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逃妈,用笔记录儿子在美学习生活点滴的华人妈妈,首刊于《东西儿童教育》。点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在美国生活的华人,身边的圈子除了华人之外,最多的当数本土白人和印度人,前者是主流群体基数庞大,后者是某种程度上的物以类聚,比如学区好的小区(学区房)最受华人和印度人的青睐,报各类课外补习班的也多半是华人和印度孩子。
同样,儿子逃逃的朋友也大致来自于这几个民族,华人好友多半通过父母或者某个兴趣活动班认识,印度好友几乎都因国际象棋结缘,白人好友就更多是班上的同学了。这几个民族,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各有特点,很有意思。
很会表现的印度小伙伴
为什么先说印度呢?因为逃逃刚到美国后最先混的就是印度朋友圈,由于他会下国际象棋,很快就融入这个圈子,尽管刚开始有语言障碍,但象棋的规则是固定的,并不妨碍他和小伙伴们愉快地下棋,很快,他凭借着不错的棋艺,招揽了不少小粉丝。可谓以棋会友,其乐融融。
但不久我就发现他回家后是这么数数的:“one…doo…dhree…”,我心想,完了,连发音都有印度味儿了,后来在我的“注意”下,逃逃只会偶尔和印度朋友下下棋,其他活动就很少参加了。
据说,在美国的印度人和华人关系很微妙,我们涉美尚浅,还没有很深的体会,只感觉印度人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充满激情,而且非常鼓励孩子去争,去表现。
前不久逃逃约了个印度小朋友到家里下棋,不过他们只下了一盘,逃逃赢了,后来被其他玩具吸引,玩别的去了。那位小朋友的爸爸来接孩子时迫不及待地问儿子战果,儿子不好意思地说“我输了”,爸爸马上回应“I told you, he is tough” (我告诉过你的,他很厉害的)。我一边使劲想他怎么知道的,难道逃逃在印度圈里那么有名气了?一边赶紧惯用地中国式寒暄圆场“没有没有,哪里哪里,运气运气,承让承让”(意译哈,别追问我英文怎么表述,呵呵)。
而那天下午我也应接不暇,因为和那位小朋友一起来的还有他姐姐,一位三年级的印度女孩,我还在厨房准备小点心,她就跑到我旁边开始讲她最近的趣闻,最新发现的美食、游戏,以及她对学校、各种活动的评价……用口若悬河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而且还大方得体,知识面那个广啊,口齿那个伶俐啊,我听得也是醉了。
印度家长对教育很舍得投入,孩子们的基础知识通常都会比较扎实,而且他们很早就有speech(演讲)、communication(沟通)方面的训练,去说,去争,去表现,是印度小朋友的常态。难怪说印度人包揽了很多科技公司的中高层,的确有差距啊!
成绩超前的华人小同伴
相比之下,华人孩子也不是吃素的。我曾以为国际象棋肯定是印度孩子领先,因为它在印度孩子圈里很火,逃逃以前参加的几次小型锦标赛也是印度孩子居多,但后来逃逃的象棋老师告诉我“排在最前面的都是华人,那些小锦标赛华人都不屑一去的”,老师是个白人,应该是比较中立的,果然,不久之后,逃逃也不怎么热衷于那些小锦标赛了,哈哈。
逃逃的学校里没有排名,每次测评美国老师那种夸张的评语你懂的,不能当真,所以我也从来不知道他在学校成绩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反正没什么问题我也就不管了。某次和他的网球老师聊天(李芳,很牛的华人,搜索一下就知道),我说起小区里新盖的房子都是印度人入住,以后学区竞争激烈啊,她淡然一笑说“印度人不怕,中国孩子多的地方竞争才大呐!一般都是这样的,成绩第一层的是华人,然后是印度人,之后才是白人。”
的确,华人在学习成绩上是遥遥领先的,以至于常春藤等牛校都开始对华人申请者“刮目相看”了。但华人小朋友的短板也是很明显的:沟通、社交能力偏弱,不会秀自己。我见过的华人孩子里,还没有一个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印度小女孩的沟通能力那么好,包括逃逃,可能大家会觉得他在“跟逃逃学英语”栏目的讲解视频中表现得很棒,但那算是有准备的表演,如果换成陌生场合与陌生人面对面沟通,他还差得远。
放任自由的白人小朋友
这是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为什么我最后才讲呢,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讲的。就像逃逃美学上一篇文章“孩子的两个真实小故事,我不得不开始反思…”中提到的一样,美国家长几乎很少为孩子着急操心,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对大部分美国家长来说,像逃逃那么大(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教育还没开始呢,先玩儿几年再说。
有次我去接逃逃,刚好听见两位白人妈妈的谈话,一妈接到娃第一个问题就问,“今天你们recess没(学校的休息时间,就是放鸭子到户外敞开玩)”,娃说没有,因为太冷了。这妈很郁闷,转头跟另一妈说“看嘛,天一冷就不让他们到外面玩了”,另一妈也义愤填膺“就是啊,冷有什么嘛,跑起来玩起来就不冷了,还正好把他们的能量消耗完,晚上好睡觉!”感情老美们都把小学当幼儿园用呐!
那白人孩子们都在干什么?不得不说,体育是很大一块,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种球类,如橄榄球、足球、棒球、冰球、篮球、网球、高尔夫……。夏天不少孩子生日会搞pool party(游泳派对),默认同龄孩子都会游泳,你要不会还真不好意思和大家玩。
除了体育,剩下的时间呢?答案只有一个:玩!我们通常认为的素质教育“琴棋书画”,大多数白人孩子没一样会的,但他们会折腾各种各样的玩法,花样多但不算精,兴趣驱动成分比较大,所以有人玩得很高端很专业,比如做Lego movie (乐高电影) ,当然也是少数。
这种完全放任自流的等待式教育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在漫无目的中发现自我,发现他最感兴趣最有热情的东西,而在之后的人生中全身心去投入。但也有风险,万一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太好,而家长没有在恰当的时机去纠正和帮助的话,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也是美国中学生吸毒、犯罪比例不低的原因之一吧!就像一棵树苗,我们固然不能揠苗助长,但哪天被台风吹歪了,如果不去扶正,它也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逃妈小结
唠唠叨叨写了很多,华人小朋友现在混的朋友圈,也许就是将来他们长大后的社会生活缩影,即使是生活在国内的孩子,以后也会面临来自国际上的竞争,怎样才能混好,作为家长我们能帮助些什么,究竟是国内教育好呢还是美国教育好?如果你问我这些问题,我还是不能给出一个切确的答案,我一直都很“中庸”,因为教育不是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的东西,孩子是自己的,邻家的方法搬过来还不一定适用,何况片面的纯东或者纯西?只能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且行且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咨询美国留学、旅行、移民等,长按二维码关注这才是美国。
↓↓↓点阅读原文查看新书《这才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