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被骗200万,离婚离职拖家带口,如今他的公司价值千亿.

2015年09月02日 美国房产华富美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美国房产华富美,即可关注我们哦~

华富美海外房地产是一家专门从事于有关美国房产投资、美国资产并购、美国留学以及投资移民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 同时也是美国奥玛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华唯一战略合作伙伴


1988年,深圳。

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洗白身份。

同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当年意气风发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另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后面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而另一个截然不同是,跟万科吃定国内市场不同,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

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只十几公里之隔的简易房里,刚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

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44岁,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最后到一撸到底,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历史总是要通过这样决绝的悲情成就一段佳话,后来无数的传记这样记载那段故事,“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被逼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

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这一年刚好42岁。

1987年,两个日后引领中国经济转折点的人一个刚从清华毕业,赶赴MIT攻读硕士学位。一个即将从杭州师范毕业。他们恰好都出生在1964年,这一年,他们都恰好是23岁。

去MIT的张朝阳遇见了尼葛洛庞帝,他们是最早投资中国互联网的人。杭州师范毕业的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了曲折的试错过程。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被迫辞职,离开了转业后分配到的南油公司。



是下面这段文字激发我研究1987年的深圳,1988年的中国和这两年的任正非。

“一个44岁老男人,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还清200万债。妻子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借钱创立了华为公司。已过了冲锋势头,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逆袭成功。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位置。如果是你也有类似,今天你在哪里呢。”

我查了目前市面上的任正非传,基本上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有根据的。但后半部分有刻意曲解的成分。任正非当时是有一点点资本的,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也并非孤家寡人,他从南油退出时已经官至副总经理。而且他处在管制最为宽松的深圳,当时他跟王石一样,靠倒卖产品差价获得第一桶金。而且他们都赶上深圳最适合创业的年代,1988年,那不过是中国的“五月花号”把全中国最不安分的人都带到了这个国境线最南端的小渔港的时候。



为了说明一个人的传奇其实并不必附会他的苦难过去,并非苦难越多越能衬托一个人的成功意义。

44岁的任正非,并不比70多的褚时健缺乏励志性,那些触底反弹的故事只要让人们明白触底不一定会跟着反弹就够了,而不用一直强调底有多深多长。

任何人,如果灾难足够长,困难足够多,命运足够惨一定是可以被打倒的,所谓活下来的人,三分之一靠努力,三分之一靠人品,三分之一靠运气,概莫能外,缺一不可。后代人写历史,不应老盯着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这会教坏年轻人,因为大部分走投无路的成功说到底不过是靠了运气之手在背后推了一把而已。




一个和谐的社会,要靠制造历史并活跃在当下的上一代来鼓励,比如林肯最好的鼓舞对象是1800年代的年轻人,而任正非,王石,宗庆后,马云,鼓舞的是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曲折离奇且经过了足够的时间考验,远比你看到现在任何互联网+的一夜暴富的传奇有参考价值的多。

若成功太容易,它的深刻性和参考性就可能不足。同样是成功者,陈天桥和史玉柱可能恰好只是在对的时间抓住了对的行业。“恰好”是统计学里的概率问题,不可能人人学会。

倒是任正非这种不屈服和不放弃能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动力。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个有追求但身陷囹圄的年轻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想想任正非,你应该还没有他那么惨吧,至少你还有青春,还有宽松的社会环境,还有再来一次的可能。

相信历史总不缺乏再一次的巧合,只是到那个时候,能不能问自己一句,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份,当时的你在哪里?跟谁风云际会?

延伸阅读:
任正非为什么坚持华为不上市?上市可能会害死公司

来源:九个头条网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华为肯定不会上市,"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

任正非表示:"我们都听过传统经济学中的大量理论,这些理论都宣称股东具备长远视野,他们不会追求短期利益,并且会在未来做出十分合理、有据可循的投资。"但事实上,任正非说,"(公众)股东总是很贪婪,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那么贪婪。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

而且,任正非表示,华为没有必要通过上市的方式来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华为会向其员工授予公司股权,此举被任正非称作是一种"长期视角"。任正非也解释了华为内部的股权结构,称自己只持有1.4%股份,其余都是由公司员工持股。任正非认为,这种股权结构是华为能够赶超业界同行的原因之一, "华为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们往往会着眼长远,不会急于套现。公司的拥有者并不贪婪,因此华为也能留在所享受的位置。但是,我不可能永远活着, 也许有一天华为人也会变得贪婪。"

任正非的言论引起了广泛讨论。对中国很多企业家来说,上市几乎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但上市真的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良性的发展吗?此前,九哥曾经讨论过:上市是如何害死一家公司的?看完以下几点,或许你会更明白,任正非为什么坚持不上市。

1、被地方官员或投资人鼓动上市 过度包装

万福生科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违规披露重要信息和伪造金融票证犯罪,于2013年8月21日被刑事拘留。

龚永福是一个被地方政府劝"上市"的典型。他自己是一名对上市完全不懂的"农民企业家"。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具体的造假问题,龚永福竟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当初为了迎合上市的财务指标得造一些,但没想到指导她(覃学军)的人真是(把业绩)做得太多了。"

龚永福不是孤例,很多老板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上市这条道路后,就进入了一个怪圈。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自己并不懂资本市场,很多事情只能交给"专业人士打理"。结果因为"包装"过度,最终东窗事发。

而据知情人士称,万福生科的财务报表当时即使不做到那个程度,也符合上市程序。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包装"上市公司的家伙,他们有各种听起来很高深的金融术语,但是却从来不负责任。

2、上市的费用就要吃垮一家公司

未曾上市,先欠了一屁股债,或把创始人的身家打进去,这在很多企业都发生过。而这只能促使企业在上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公司上市过程中,会有保荐、审计、律师等高昂费用,此外还有不能走账的政府部门、媒体部门的公关费,几乎要吃垮一家公司。

