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真的是天堂?

2015年08月25日 美国华人网站




以下为正文:

精彩内容

“移民”在追求品质生活蔚然成风的当下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中国人的移民热潮却从未退去。在当今社会,财富和地位的形容词不再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吗”,而是“国外买房了吗?移民了吗”,这鲜明的差异,让我们不禁反思,海外有着什么样的魔力促使中国人魂牵梦萦?国外真的是天堂吗?移民海外能过上天堂般的生活吗? 移民人士为您讲述梦幻与艰辛共存的经历。

一场投资10万元、耗时3个月的旅行,就能为你生下一个美国宝宝。“给我10万元,还你一个价值980万元的美国宝宝”这个广告词大家都耳熟能详,显然已经成为赴美生子这个行业的标语。现在我们来分析以下漂洋过海赴美生子的优势,看看是不是真的价值980万!

赴美生子的孕妇成功生下宝宝后,从此宝宝就是美国人,拥有美国国籍,享受美国公民待遇。

美国宝宝在学校赞助费,学区房,中国大学学费、美国大学学费、工作后收入,医疗养老六个方面,能带来直接的价值。

 1、进中国内地优秀中小学校免关系成本及赞助费,折合可省人民币10万元。

2、无需买学区房,折合可省人民币20万元。

3、轻松进中国名牌大学,折合可省人民币10万元。

4、美国公民读美国公立大学、研究生学费是外国学生的10%,4年本科加3年研究生至少可节省70万元人民币。

5、工作后,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3.7万美金,中国人均3000美金(数据来自IMF)。以35年工作为期,美国人收入多820万人民币。

6、医疗及养老。美国专业的医生、先进的医疗设备、星级宾馆般的医院环境,使得普通人看病也类似VIP医疗。低收入美国老人可以住政府提供的只需几十美金每月的老人公寓,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医疗及养老是美国宝宝和中国父母老年都可以享受的。无法精确估算价值,暂定每年比在中国超值一万元人民币,从60 岁到80岁就是20万元,三人共计60万元。

这样一来,算下来确实有至少990万元,除去赴美生子花的费用(10万左右),净赚980万!看起来确实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呢!

2014年2月,加拿大叫停联邦投资移民,但仍然无法阻挡中国申请人的热情。在很多人看来,加拿大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又是发达国家,拥有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成熟的社会制度。

 陈芳和丈夫结婚11年了,她是一家私人公司的财务,丈夫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员,两个人加起来的年收入也就十来万,典型的普通家庭。

2002年,东拼西凑地交了首期,在番禺广地花园买下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当时的房价大约每平方米4000元。之后,他们就谨小慎微地当起了房奴,不敢去旅行、不敢生孩子,甚至过年时不敢轻易回陕西老家。

 “这样的日子过得挺没意思的,想换个环境。”陈芳说,2006年她和丈夫开始以财务和IT申请技术移民。两个人前后大概花了15万元左右,1年多的时间他们才成功登陆加拿大。在那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国。

“虽然口袋里只有向家里人借的一万加币,但各种激动、兴奋,感觉天透彻的蓝,泥土里都是青草的香味,松鼠,浣熊就在你身边玩。”陈芳回忆道。

陈芳说:“我和丈夫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钱也不多,我们必须得马上投入现实,开始找工作”。刚到加拿大的3个月里,她不仅仅要学习英语,还要学习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法语。

陈芳说,“我们要重新找定位。”她的所谓技术,在移民后并不占优势,想要重新从事财务工作必须得重新学习,语言是要通过的第一关。

在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她和丈夫边从事着各种临时的蓝领工作边重新考证,最终他们在温哥华找到了工作,并在这里定居。陈芳说,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苦,但她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来到加拿大她拥有的不光是福利,还有一种生活态度。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日跨国婚姻数量于2000年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几乎占日本全国国际婚姻总数的三分之一。

黄玲远嫁日本纯属偶然,她与昭市是经人介绍相识的,见了两次面就同意了婚事。当飞机在成田机场着陆时,她幻想中的“天堂”实实在在落到了地上。出了机场,黄玲坐上未婚夫驾驶的汽车,向着要开始新生活的绪川村出发。

