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杰
硅谷归来(上)
从做PreAngel以来,每年我都会抽空去美国一两次,主要是在硅谷(湾区)一带见见当地的朋友,他们主要有VC、创业者、斯坦福和伯克利的学生创业组织负责人、无线科技领域的各种组织机构负责人等,我一直试图逐步了解这个全世界高科技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地带,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别之处,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让我们回到“乡下”也可以显得与众不同;同时,也想知道,我们这些“乡巴佬”,有没有机会在这个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密集的地区,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未来也能投资几个像Google、Facebook那样的伟大公司?
来的越多,感触就越深,虽然还只是皮毛,硅谷带给我的感触已经非常深了,在此与各位分享:
1、You Only Live Once - 你只活一次
我的PreAngel美国投资合伙人叫Boyd,是个土生土长的旧金山人,他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告诉我,最近湾区流行YOLO这个说法,全意是You Only Live Once,字面意思很简单,可寓意深刻。如果我们从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那天开始就足够重视这个短语,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今天。今天的大部分中国经济支柱人群,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为别人而活着,为了父母,为了子女,为了朋友。有些时候,看似你自己选择了你的生活,其实不然,你活在别人为你塑造的形象里,如果你今天对你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八成是你没有为自己而活!其实把你自己活好,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因为每个人都是唯一的,都具备不同的能力和喜好,如果全社会都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我们每个岗位一样都会有人做,而且做得更好!
这句话虽然近期流行,但却是湾区一个常见意识形态的总结提炼,也就是说,很多美国名校的孩子们早就这么做了,至少比我们国内的孩子们更早意识到“为自己而活”的道理。而整个社会也对这种意识形态给与支持,比如在中国最不能被父母理解的辍学创业,比如放弃高薪背包穷游,比如与一个跟自己完全“不门当户对”的人结婚,比如我在一个破公寓做一个“苦逼”的艺术家,还有那么多女生选择做单亲妈妈……当一个人选择为了自己而活的时候,TA往往具有更加持久的恒心,或者说所谓的创业者最需要的“执着”。
YOLO,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硅谷有世界上最高密度的优秀创业者。
2、Rules & Disruptive - 规则和破坏
在美国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大家在马路上都很讲规则,行车效率很高!举个例子,硅谷的著名华人天使投资人李军(快创营合伙人)说,又一次他坐一个国内来湾区出差的人开的车,他发现每到一个路口,即便是绿灯,这兄弟都会带一脚刹车,后来他好奇地问为什么?这哥们回答说:“我担心两边有车冷不丁窜出来啊!”
没去过美国的人可能会好奇,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在美国开过车你就知道了,你在直行的时候,如果没有Stop Sign和红灯的话,你大胆开就好了,两边不会有车穿出来的;因为路口两边的车道上要么会亮红灯,要么会有Stop Sign,而美国人开车看到Stop Sign肯定要停一下左看右看再走的,就算没有Stop Sign,拐弯的车也一定要让直行的车,因此会开得很慢左看右看。这样直行的车就可以大胆开了!
你看,一个好的规则设计,让大家的行车效率都提高,只要大家都遵守,人人获利!在创业领域,你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好的规则框架下创新,你会更加有效率,你不用担心有人“暗算”。
这就是健康的破坏式创新:基于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的框架下,通过技术、设计、运营或者商业模式等的创新而颠覆一个不思进取的老旧行业(企业)的过程。破坏式创新破坏的是过时的制度和不思进取的企业,属于优胜劣汰的范畴,是良性的新陈代谢!
