少人也加入到了示威队伍中。面对和自己一样悲惨的民众,不少士兵选择偷偷逃走,还有一些甚至带着武器加入到了反对派的队伍中。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向地那拉进军的热潮。



3月12日,首都地那拉的示威人群洗劫了一座位于郊外的军营,之后全城陷入内战。一些犯罪分子趁火打劫,监狱、银行和政府机构都成了攻击的对象,全国局势彻底陷入失控状态。国防部长茹拉利临阵脱逃,带着家人逃往意大利,而贝里沙总统不得不乘船逃到亚得里亚海进行遥控指挥。


也是很凶的



这时其他国家才注意到了山里发生的惨剧。经联合国授权,由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法国等8国组成维和部队前往阿尔巴尼亚开展代号为“黎明行动”的救援任务,6000名各国军人协助当地政府保卫了重要部门并维持局势稳定。


维和部队在执勤



在欧洲各国的联合施压及调停下,6月29日,阿尔巴尼亚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最终以社会党为主的政党联盟大获全胜,民主党丢掉了执政党的位子。总统贝里沙黯然下台。至此,为期近3个月的内战初步告一段落。


这场危机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造成的恶劣影响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除。而流到社会上的大批军火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动荡。


看来,阿尔巴尼亚人是在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珍爱生命,远离传销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评,点赞转发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