黄玲来到丈夫家的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丈夫已经上班去了。不知过了多久,黄玲走出屋,看见婆婆神色不安地立在门口,看来她已守候了很久。婆婆边向黄玲打招呼,边深深鞠了一躬。黄玲愣住了。因为在中国,深鞠躬包含着很深的敬意,更没有长辈向晚辈鞠躬的。平生没有受过鞠躬礼的黄玲一阵慌乱,不知如何应对。

她回忆说:“那天,婆婆向我做了个‘你想吃什么’的手势,我指了指放在桌上的牛奶,她把牛奶递给我,然后拿起电话,又向奶场订了第二天的奶。就是这个动作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家对我的疼爱,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后就在这个家过下去了。”

光阴似箭,一晃黄玲来日本10年了。现在,黄玲在做家务之余,还接待来日本访问的中国团体,生活紧张充实,她也因此受到过日本大臣的接见。黄玲说,生育她的民族给了她善良的本性,她也在异国获得了亲情。

澳大利亚被称为“养老天堂”,有健全的养老体系、免费医疗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应该说是首选的养老之地。于是很多老人在子女移民澳大利亚后就随他们到澳定居,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澳大利亚华裔老人群体。

范老太太今年86岁,如愿与在悉尼的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子外孙女生活在一起。她喜欢这儿的气候、环境,对食品安全放心,加之周围邻居有华人,附近商店、银行、书报店、药店、邮局都有华人,喜欢看报的她每天都到书报店买两份中文报纸,与几个华人老板拉拉家常,倒也没有感到寂寞,对澳大利亚的生活她觉得还比较满意。

据观察,在澳大利亚的华裔老人一部分很适应,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得当,生活充实,很快乐。

另一部分老人有的因为要帮子女照顾孩子,没有自己的生活,有的或因为身体状况欠佳、或因为性格内向,尤其因为几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各自观念不同产生矛盾,生活得不太舒心,例子不在少数,华人社区机构也会经常出面处理不少这样的事情。如果子女的另一半是非华裔,则家庭成员间更难和谐相处,问题会更多。

总的来说,如果华裔老人来到澳大利亚后有自己的生活、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得当,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意出去与人交往,有自己的朋友圈,在澳生活会很不一样。

国外是不是天堂我们不能妄加评论,只有真正在国外生活过的人才最有发言权。

知乎网友:YukiRatliff

22岁才第一次离开中国,已经技术移民澳大利亚,刚刚收到了永居签证。

我来说,国外不是天堂,但是中国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处原来的内容不予显示】。我只不过想找一个正常的人间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同性恋,我在中国社会里几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处原来的内容不予显示】

出国既是为了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是为了能够正常地生活。出国之前就下定决心,如果能够离开,绝对不再回去了。

国外不是天堂,经济压力和语言压力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都是挑战,我也知道可能无论我再努力,我在这个国家都永远是个“外国人”,但我至少不是一个“精神病”或者“变态”。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政治的事情我暂时无暇过多关心,但我知道,如果我家里需要一个垃圾桶,我给市政府打个电话,第二天我家门前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垃圾桶。如果邻居深夜大声播放音乐,我给警察打个电话,20分钟之内音乐就会消失。如果我需要去政府部门办材料,我不用排长队,不用找人,不用给钱,不用受气,不用走冤枉路。

在这里,当我出门买东西,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微笑相待。当我需要帮助,街上随便拽住一个人他就会愿意伸出援手。当我工作的时候,没有人嘲笑过我的口音和语法错误。我打开门,呼吸的是无毒的空气;开车15分钟,看到的是蔚蓝的海岸和翠绿的群山;去超市,买的是安全无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去医院,医生会反复给我解释我的病情,护士在做一切操作之前都会询问我的感受。

试问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大事小情,如果我是在中国,有几项能够享受到?如果我是一个中国收入底层的人呢

