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阵澳洲超市发现一批冰冻浆果携带病毒引发甲肝后,超市包装食品类至今不能安宁,在大批量排查后,病毒最大源头直指中国。
根据一份新近公布的调查,在过去6个月中,中国已经成为澳洲进口食品国中最不安全的国家,排名第二第三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和法国。
在报导了含有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霍乱致病菌的食物却获允上架销售后一天,Courier-Mail获准披露未达标食品的热点国家。
在接受澳洲食品安全测试的34个国家中,中国在去年7月至12月期间共出现了29起食品安全问题,占比15%,位列第一。排名其后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19起)、法国(14起)、印度(12起)和南非(10起)。
在与中国有关的29起案件中,有一起是因为食品中含有罕见的可导致霍乱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不过其他的大部分案件则是涉及含有违禁抗生素和杀虫剂。
但绝大多数最严重的食安案例却是与来自意大利和挪威的食品有关。在14起于肉类熟食、奶酪和燻鲑鱼中发现李斯特菌的案例中,上述两国分别“贡献”了6起和5起。
此外,澳洲从印度进口的椰蓉、芝麻和辣椒粉也出现了4例沙门氏菌案;从约旦进口的芝麻也有3批被检测出含有沙门氏菌。
另外,从泰国进口的3批大虾和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1批大虾则被检测出霍乱弧菌。31批带有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的食物都被销毁了;38批含有大肠杆菌的食物中,有7批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上市销售,但之后被召回。
10起与组胺(histamine)有关的食品安全案件中,有6起与斯里兰卡有关。组胺是本周雪梨一家咖啡馆出现罕见鲭鱼中毒事件——该店的吞拿鱼“放倒”了多名食客——的罪魁祸首,也是去年致布里斯本一对母亲丧命巴厘岛的原因。
为了防止类似的进口食品安全事件再在澳洲发生,澳洲总理艾伯特认为应该在进口食品的外包装上额外贴上标签,以此向消费者表明该食品的原产地。澳洲内阁议会将会在下个月考虑出台一项新的系统,该系统将会要求生产商及经销商在食品上标明食物的原产国。
据悉,截至目前,受到中国进口莓果含有甲型肝炎影响的受害者人数上升为21人。对此,艾伯特认为政府是时候采取行动,保护国人的食品安全。然而,由于为每件进口食品贴上额外的标签将会让成本增加1至2仙,因此澳洲商会(ACCI)的主席Kate Carnell认为澳洲商人并不会为此“买账”。他同时认为消费者也不会从中得到实质性的保护。
Carnell称:“我们针对中国进口水果中毒案件的回应就是强制性地给外来食品贴标签,但这只会影响到澳洲的制造商。(额外贴标签)将会增加澳洲制造商的成本开销,因为我们需要在每一件进口食品上贴上标签,但是它并不能真正影响进口食品的质量。”
澳洲生活
HAPPY 2015'S NEW YEAR
微信公众号:Ausinvest
Wechat ID : Ausin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