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沿海富庶地区大部分相继沦陷,财政收入锐减,而军费支出却不断大幅增加。政府财政赤字扩大,政府虽大量举借内债、外债,仍无法弥补,只能由银行垫款解决。1937年到1942年间,政府财政赤字为357.2亿元,军费支出294.4亿元,银行垫款达到377.1亿元。战时军费支出数额巨大,用款地点事先缺少安排,用款时间往往又很急。因而银行钞券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中行面对当时券料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为保证各种款项特别是军款支付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全力组织调运钞券,设法吸收钞券。
一、改分区发行为集中发行。抗战前夕,四行法币发行总额14.07亿元,其中以中行发行5.10亿元为最多,占总额的36.2%。抗战开始后,政府西迁,金融网点也随着向西南、西北地区延伸,中行钞券流通的范围扩大。中行在战前实行的分区发行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中行总处为了集中运用全行资金,灵活调剂各地联行的头寸,以便发挥资金的更大效能,于1939年6月决定改变分区发行为集中发行,在香港成立集中调拨委员会和集中发行处。
自1939年8月1日起,中行的发行及资金调拨工作统一于总处,各地联行头寸由总处统一调剂盈虚,各行所需券料,也由总处区别轻重缓急予以统筹。对于缓解当时钞券供需矛盾,保证军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自行办理钞券内运。自广州沦陷后,中行钞券大部自香港经海防内运。1940年6月,日本胁迫法国政府禁止从越南转运物资到中国内地,海防一线便无法利用。随后,主要通过滇缅公路进行运输,但由于该路运输以抢运军品为主,委托转运钞券,很可能被延误。在这种情况下,中行决定购买卡车,于1940年10月成立临时运输处,自行办理钞券的内运。
中行运输处的运输范围主要包括:中行钞券和代运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两行的钞券,中行及其所属的单位的物资,红十字会药品等。运输处在缅甸的腊戍设立总处,下设多个运输站和修车厂,到1941年10月,运输处员工已增加到500多人。
中行建立运输处两年来,运送钞券1022吨,运进机器2080吨,汽车零件395吨,汽油、机油383吨,车胎2000套,代运兵工署物资70吨,工矿调整处物资92吨,红十字会药品171吨,代运国营出口外销物资钨砂、锡、桐油、生丝等2000吨以上。
中国银行总处运输处周年纪念
三、建立无线电台,便利资金调拨和汇款工作。抗战期间,邮电通讯大受影响,一份电报要3到5天才能送达,电文还时有错漏;一封信要十天半月才能寄到,丢失更是常事。为此,经呈报批准,中行组建起了自己的无线电台网络。
1937年冬,中行领导机构迁往香港工作,为加强与各地分行联系,于1938年3月先在广州架设电台,电报通过广州中转。1938年7月,又在深圳设立无线电台。后来,中行总处迁往重庆,中行电台网络逐步扩大。中行无线电台分总台、分台和支台三级建制,总台设在重庆,分台设在银行业务量较大的城市。
中行建立起电台后,加强了行内的联系沟通,推进了业务发展,对于加速军政汇款的汇解和灵活联行头寸、调拨券料,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