我们目前在国内看到太多“不健康”的商业案例,这些案例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破坏规则式创业”,破坏规则意味着该企业的发展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健康,甚至破坏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利益,这些不守规则的创业者就是“从两侧马路直接冲出来的司机”,一方面他们冲出来很可能被直行的车辆撞到,两败俱伤;另一方面,他们大范围地出现导致直行的司机过路口都要带一脚刹车,整个交通效率因此被影响。
这就是我们两边的另外一个区别,根本原因可能是“创业的目的”不同,一边是为了“赚钱”而“投机”,所以不顾对环境,对行业,对消费者,对社会的“破坏”;一边更多的是为了“理想”而创业。或者可以说湾区的创业者成长和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不会轻易“破坏大家都遵守的规则”,这边的“破坏规则”成本很高的。
这次,我应丁若宇之邀去给斯坦福商学院的一些同学做了点分享,我知道他们听过太多大佬的讲话,我也不知道该分享什么好,所以把我最新的对创业者信念的5点提炼分享给了他们,Boyd说我分享的这5个点说明了“我应该属于硅谷”。如下:
3、Believe the power of belief - 相信“相信的力量”
这跟你创业的目的有关,如果你为了自己而活,为了理想而创业,那么你就会“坚信”你的事业,坚信你看到的未来,这种“坚信”本身是具有强大力量的,非常Powerful,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你组建团队,筹备资金,打造产品,营销品牌,销售服务……你的创业之路虽然荆棘密布,但是你依然会逢山开路,一往无前。
很多创业者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对理想的信仰“本身就是力量的源泉,你以为是你画的饼吸引了团队、你以为是你未来的上市计划吸引了投资人、你以为是你的巧舌如簧吸引了顾客、你以为是你的一帆风顺吸引了媒体报道……你错了,如果不是“信仰的力量”,你的饼,你的憧憬,你的巧舌如簧,都会消失在一次又一次的市场风浪之中。
在九死一生的创业过程中,唯一能给你取之不尽能量的,只有你的“信仰”,无他!所以,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信仰!如果你都不相信你做的事,那你凭什么让别人相信?回头看看,很多失败的公司,根本原因都是创始人自己放弃了最初的信仰,之后围绕在TA周边的一切都随风逝去!
4、You were chosen - 你是“被选择”的
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是我相信外星人,或者更高智慧的生物,但那不是我们理解的玉皇大帝,真主,耶稣或者其他宗教人物。
我们每个人都生来不同,所以就像我第一条提到的You Only Live Once,告诉我们的,Be yourself!每个人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都是“被选择”的,我们的人生就是无数次选择的过程,每天看似做着不同的选择,其实我们是“被选择做出这个选择”,不管我们选择什么,都是“你的使命”。那么,为什么不做点我们自己发自内心喜欢,又擅长做的呢?为什么你擅长音乐,为什么我擅长社交,为什么他擅长管理?
如果这都是被安排好的,那么顺从内心最重要,只有做你最喜欢又最擅长的事情,你才能最快乐,而同时,世界的运转也会更高效,只要你选择了最合适你的,那么也意味着注定该这样。不要怪你心中所谓的“上帝”不公平,你才是你自己的“上帝”,因为你的旨意就是你心中“上帝”的旨意。
所以,又回到那句话了,You only live once, so be yourself, be your own GOD!
5、Valuation vs Price - 价值和价格
如果你的内心告诉你,你就喜欢在海边开个小酒吧,每天无忧无虑过日子。OK,没问题!
如果你的内心告诉你,你就希望做一件千古留名的事业,让世界更美好。OK,那就是你的使命,接下来你就尽一切能量完成你的使命去吧。你会成功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提提价值和价格的问题了。如果你要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那么可以说那是无价的(Priceless),如果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你需要去找投资人融资,那么你该如何给自己定价呢?
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无价,那么你以一个天价估值融资,那么自然融不到。我觉得你的无价是在项目真正实现后才体现的,没有人能保证你的成功,所以初期的估值不应该太在乎“价格”,而是志在必得拿到Smart Money,所谓的Smart Money可以理解为跟你共享Vision,又能提供有价值的金钱以外的资源帮助的投资人。太过于计较“价格”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可能不是一路的,如果大家一开始在估值问题上分歧比较大的话,建议双方都不要纠结,直接互相Pass。
硅谷这边的初创企业天使融资阶段的估值跟北京相比反而比较便宜,但是到了A轮的时候因为有了产品和一定的数据,其估值会飞涨,很多时候北京的投资人反而看不懂了。价值凸显的时候,估值就不是问题了,所以大家可以参考硅谷的创业者,早期不要在乎估值,踏踏实实拿着天使的Smart Money把理想的产品做出来,然后自然会有市场给你合理的“估值”。
6、Enough is not enough - “足够”远远不够
这是我推崇的极客精神,所谓极客,在我看来就是在一个细分领域追求极致到变态程度的人,极客不限于技术领域。
由于美国的文化和湾区的文化是一种“鼓励文化”,孩子们从小取得一点成绩就会得到“Amazing”等各方的赞扬,鼓励孩子们做得更好,所以不管是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产品领域,营销领域,都会有很多极客。尤其是我们提及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领域,这些极客们做出了无数全世界大受欢迎的创新产品,数不胜数!
