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零时差”:自贸红利引爆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调查

2014年12月04日 中国银行悉尼分行



跨境“零时差”:自贸红利引爆金融创新

—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调查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近发布的20家企业创新案例中,中行以“全球网络化金融服务”成为创新案例企业之一。站在制度创新的高地,中行敢于先行先试、金融服务创新的带动效应,已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从中获益。

截至目前,中行上海自贸区创新业务已涉及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投融资、全球现金管理以及自由贸易账户服务等。通过对这些特色产品研发、整合,为企业设计最优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中行也由此形成了自贸区金融市场业务的领先优势。

作为一位普通的意大利商人,Giganti先生或许从不曾料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常年居住在上海,而为中国的媒体所关注。而比这更重要的是,他有幸成了上海自贸区内办理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第一人。

此前,自贸区内个人只能通过人民币工资购汇,以外币形式进行跨境资金划转。而这次,经中国银行米兰分行介绍,中行上海分行将他的人民币工资收入直接汇至其在意大利的人民币账户。

“目前直接向海外账户支付人民币,基本当天可以完成,流程时间至少缩短三分之一。”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不仅让客户更便利,还为客户节约了汇兑成本。

近日,记者赴上海自贸区采访时看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近发布的20家企业创新案例中,中行以“全球网络化金融服务”成为创新案例企业之一。站在制度创新的高地,中行敢于先行先试,金融服务创新的带动效应,已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从中获益。

创新“首单”践行者

近日,中行与上海江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代理其完成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简称“黄金国际板”)黄金IAU99.99交易。这是黄金国际板的第一笔代理交易,也是中行自贸区金融创新业务拿下的又一个“首单”。

此前,标志着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上海金”开始走向世界的黄金国际板,于今年9月18日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当日,中行作为首批清算银行及A类结算会员,即率先完成黄金国际板首笔交易。

事实上,采访中记者惊讶地发现,自贸区金融创新改革几乎每有新政策落地,中行都必在第一时间叙做“首单”新业务。中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黄雪军告诉记者,这是充分发挥集团海内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经营优势,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的结果。

一年多时间里,中行为益海嘉里完成自贸区首笔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这也是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出台后的首单银行业务;携手中行澳门、新加坡分行,为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跨境人民币借款,成为首笔支持自贸区主体建设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为全国最大的阴极铜生产商江铜集团的自贸区子公司,办理了自贸区首笔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业务,为企业打通了国际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交易通道;与上汽集团区内全资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完成首个自由贸易账户开户、首笔对外直接投资项下资金划转、货币兑换以及信用证开立等一系列业务。

截至目前,中行上海自贸区创新业务已涉及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投融资、全球现金管理以及自由贸易账户服务等。通过对这些特色产品研发、整合,为企业设计最优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中行也由此形成了自贸区金融市场业务的领先优势。

跨境服务“零时差”

今年2月,央行上海总部发布通知,扩大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自贸区内企业从而获准进行境外人民币借款。随后,中行上海分行联合中银香港、新加坡分行为上海国际港务发放跨境人民币借款,金额高达51亿元,成为迄今为止自贸区单笔金额最大的跨境借款。

“一是融资价格更便宜;二是资金流动性更好;三是手续更便利。对企业来说 ,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主要就在这三个方面。”中行上海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许建军告诉记者,该行通过跨境人民币借款,已经实现83亿元相对低成本的融资,使客户融资成本下降15%至20%。

据统计,截至9月末,通过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中行上海分行已为16家企业放款,市场占比达到48%。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含金量最高的自贸区金融创新产品,自由贸易账户(FT 账户)的正式启用,无疑让国内企业的海外融资更为便捷。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中行上海市分行已建立了FT项下的存款、贷款、贸易融资、汇兑、收付以及信用证开立等较为完备的自由贸易账户金融产品体系。截至记者发稿时,中行上海分行已开立各类自由贸易账户约2500户;服务区内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一倍。

为真正让实体企业享受到金融开放之便,中行参与并积极推动自贸区多项金融政策落地。至9月末,已为18家集团搭建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市场占比亦达到40%。该行还为多家企业启动了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为31家客户叙做意愿结汇39笔,并成功中标某知名跨国企业外汇现金池项目,助推跨国集团将亚太、欧美的资金运营管理总部迁址中国。

谈及该行创新业务发展目标,黄雪军向记者表示,“我们希望年内自贸区业务规模实现20%的增幅,客户数由目前的5000多户增加到8000户。”

风控从区域转向全面

今年上半年,该行发挥集团国际化、商投行优势,为东风集团设计了以其自贸区子公司为交易主体的跨境并购策略,充分借助自贸区跨境投资管理的便利政策,成功帮助东风汽车入股标致雪铁龙,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法国最大的投资项目。

在自贸区采访过程中,中行对这样的案例如数家珍。而每个看似简单案例的背后,都是金融创新迈出的坚实甚至是艰难的一步。
“现在3亿美元以下的对外投资,只要项目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其他违法情况,仅需到自贸区备案,5天就能完成,相当方便。而如果放在以前,3个月都弄不完。”中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副行长周乐一说。

不过,政府放权之后,审核的职责落到了银行肩上,这不仅需要信息系统作支撑,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而这两者无一不是严峻考验。

记者调查发现,在自贸区新注册的1.2万户企业中,超六成企业的母公司不在上海,而外资企业占比也达到18%左右。这意味着,区内银行面对的风险正在从区域性风险向全面风险转变。

“跨境、跨业、跨市场———这些新的风险特征,未来不仅会越来越明显,还会交织在一起。随着业务规模做大,风险也会越来越高。”中行上海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马小懿坦言。而随着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的加深,反洗钱、反逃税、反恐融资亦成为区内银行业更须时刻警惕的重任。

9月17日,自贸区管委会下发了《中国上海自贸区监管信息共享管理平台试行办法》,意在对全口径、全产品、包括全面风险信息多样性的全面采集和共享。这一协调机制的建立,无疑对提升银行风险管控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银行自身,中行上海分行也已搭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跨境管理平台,以实行全流程、全客户的集中管理。同时,中行着力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展业三原则、应急预案、业务流程、跨境风险、“反洗钱、反逃税、反恐融资”等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对制度规范的扎口管理和严格考评问责,确保自贸区业务风险可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