我觉得最终让我下决心移民的,是我在澳洲感受到了我在中国从未感受到的一样东西:尊严。虽然我目前的收入仅能刚刚满足生活需求,虽然我是个英语不熟练的外国人,但是我在这个国家获得的温暖和尊重超过了我在中国体验过的一切。从未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在街上牵着我的女朋友,从未有学生、同事和领导因为我的性取向而对我提出过任何疑问。没有任何人把这当成一个奇怪的事。我的女朋友作为我的配偶,跟着我去法院办申请永久居留的材料的时候,公证人胸前挂着十字架,手边一本圣经。他严肃地指着我女朋友问:“这是谁?”我说:“是我的女朋友。”他低下头没有说话,帮我们办好业务后送我们出门。看得出这和他的宗教信仰相违,但他没有表示出任何的迟疑和不满,这不仅是因为法律规定了人人平等的权利,更是因为这是这个国家的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因为这个,我不用再担心别人怪异的眼神,我终于可以自由平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周围的澳洲朋友没有任何一个抱有“你们是来沾光的”的心态,相反,他们和我说,他们相信像我们这种最后能留下的都是经过了筛选的优秀的人,是来和他们一起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的。就像国歌里唱的:For those who've come across the seas, we've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with courage let us all combine to Advance Australia Fair.

其他的国家我没有去过,不是很了解。但是目前我在澳洲三年的浅显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三年,而我希望把这份幸福尽可能地延续下去。

另,种族歧视我不是没遇到,但是我的澳洲朋友告诉我,只有那些没有任何能力的垃圾,才会用自己出身和种族来歧视别人,因为他们除了这个也没有任何东西了。至于“透明的屋顶”,我们市长是华裔第一代移民。对我来说,我可能未必有优秀到此生能碰到“屋顶”的地步,所以我暂时不是很在意。

说了这么多,其实移民就和搬家一样,如果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符合你要搬去的那个地方而不是你离开的那个地方,那就走吧。

知乎网友 孟飞升

在移民美国的道路上奋斗中,在这边生活了两年,感想如下:

1. 鼻炎患者的天堂。以前在国内,出门不随身带纸没有安全感,一到冬天或者稍微一感冒,几乎天天都是窒息的感觉,晚上堵得睡不着恨不得把鼻子切下来。来了美国之后不知不觉中发现出门都忘带纸了!(当然厕所都有纸是原因之一)晚上再也不会鼻子堵到痛不欲生了!(感冒也减少了不知道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一年多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自由呼吸时间这不是天堂是什么?

2. 蓝天爱好者的天堂。不用多说了。看到北京一蓝天朋友圈就刷屏真是心疼……

3. 游泳爱好者的天堂。主要原因大概是我在国内不够有钱去不了人足够少的游泳池……国内学校游泳馆倒是条件比这边好(50米的,这边一般都是25码之类的),然而人多到无法呼吸……

4. 熊孩子痛恨者的天堂。人和人之间会留一定空间的国家真的在这方面减少了很多烦恼……这里说的是我能接触到的人的平均素质,你在国内都见的是精英小孩或者在美国往贫民窟黑帮里扎的话我没办法。

5. 汽车爱好者/road trip 爱好者/想买车的人/堵车痛恨者的天堂。我不知道在国内买车什么难度,反正我在这边朋友陪着开了一个月上下学练了四五次就拿了驾照,工作了后第一张 pay check 就自己工资买了凯迪拉克(个人爱好,奔驰宝马奥迪爱好者当然也随意,玛莎拉提保时捷可能得问家里要钱 ╮(╯_╰)╭)。路上不用操心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到处乱窜,堵车没人加塞,车距目测国内能再夹一道车进去……

6. 宠物爱好者的天堂。小公园遛狗不要太多,遛狗的人素质不要太好。

7.hiking /跑步/自行车爱好者的天堂

8. 学术爱好者/科研人员/普通想学习的大学以上学生的天堂

9. (除部分地区外)同性恋/LGBT 的天堂。

10. 女权主义者/丁克/反感逼婚人士的天堂。

11. 电影爱好者的天堂。已经不想吐槽国内的电影市场了……感觉比我走之前还差了。来了美国之后我已经愉快地花了一千多刀在电影院了 ╮(╯▽╰)╭

12.程序猿的天堂。我只是听说过国内加班……

13.电子产品爱好者的天堂。

知乎网友 匿名用户

提供另一个角度,说说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留在国外吧。现在回国和移民成了在外华人争论的焦点,中国13亿人口,市场显然是巨大的,机会很多,海外镀层金以后比国内的土鳖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有事业心的自然会选择回国。一线城市的物质生活,除了住房,环境,噪音,交通(好停车,堵车少)外,都可以说远超大部分西方城市。