现在是一个商业发达程度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人们的大部分需求都已经得到了满足,新的创业者们要么寻找机会用强大的核心技术颠覆旧的产业,要么在新兴市场寻找新产品带来的新需求(比如iPhone带来的周边配件需求等)。不过,不管做什么,要想成就一个伟大企业,我们都需要一个极客Leader来负责产品,就像Steve Jobs那样追求完美到变态的程度。
极客首先总是比常人能看的更远一些,毕竟TA体验和尝试过的相关产品比常人多得多,否则也无法称之为极客;其次,极客对自己负责的产品有着比市面上产品高出10倍的要求,所以一般不会轻易发布产品,但是每次发布都会给用户带来“惊艳”或者“震惊”的感觉,必须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目标用户忠诚度;最后,极客带来的产品通常都会最大程度被各种媒体争相报道,所以省去了营销费用,做到酒好不怕巷子深!
在硅谷,即便是Evernote和Tesla这样的公司都曾经差点死掉,正式他们最求极致的理念导致了公司几度濒临破产,也正式因为他们强大的信仰的力量在最危急的关头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最后成就了全世界瞩目的优秀公司!
如果一个公司的Leader是某个领域的极客,我会非常乐意投资TA,尽我最大努力帮助他解决他不擅长的事情,让他专注推出一个让世界惊艳的产品;如果一个公司的Leader总是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比市场上好50%就很不错了,那么他可能会是个不错的商人,可能会打造一个盈利还不错的公司;但是他不会创造出下一个Facebook,下一个Tesla,下一个Google……
7、Imagination & Execution - 想象力和执行力
自从《阿凡达》在国内上映以后,IMAX或者IMAX+3D电影成了大家必看,最近阿汤哥的《碟中谍4》和《遗落战境》,《Star Trek 2》,《钢铁侠3》等,给我们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从电影院出来无不感叹科技带给生活的巨大改变,也感叹好莱坞的想象力和执行力。
同时,我们不禁问自己,为什么这些大片都是好莱坞的,为什么中国没有?是教育决定的吗?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华人最聪明了,但是华人拍的电影就不如老美;是环境决定的吗?因为好莱坞在电影工业领先了50年至少,所以有沉淀;是资金决定的吗?因为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成本动辄上亿美金!
其实,在互联网创业领域,我们也经常感叹说硅谷的很多公司就是比我们有想象力,比如我最喜欢的IFTTT,还有Airbnb,ZipCar,Twitter,Pinterest, Google Glass,Siri……
这次我跟一帮斯坦福,UCLA,伯克利等出来在硅谷创业的学生聊天,他们有个观点很有意思。他们认为硅谷之所以有这么多优秀公司,首先是因为硅谷有大量的创业公司,庞大的基数自然会跑出来几个优秀的,相对来讲,其实死掉的小公司何其多,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硅谷的创业环境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浪潮,用他们的话讲叫做“鱼龙混杂”,“五花八门”;的确我也交流了一个从意大利来硅谷三个月的创业团队,这里俨然是互联网极客的淘金圣地。
不过,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湾区拥有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创业环境,所以也吸引了最多的创业者,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那些能够脱颖而出的那些就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估值一路炒上天!
最后,分享一个媒体上没有报道过的硅谷小故事:
一位当地的华人VC跟我交流,说她来硅谷不久后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极其聪明的年轻创业者,技术很强,做的东西很酷,可惜还是早期阶段,她打算下一轮可以跟进;后来她回国两个月,再次回到硅谷的时候,听到别人说Facebook买了这家公司,1亿美金!她跟创始人落实了之后,感觉硅谷真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如果你这的有两把刷子,真的有大把的巨头为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而开出一个“势在必得”的天价!
