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体罚已经被大多数父母所摒弃后,“Time-Outs”(计时隔离)作为一种更温和的惩罚方式而被大力推崇。顾名思义,“Time-Outs”就是指在孩子犯错误时,让Ta暂停当下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或是角落里,坐在专门的“暂停椅”上,冷静一会儿,思考自己的行为,学会遵守纪律,类似于中国的“面壁思过”和罚站。这种方法被许多文章奉为美国育儿妙招,不过有些粑粑麻麻在真正实施起来却觉得困难重重。是用错得不对还是方法不管用?且听听Dr. Tina Payne Bryson——三个孩子的妈妈,南加州大学博士,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师,亲子教育顾问,学校顾问,纽约时报畅销书《全脑儿童》共同作者——是怎么说?
我现在越来越开始怀疑,类似于罚站、罚坐这种计时隔离的方式是否真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
我知道很多父母在教导孩子遵守纪律时都会把这种方式作为首选。当然,我并不是要完全否认它的效果。我更想说的是,在父母希望教导孩子遵守纪录时,计时隔离是否真的是最佳选择?——尤其当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完成某件事,而不是惩罚他时。
我之所以不支持这种方法,是出于以下五个原因:
一、心理学对大脑的研究表明:重复正确的行为最重要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通过不断重复的经验来建构事物之间的联系。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不断重复被孤立的经验,因为这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将犯错误和被孤立——在他们看来更可能意味着“被抛弃”——联系起来。
反之,要做的是让他们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因此,我不会使用隔离、暂停的方法惩罚孩子的"坏"行为,而是常常让孩子去练习真正“好“的行为。比如,如果他们和人沟通时语气不够尊重对方,那么我就会要求他们用有礼貌的方式再说一次。如果他们欺负自己的弟弟,我就会要求他们在睡觉前为弟弟做三件友好的事情作为弥补。这样,不断重复的良好行为,就在孩子们的大脑里自然而然地留下了印象,最终演变为他们的习惯。
二、计时隔离可能会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带来消极的示范效应
暂停和隔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应该是让孩子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但根据我的经验,它往往会让孩子更加愤怒。那孩子们真的会在被“冷处理”的过程中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吗?让我来告诉你答案:他们被罚时主要想的是:“爸爸妈妈实在太坏了!”
当孩子在反思自己为什么如此“倒霉”,怎么会遇上两个这么糟糕、这么不公平的父母时,其实他们也就错失了培养洞察力、发展同理心和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机会。
计时隔离也无法让孩子明白,作为一个积极的决策者是如何想方设法完成一件事情的。
事实上,我们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机会学习解决问题,并作出正确的选择。你需要的做的,仅仅是简单地问他们一句:“想一想,你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当孩子被赋予了这样的机会和权利后,一旦情绪平静下来后,就会真正地学着做正确的事,并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
三、计时隔离并不总和错误的行为相关
如果孩子很年幼,你可以直接指导他们如何更合理地完成某件事。但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可以沟通的年龄,那么你可以和他好好谈谈,清楚地告诉他你的期望是什么,为什么他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以及他可以做些什么。如果他还是重复了错误的行为,那么这很有可能意味着他还没有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如果是这样,作为父母,针对他的错误行为,你可以用更直接、更有逻辑的方法作出回应。例如,孩子不停地挥舞着扫帚敲打电视机时,你可以这样说:“看来你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扫帚,所以在你学会正确的用法之前,我要拿走扫帚。”
而暂停和隔离,很多时候并不会直接和孩子的错误行为或是失控行为相关。因此,就结果来说,它通常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孩子的行为。
四、计时隔离经常被用作惩罚,而非一种教育的方式
有时,即便父母的动机是好的,暂停、隔离仍然常常被不恰当地使用。使用暂停法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冷静下来,整理混乱的思路,然后他们能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父母会把它作为一种惩罚方式。如果暂停和隔离的目的不是帮助孩子回到冷静的状态,而是惩罚他们犯的错,就会完全失去让孩子恢复冷静的教育意义。
五、孩子需要关爱、连接而非疏远和隔离
通常,错误行为是孩子在用不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或者某种激烈的情绪。也许是因为肚子饿了、太累了或者有什么原因让他们在那一刻突然无法控制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也许因为她才刚满3岁,她的大脑还远未发育成熟到能够对你说:“亲爱的妈妈,我最喜欢的果汁喝完了,所以我觉得很沮丧。我想问问能否请你下次去商场时,帮我买点果汁回来?”所以,为了表达自己的失望情绪,她只能把玩具扔到你身上。
而当孩子做出这些不可爱举动时,恰是他们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安慰和陪伴。如果在这时强迫孩子独自一人“面壁思过”只会让孩子感到被抛弃,尤其是当他们已经情绪失控时,这种感受会更强烈。甚至,这还会向他们传递一个微妙的信息:“如果我不够完美,妈妈就会不要我。”
小结
再强调一次,如果你能用充满爱的方式恰当地与孩子建立联系,例如坐在他们身边,跟他们谈话、安慰他们,积极介入而非隔离、疏远,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慢慢冷静下来。
除了对孩子喊“暂停”,相信你还能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教导孩子和回应他们的感受。
订阅华人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