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从昨天开始,你的朋友圈一定也被支持和反对人贩子全部死刑的帖子刷屏了。新一轮的“是中国人就转”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小编想说:我们的立法机构不会是纵容人贩子的帮凶,竟然能容忍这些没有人性的人活在世上;那些看上去懂很多道理的大V,他们说的话也不一定坚不可摧。
别再动用未经思考的廉价感情,你需要的不是盲从,而是思考。独立的思考。
我来说一个比拐卖儿童更可怕的故事。
有关凶杀。
时间定格在1992年6月的一个周末夜晚,美国加州,外出吃饭的迈克·雷诺兹(Mike Reynolds)和女儿在公路上遇险。
他和女儿欣贝尔(Kimber Reynolds)在车上被两名吸毒成瘾惯犯劫持。这两人有多次毒品和枪支犯罪记录。
欣贝尔18岁,留着一头金黄色的长发,在洛杉矶时装设计学院读书。
匪徒向欣贝尔的头上开了一枪。一天后,雷诺兹永远失去了他仅仅18岁的女儿。
女儿临终前,这位悲痛欲绝的父亲许下了誓言,“我不能拯救你的生命。但是我会尽我所能,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
他说:“握着女儿越发冰冷的手,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无助…”
雷诺兹控诉,在加州,违法的惩罚太低,批准假释的条件也太低,速度也太快。
凶手当中的一位,13岁就开始走私海洛因犯法,屡次被抓,但屡次被假释。
之后的日子里,雷诺兹强忍着痛苦参加电视节目录制、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说、奔走相告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在Kimber案的第二年1993年10月,加州12岁女孩Polly Klaas在母亲寓所,遭歹徒劫走奸杀。嫌犯Richard Allen Davis在此之前被逮捕过17次,但都安然获释。这也成为三振法案获得通过的重要原因。)
终于,雷诺兹提案的“三振出局法”得到了加州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于1994年春天被正式写入法律。
“三振出局法”的基本内容是,对于任何一个罪犯,如果他第二次犯的罪比第一次严重,那么他的刑期要延长两倍。
而如果犯罪三次,其将面临25年有期徒刑直至终身监禁,因此被称为“三振出局”。
这部法律的通过大快人心,而数据也证明,加州的犯罪率下降。每天死于谋杀的人数从12人下降到了6个。
随后,美国联邦也效法,在全美推出类似法案。随后,美国至少47个州都推出类似法案,提高了对惯犯的处罚。
雷诺兹也因此得到了众多奖章、签名证书、表达感谢的信件,他成为了“每天救了6个人”的英雄。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雷诺兹和他的支持者们认为的——每关押一个罪犯、在平均刑期上每增加一年,便可以相应减少犯罪行为——这看似无可厚非的假设,其实存在很大问题。
三振法案出台后,加州监狱一时人满为患,犯人增加了一倍多。一个盗窃230美元左右的财产罪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后来的研究发现:在某一个区间内,增加惩罚力度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一旦过了某个点,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惩罚与犯罪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倒U曲线”。假如一个社区里被监禁的人数超过总人口的2%,犯罪率非但不会降低,反而会上升。
而由于犯人增多,加州政府不得不增加监狱管理预算,合计190亿美元。
事实上,加州犯罪率下降的真实原因,其实是美国全境的犯罪率在1990年代全都大幅下降。就算是没有实施三振法案的州,犯罪率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在争吵了20年、投入了上百亿美元之后的2012年11月,加州最终放弃了三振出局法,在法律被彻底废除后,竟没有人能确定这场“实验”是否带来了好的结果。
如果光靠酷刑就能减少犯罪数字,这世界早就天下太平了。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只是非黑即白,所有的问题都是线性相关,那么许多问题可能早已不是问题。
(你觉得生活是线性关系,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不要轻易相信你所看到的、你最直观的感受。
在面对悲剧时,我们很难运用理智来思考。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雷诺兹,也不是拐卖儿童判死刑,而是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当你在朋友圈转发支持拐卖儿童判死刑的时候,你运用的只是那廉价的感情,而非清醒的理智。你甚至直到今天才直到自己原来只是成了某网站的营销工具,被他们计入了营销成果的冰冷数字中。
你需要,独立地——思考。
思考在我们的社会里是已经非常罕见了。我们每天只是看着电视里的肥皂剧,跟随编剧们一起臆想他们意淫的世界。你在朋友圈里转载那些被广泛认可的“真知灼见”。
然而,没有独立思考,人就像是留着别人屁股印的坐垫。
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做到不人云亦云,并且塑造自己的观点呢?