P.S.这篇文章写作于从旧金山飞往上海的UA857航班,通过UA机舱内的WiFi及飞机的卫星通信联网发出,为此我只付出了22美金的“天空上网费”,爽:-)
硅谷归来(下)
距离去年在UA889上写的《硅谷归来》已经有一年多了,这次的硅谷造访与上次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有了很多新的感知和感悟。
现在开始正文,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看官,最好能先读一次去年写的《硅谷归来1》,两篇文章虽然没有逻辑上下文关系,但是有助于更加系统和深入地理解“续集”感悟。
1、全球化的运动
这次来硅谷前,大家都看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成立4年的Uber融资12亿美金,估值187亿美金。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所以我们下飞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Uber享受免费午餐,近距离观察和感受这家公司的“魅力”,是什么原因让那些“最精明”的投资人愿意用12亿美金换取他们不足10%的股份?
参观交流后,我有个特别深刻的感悟,P2P真的是互联网上发生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让全世界海量的司机和临时乘客通过Uber随时随地连接起来,让供需双方即时互动、安全交易,司机越多用户就越多、用户越多、司机也会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司机和用户的数量都达到一个阀值的时候,互联网的“量变产生质变”的魅力就会产生,过去简单的司机接送乘客的模式可能会产生各种衍变,司机可以为用户搬动任何“原子世界”的“物质”,比如冰激凌、鲜花、宠物、西服、咖啡、水果…
其实最具有挑战的不是想法本身,硅谷最不缺的就是想法。最挑战的是如何把一群天才聚集在一起,为同一个梦想努力。在湾区聚集了全世界最好的一批工程师(产品经理),但是同时又有无数的公司在争夺这些人才。当你游走在Uber的总部,看着各种肤色人种的“谢耳朵”一般的Geeks(极客)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知道过去Uber做对了什么,总之,他们在人才战中胜出了,而且这一轮的巨额融资又为其人才争夺战添加了无数的军火弹药,这些GEEKs正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一场交通和物流的革命,注意,是全球范围,这非常重要。Uber已经在37个国家的125个城市提供服务,未来还会更多,这可以从他们的大屏幕看到,那些密密麻麻在地图上移动的汽车就是他们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的重要“资产”,在过去的工业社会时代,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在硅谷,你的一个小小想法,改变的不只是湾区或者旧金山,甚至美国都不算。在这里,你发起的是“全球化的运动”,你真的在改变世界!
2、让自由之风劲吹
“让自由之风劲吹”,这句看了让我感到想落泪的话正是斯坦福大学的校训!如果20年前我能看到这句话,不知道我会不会把考取斯坦福当做我的高考理想,或许不会,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完全没有开化,对自己的能力也没信心,胸中有满满的志向,却无任何应有的行动!
斯坦福大学的第八任校长唐纳德·肯尼迪曾经说:“大学就要允许具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人享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生活”。这句话,我同样被感动的落泪。整个硅谷至少有超过5000家公司,追根溯源,起创业者都和斯坦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斯坦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知行合一”的务实主义精神影响。
1884年,美国参议员、铁路大亨利兰·斯坦福的16岁的独生子不幸夭折,他便对妻子发誓要捐一所大学,让加州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他们的孩子。之后的10年里,利兰·斯坦福东奔西走,散尽家产,直到1893年临终前,一座以小利兰·斯坦福明明的大学出现在自家35平方公里的农场上。1935年,斯坦福电子工程系的两名毕业生Bill Hewlett和David Packard打算去东部求职,他们共同的导师,“硅谷之父”特曼教授说:“为什么要向东部上缴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能就地开创自己的事业?”在老师的激励下,两兄弟凑了538美元,在旧金山不远的Palo Alto(现在VC的聚集地)的安德森大街367号租了间车库,开始了创业,HP就这么诞生了;车库创业文化也这么开始了!
