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ingingschool 专栏
作者:薛慧
在波士顿生活的几个月,我见了几位陪孩子在美国读书的妈妈。我统计过有一半的家长,至少是有想法陪着孩子来美国读书的。百分之十的家长事实上做了这个行动。99.9%是母亲。为了孩子,月球都上,别说只是地球这一端的美利坚了。母亲,抛弃国内所有的一切,陪孩子在一个异国他乡读书,奉献那是相当的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做的成本其实很高。一方面是家庭支出剧增,另一方面是夫妻处于事实上的两地分居状态。但是,一切为了孩子们。
薛老师今天也谈谈陪读。
不光是来美国陪读,在国内,也有很多家长陪读。举个我家人的例子。我妈妈曾经陪我妹妹读书。我的妹妹很聪明,从小就学习优秀,学的也轻松。初三之前放学从不把书包带回家,邻居都觉得奇怪。因为别的小朋友,比如我,总是回家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写作业,复习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我父母也是撒手掌柜,觉得反正我们两个人的学习不用操心,算是自觉,很少管我们。估计他们那时候就懂得,宽松式的放养教育。但按我后来的经历,推算应该是他们觉得在中国培养孩子太费钱,不想把自己弄的太累。他们也觉得女儿,没啥大要求。
当时高中还是比较难考的,我妹妹以算作当时学校比较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家里没多想,但是妹妹初中的班主任觉得她可能是个人才,于是建议给她换个市里高要求点的学校,能促进她更上进,发挥一下她的潜力。反正分数也不错,就转学到了排名前三的一个市重点吧。她的中考成绩进去占全班倒数第二。没办法。她当时的处境就像我们斗地主,非要到了高手群了,只好一局一局打下来,慢慢再挣分吧。高一结束,凭着天资和一点小努力,就进了中上等的行列。到了高二的前半年模拟,进了班级前几名,年级也是数的上名次的。眼看高三快来了,妈妈决定去陪读了。她可能看出那是个人才了,不付出点行动,怕二女儿将来不亲她。一年半后,高考分数出来,妹妹可以在国内挑选任何学校,最后她决定去厦门大学。跟家里说的原因是厦门大学有全国最漂亮的大学校园。
作为陪读妈妈,最后帮助女儿成功考大学的我娘做了很大的贡献,很骄傲。可是背着她,我们理性分析一下:如果不陪读,结果会有多大的不同?妹妹考不考得上优秀大学?我觉得九五成以上,她可以。因为她确实是在学习上面是有天份的。没有那个天赋的话,谁陪也没有多大不同。那么陪读没用吗?绝对有用!母亲的照顾让孩子安心踏实的学习,无微不至,让她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学习上面。那是百利而无一害吗?绝对不是。陪读的一年多当中,其实我妈妈是孤单的。周末爸爸开车去团聚,但是因为一周的劳累,也总是睡觉占了大多数。她身边基本所有的朋友,也是陪读的妈妈群,话题也少的可怜。除了给我妹妹做饭,照顾生活起居,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锻炼身体,看电视。于是本来有些洁癖的她,还养了个小狗。付出的人力,财力,这一切是否值得?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是俞敏洪老师写的。就是针对陪读这个话题写的。他的原文如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有些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很多父母很怕孩子吃苦,但是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可能会吃一辈子苦。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有独立意识、热爱劳动、能判断是非、知道与人合作、不怕失败和挫折,一句话,从小就在父母的引导下经过风雨见过世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上不需要父母太操心。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有了健康的体魄,却没有成熟的头脑。所以,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真应该向西方的父母好好学一学。西方的父母教导子女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在十八岁以后可以独立、自由地生活。
还有一些父母是以爱的名义,行自私之实。他们把孩子当成感情的惟一寄托,孩子一离开身边就痛不欲生。我在新东方寄宿学校亲眼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个孩子本来是兴高采烈地走进新环境,父母却拉着孩子的手号啕大哭,弄得孩子十分尴尬,还遭到了别的孩子的嘲笑。很多父母离开了孩子,自己就先活不下去了,于是就找出种种借口围着孩子转,结果弄得孩子也很痛苦,说出来又怕父母伤心。请听听一个孩子的心声吧:“从小到大一直在爸爸妈妈的唠叨和斥责中生活,之所以报考外地大学,就是想脱离父母的束缚和庇护,过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没想到妈妈非要跟来陪读,我大概永无出头之日了,想起来够恐怖的。”由此可见,父母陪读的做法已经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伤害,长此下去,对双方的感情都是严重的伤害.
薛老师我严重同意俞老师的观点。虽然我送的是小留学生,大多数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家长不放心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既然你放心让他出国读书,就放手。如果觉得孩子的成熟度还没有达到让您放心的阶段,那么就在家里多留一年半载。或者您在决定让孩子留学的那一刹那开始,就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帮助和引导孩子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比如教会怎么用电,用煤气,洗简单的衣服(美国全是自动洗衣机和烘干机,太方便了),以现在十四五的大多数孩子来讲,是可以行得通的。在出发之前,像烤牛排一样,6成熟,就可以放心了。因为到了美国这边,美国的寄宿学校和走读学校的活动都很丰富,美国这边的老师也都非常的尽心尽责,多数会把我们的小宝贝们照顾的很好。退一万步讲,就是遇到了困难,也没有关系。因为本来就应该让这批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们学习如何独立,如何劳动,如何处理与周边同学的关系,如何正确的对待失败,如何判断是非等等,对吗?记得多年前,有一年暑假,国内的电视台播出了暑假期间,中国中学生和日本中学生野外生存的系列剧,那一档节目引起了重大反响。因为在生存能力和克服困难方面,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国内的家长开始检讨自己的教育。所以,现在不能我们辛辛苦苦把的孩子送出了国,却让他们输在了另外的起跑线上。
妈妈夸奖妹妹的时候,我有时候也会打击她一下,我觉得就是由于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妹妹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如我。第四年后,我妈没有去厦门陪读,但是妹妹也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我有一次问原因,她说她就是想离家远一点。
陪不陪读,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各家情况也会不同。祝愿每个人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