停下来,仔细想想。
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忙于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在那些细微的问题上浪费思考的精力。每天花一点时间(或者每周花一天)对事情深入思考。
如果你没有给自己思考的时间,那么你就只能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用照搬别人的“智慧”来代替真正的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大忙人们对问题不会有深度的看法,他们甚至连看清问题都做不到——因为他们没有思考的时间。当你的大脑专注在别的事情上时,你根本无法好好地把问题想清楚。
如果别人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很对、或是令你异常愤怒的观点时,先停下来给自己五分钟想清楚再做反应。
当你听到什么,或者听到别人在谈论、推销他们的观点时,先给它个五分钟。反驳它或者点头附和都很容易,但是这真的是你自己的想法么?
你的大脑永远都在追寻Shortcuts,但是独立思考从没有快捷方式。
如果在思维上走捷径,就意味着你可能忽视了一些基本的事实,或者把一些前提或视为理所当然,没能好好审视你观点或者理论的根基。
一句话,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要么就是刻板印象。
这就是为什么你和其他人往往持有相同的想法。
比如,所谓的“朋友圈智慧”告诉你有钱了就应该买房子,这对于其他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个不错的建议,但这对你同样适用么?
如果你是天生的旅行家,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和无忧无虑的自由呢?对于你来说,如果你计划换个地方待几年,买房子就不是一个好主意。
仔细审视你推论的基础,不要让他人替你下结论。
亨利·福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把汽车生产的流水线分解成了一个个自动化的小环节。
如果一个问题被分解成一系列小部分,解决它就会轻松很多。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思考。把大问题分成一步步来考虑,你会变得更加缜密和深入。
能够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当然很棒。专业化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的确很关键,但是这对于独立思考来说没什么帮助。
从你常看的书本和电视节目中脱离出来,试着去接触更多新领域,读更多的书。
当你的知识面更加宽广时,你也会更容易发散地去看问题,你会变得更有创造力。也许,你在文学作品中读到的概念就正好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学的难题。你的大脑和肌肉很类似,需要用不同的锻炼方式刺激它,让它能充分成长。
任何问题都有多维的看待方式。要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你要做的就是考虑所有可能的角度和立场。
测试你观点适用范围的最好方法就是问自己:“如果…会怎么样?”这会帮助你理解不同的观点。
独立思考和其他技能一样,都是需要熟能生巧的。
一旦你觉得你已经练习得够多了,它就会成为你的习惯。对于任何事情,你的看法都会变得深入而有逻辑——甚至包括你今天要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反思。
不幸的是,能够练习“思考”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现在,纯思维的活动仅仅在大学生群体、附庸风雅的人和学术界中存在了。
但是,幸运的是,你还是能找到很多地方训练自己的思维的。你也可以多和有好奇心的人在一起,你们的对话会让你获益匪浅的。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什么,或者听到别人在谈论他的观点、在建议或力荐他们的观点,给它五分钟。
在支持或反驳它之前,先微微思考一下。那些看起来是常识的东西不见得是对的,而让你不舒服的观点不一定是错的。
给它五分钟。用来思考,用来反顾,用来假设,用来推理,用来独立。▲
本文参考了Malcolm Gladwell著作《逆转》(David and Goliath);Jason Fried文章《Give it five minutes》以及Cristina Hartmann文章《How do I become a better thinker?》
来源:领英中国 整理:美国投资观察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