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无数的IT和互联网巨头从这里走向全球:Intel、AMD、Apple、Cisco、Oracle、SUN、Yahoo、Google、eBay、Facebook、Uber.。。
斯坦福大学单独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有20多门,涵盖了创办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有超过95%的学生都会至少选择一门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这其中最火爆的就是IDEO的创办人David Kelly在斯坦福设计学院开设的LauchPad。修读该课程的每一名学生都被要求在短短10周内构思一个想法,并把这个想法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已经募资超过1000万美金的Pulse News就是诞生于这个课程。
我们还参观了斯坦福的公益性质孵化器StartX,迄今为止有超过1000家公司,超过2400位斯坦福学生通过StartX获得融资,平均金额150万美金,跟我们交流的一位小伙伴刚刚拿到Google Ventures的投资,还有我们后来参观的Boosted Board(电动滑板)公司也是毕业于StartX,这个电动滑板让我有了回家学习普通滑板的欲望,来年学成归来就买一个电动的玩。
每天早晨在Stanford University跑步,感受这个硅谷文化发源地的宁静和博大的气场,看着路上有人踏着滑板、有人骑着单车、有人和我一样跑步或者快走、有人骑着最新款的“椭圆仪”直行车,形形色色的人们和景色、真是一种极美的享受。此时此刻,耳边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让自由之风劲吹”这句百年校训,我由衷地感到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的深刻关系。
好的制度和理念吸引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才,这些人才学有所成之后又慷慨回馈学校。斯坦福每年仅仅录取1万名新学生,却有7000多万美金的经济援助,家庭年收入10万美金以下的学生免交学费,77%的学生有助学金。
3、制度取胜
不论是学校、公司还是城市、社会,其健康发展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呢?我深刻的认为,依靠“优秀的制度”,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也要与时俱进,落后的制度会导致公司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太过超前的制度可能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公司的混乱;优秀且适当的”制度“应该是教育、企业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
有人会说人才是根本,但是继续探究一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提供优秀的教育制度、人才的吸引需要企业提供优秀的企业制度(奖励、发展、成长、健康等),所以,没有优秀的制度,何来优秀的人才。
除了斯坦福展现给世界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我们去过的每一家硅谷优秀企业都展现出了很好的企业制度,与时俱进的优秀制度。
我们都知道来硅谷要找朋友去Google、Facebook、Uber等公司享受免费午餐。甚至有当地创业者告诉我,他们团队创业的前3个月,整个团队都是在GOOGLE免费吃喝的,因为其中一个创始人当时还没有办理离职,所以每天中午带他们进公司蹭饭。不过这点饭对于GOOGLE来说真不算什么。
免费的午餐和较为自由的参观文化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IT企业一个非常大的区别,至少我还没听说过大家去CISCO、ORACLE、HP等公司集体蹭饭。在我曾经供职的华为,员工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带人来公司参观的,流程和管理限制还是挺多的,吃饭虽然不贵,但是也肯定不是免费的。
进入到这些企业,你会发现他们的办公环境特别舒适和健康,很多工程师和我一样喜欢站着办公,所以脱了鞋,脚下有专门的脚垫;当然有人喜欢躺在沙发上办公,所以Google和Facebook等随处可见舒适的沙发。这里每个人的电脑屏幕都有好几个,而且都超大,每个人都是极客,酷毙了。他们的工作相对都很”散漫“,公司管理非常扁平化,考核也是结果导向而不是”坐班“制,GOOGLE员工官方规定允许20%的时间在公司做自己的事情。
可观的薪酬和期权、参与改变世界的一员、结果导向的灵活考核制度、按照兴趣选择工作内容、舒适且妙趣横生的办公空间、免费的吃喝娱乐设施、健康环保的办公环境、甚至可以带宠物上班,这样的公司,多少人会拒绝呢?