龚永福说,"我真的后悔上市了,走上这条歧途。"他说,"我给你算笔账,虽然融资融4个多亿,但是前期中介机构费用,还有发行费,这些人力物力就花去近1个亿,募集资金还有1.7亿元现在被冻结在银行没法使用,募投项目建设投入一个多亿,现在募集资金被冻结,募投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加上企业正常生产运作及因企业上市造假银行对企业的信誉产生怀疑,不予贷款,我只好把自己的积蓄3000万元投进去。"

3、上市导致创始人决裂

因上市带来的公司创始人利益分配问题,将许多企业拖入深渊。

准上市公司土豆网、赶集网、真功夫掌门人纷纷被自家媳妇告上了法庭。纵然上市不是他们纠纷的根本原因,但上市确实诱发纠纷升级的触点。

真功夫蔡达标前妻潘敏峰曾向媒体公布过一份声明,"为了做第一大股东,你丧心病狂、不择手段,带领你全家人疯狂地侵占我和我弟弟的财产。"两方对股权的争斗可见一斑。

而目前,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已因为利益纷争,与前妻决裂,经身陷囹圄。

4、成为做空机构的羔羊

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块大肥肉,人人都想咬一口。

一次做空,不管真假,都有可能将上市公司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上市,对很多公司意味着几乎到了"全裸"的状态。做空机构会费尽心思从你身上牟利。

一家中国小公司从赴美上市到被做空退市,这样的例子最近几年经常发生。这一过程中,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审计、律所、做空机构、对冲基金等专业机构和媒体,相互配合扮演了暧昧不明的角色。

南方周末报道的一家中概股退市公司创始人说,一场官司就可以把企业拖垮的。浑水做空,"遭到投资者质疑后,我们花了大价钱找来几家国际大行做调查报告,希望能帮我们正名。他们声称能够45天调查出来,但却审计了三个月,每拖一天就意味着我要付出更多的服务费用,后来我已经掏了一千多万美元服务费了,现在他们还在张口跟我要,而且一张口就是500万美元--我总共融资才融来1亿美元,这些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中介机构,他们是想把你吃得只剩一张皮。"

5、上市后创始人与股东分歧可以毁了一家公司

失去控制权,这就是利用他人资金可能付出的代价。

创始人吴长江和投资人阎焱的内斗一度到了鱼死网破的边缘。雷士吴长江承认当初辞职是受到了董事会的逼迫。而雷士股价为此大跌。

以阎焱为代表的雷士照明管理层与创始人吴长江内斗期间,雷士照明的业绩大幅下滑。2012年年报显示,期内母公司净利润近841.6万元,同比大降98.46%,毛利同比下降21.87%;2012年,公司营收则达35.46亿元,同比下降6.64%。

6、上市公司的"业绩强迫症"可能毁了一家公司

上市公司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业绩,为了讨好股东。"被强迫"的公司也没几家真的能被管好的。而且我们看到的往往正相反,本来这家公司还挺务正业干实事儿的,一上市就全变样了--不仅没管好,还把好端端的孩子给废了。

后悔上市的俞敏洪在浑水做空事后总结说,新东方曾希望通过快速扩张,做大整体销售额,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整体的经营利润,取悦资本市场。但不想适得其反。

俞敏洪说,新东方新近开了200多个教学点,"过去十九年只开了500个教学点都不到,大家想想增加了多少租金的投入以及人员的花费?大家马上可以看到它给新东方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从前年的下半年到去年的上半年,新东方一正一反亏损四个亿人民币,当然整体上新东方还是赚钱的,但如果沿着这个方向持续走下去,新东方三年就被折腾完了。"

7、上市带来的知名度是把杀人的剑

上市了不管你是涨停还是跌停每天都会有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提你的公司名字和股票代码,这确实不假,由此也确实会给你公司的知名度带来不小的提升。

但你一定要搞清楚:知名度跟美誉度可不是一回事儿。如果赶上倒霉明明你公司经营的挺好但庄家就是要打压你的股价赚钱,或是赶上熊市或是你公司所在板块倒霉,结果到处一直喊着你的公司"跌停",甚至还给你整出一堆不是很好听的"内幕",那你说你冤不冤?

为什么一些公司上市就要有公关部,要支付大量的公关费用,就是这个道理。任何本来可以算作小事的事情,一旦上市,都会成为大事。当然,还有可怕的负面报道。没人有兴趣去验证它的真假,股价就已经大幅下跌了。

8、你的上市是竞争对手的工具

从各种披露文件中,竞争对手能够知道有关你的定价、利润、收益和财务结构的许多信息,从而可以找到你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对你而言是个严重的不利因素。

比如丁磊就经常说,由于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并且承担更多义务,让他在竞争中没有秘密、一举一动被看得很清楚,市场上反而很被动。

而南方周末报道的一家被逼退市的中概股公司,压根就怀疑其退市与竞争对手有关。这位创始人说,告诉浑水公司通过税收证明来判断我们的营业额,应该是这家竞争对手的杰作,这显然能让税收政策与中国迥异的美国投资者相信--在国内,税务局如果看到我们企业今年纳税任务已经完成,则允许今年营业额的部分税款暂缓上交,放到明年再缴纳,这是很常见的一种作法,为的是避免下一年度更重税收任务的财务安排。另外,从企业自身经营角度而言,上年度如果我的流动性不充裕,我可以延缓到下一年度缴纳税款。浑水公司却把这个税收证明当成最锋利的匕首,刺向了我们。


华富美国际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人:黄女士 18601368105

联系人:罗女士 13011326865

http://www.hfmtz.com

http://www.mightygain.com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