顺便补充一句,我们在FACEBOOK参观的时候看到了Mark Zuckerberg和一个同事在公司园区饭后散步聊天,应该是在讨论问题,来来回回好几趟,Zuckerberg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看起来这是他平时工作的一种常见形态,边走边谈,这也是Steve Jobs当年喜欢的一种讨论问题的形式。对于Facebook员工来讲,并不存在什么等级制度和居高零下的老板,一切都是扁平的、自由的、这些天才员工基因里的创造力就这么潜移默化地萌发了。
4、Move fast
参观FACEBOOK的时候有个FreeWifi叫Facebook Guest,密码是“m0vefast”,接待我们的小伙伴告诉我们,Move fast是Facebook内部的一种工作文化,和Facebook处处可见的“Hacker”文化标示一样,是Facebook hacker们的一种工作状态。
其实整个硅谷的工作节奏还是很紧张的,这里的人懂得享受生活,也懂得如何高效工作。他们周末会陪家人,周边有山有水,处处都是景色,骑行和跑步的人无处不在,高速路上的大小轿车车顶经常看到会“顶着”自行车,据我了解这里的自行车都不便宜,都是1000美金以上的,骑行是一种运动文化。而工作的时候,硅谷人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时间就是生命的“快节奏”,在F50的路演大会上,以为当地的投资人回答创业者提问就说她很注重时间管理,时间就是金钱,她不会随意不做准备就接见一个创业者,一定要先看过BP认为有必要才会安排时间,每天都安排的很紧凑。
跟硅谷当地的投资人和创业者约见,也需要提前。我有几次因为交通不熟悉的原因,把几个会安排的很不合理,一会儿东边,一会儿西边,一会儿又回到东边;所以我临时向调整一下,结果所有的人都有时间冲突,无法调整,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
湾区公路上的车开的都很快,虽然我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因为不懂交规开到90英里时速被警察追下来开罚单,之后我再也不敢超速,但是基本上你也不能开太慢,限速70英里的公路,大家都在80英里时速开,如果你开到70英里的标准限速,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车一辆接一辆超越你而过,真的很有趣,快又不能太快,慢又不能太慢,必须保持75英里到80英里的时速才能适应这里的节奏啊。
Move fast还有另外一层隐形寓意。这里的互联网公司追求“轻”文化,Lean Startup,所以公司每一个人才的引进都很认真谨慎,每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大侠,硅谷的公司相信优秀的人才以一当百,所以他们竭尽所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这方面最有名的就是GOOGLE,曾经在高速路旁边的巨幅广告牌投放数学难题,吸引那些有好奇心又能够解出答案找到线索并把简历投放过来的天才。这些天才工程师就是为解决问题而生的,Move fast也是他们的基因特质的一部分,思维快、说话快、写代码也快、发布产品自然也快!
所以,Move fast,不仅仅是Facebook,更是硅谷的精神所在!
5、再伟大的事业,也能由普通人完成
在斯坦福正门进去的花园附近,有一群雕像,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却是罗丹的真作。斯坦福是世界上除了法国之外收藏罗丹雕塑最多的地方了。这处雕像的说明写到:“1984年,为了纪念在英法战争中牺牲的6位民族英雄,加莱市政府请求罗丹雕刻一组雕像....。。罗丹并没有按照传统方式重现脸谱化的英雄,而是以一群性格迥异的平民为模特,雕了6个其貌不扬的“粗人”——因为他坚信:再伟大的事业,也能由普通人完成。”
这句话正是对你我这样生来普通的人最好的激励。我相信今天已经创造奇迹的伟人,追根溯源曾经都是微不足道的普通人,我们生来平等,正是后天的努力和毅力让我们有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价值实现。
硅谷的很多创业者并不是为了物质享受和金钱的追求才创办自己的公司,他们更多的是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实现,有些梦想一开始可能并没有体现出深刻的社会价值,但是在成熟的风险投资产业支持和推动下,质朴的梦想慢慢演变成为改变世界的商业使命,像黑洞一样吸引着优秀的人才一起为之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小小的梦想,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在硅谷,似乎有一种魔力,把这些精英们聚集在一个又一个车库或者孵化器中,用键盘谱写着人生的乐章。他们此刻都是普通的程序员,但是执着的追求和坚持,不远的未来,这些普通人可能会在无数科学领域,创造新的奇迹,在商业变革的历史上,留下自己不再普通的名字。
这次我们在硅谷讨论了很多科学话题,尤其是机器人、无人飞机、干细胞科技等十分令人激动,最关键是这些都已经是身边的科学,并不是天方夜谭的科幻故事。我们这次考察团团长、青年天使会会长、空中网创始人杨宁就在每次的演讲中表示他将致力于在机器人和干细胞两个领域投资。
昨天看起来遥远的未来,可能就在眼前;身边看起来普通的“谢耳朵”,可能就是明天创造历史的领袖。这个世界其实从来不缺奇迹,缺少的只是“相信奇迹会发生的心”而已!
**************************
如果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在弹出菜单中加关注。
如果有意向到加州置业,请通过微信发送短信,或直接email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