另外呢,最近除了美国外的西方国家,普遍经济不景气,工作难找,货币贬值,工资优势不再。留学生(很多当初以移民为目的)越来越多回国,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坚持留下,比如在枫叶国(和在袋鼠国的朋友聊过,情况类似)这样地广人稀,好移民的发达国家。原因我大概乱说一下

自然环境好,人少,安静;

居住环境好,一线二线城市,一套居住面积差不多的House和国内的公寓,价格差不多,居住质量显然是天壤之别;

人际,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人少。有高素质有低素质,大部分人还是很友好的,至于什么天花板效应,在你英语都没说利索前怎么可能碰到;

已经呆久了,回国迁移成本反而大。不少在这里本科,或者博士,留学3,4年以上的,人际关系都在这里了,回国成本太大。

社会福利,安全感,制度健全。社会福利虽然是给穷人的,不过养小孩时候确实轻松点,发达国家也有治安乱的地方,但大多数地方治安还是不错的,能说很多,不多说了;

小孩教育,很多人辛苦移民,就是为了小孩能过的轻松一些,这点和那些交高额赞助费,坚持留在京沪的人心理是一样的,有人批评西方小学中学教育不扎实,其实我觉得小孩子真没必要读那么多书。本土的孩子,学费要比国际学生低很多,申请名校也比国内出来容易。万一后代不想读书,当工人,日子过得也不会太差,最不济还可以吃低保。给他一个起点略高有基本保障的平台,让他自由选择。华人普遍重视教育,二代又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出类拔萃的人也是不少的,但据说三代以后,又是泯然众人矣。

歧视肯定是有的,但是不多,说过有高素质有低素质,不过没必要为了这点执着,北京上海香港,不都有歧视外地人的现象么?几十年前,西方还是白人为主的社会,短短的时间内,这里已经变成了黑白黄棕红各种颜色人种的大杂烩。个别新移民素质不敢恭维,无法适应规则,甚至英语都不会几句,留学生也不再是早年的学霸,变成了各种土豪。你要是个当地人,能不歧视么?闯入别人的生活中,抢别人的饭碗,还能指望人家把你当人上人吗?互相理解吧,来了就厚点脸皮。再过几十年,西方就变成中国人印度人的殖民地了。 下面说重点的,适合过日子:很多坚持留下的学生,家境不差,回国父母介绍安排的工作,可以说秒杀同龄人,但留在国外,显然得不到这样的优惠。加上最近枫叶国经济不景气,即使博士毕业,除了码农,想找一份专业性的工作也很不容易,能做个销售,助理就很不错了。至于英语不好,没有过硬技术,年龄偏大的技术移民,则是更加难上加难,打零工刷盘子收银员,有点钱的盘一家便利店,开个中餐馆。那么为什么选择留下呢?其实也正是如此,这里干这些“低端”的工作,收入并不高,大概一个月3,4000加币,比不上国内很多白领。但是“低端”的工作,体力累,心不累,工作简单,收入可以混个温饱,很适合胸无大志的人。在国内若是一个小康家庭的孩子,或是硕士博士毕业的高才生,或是单位中层职员,不去努力向上奋斗,而是去当营业员,开出租,开小店,做水管工电工护理工,恐怕得被周围人笑话死,说不定还能上新闻了。在国外隔着个地球,人种都不一样,非亲非故的,没人管你这些。混个几年,收入也还过得去,这里房价算不上很贵,家里资助点,用京沪的首付在这里首付买套两层四卧的小house是完全可以的。结婚,生俩孩子,拿牛奶金,双方父母过来带孩子,三代人其乐融融的团聚在house里,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松鼠院墙上爬,安安静静,与世无争,日子过得不宽裕,却悠然自得,假期一家人开车去国家公园,好山好水的逍遥,不问世事,不知岁月,平平淡淡,没有周围人的压力与压抑,这种生活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世上绝大多数人,就是芸芸众生,一辈子能糊口,不用战战兢兢,心神俱疲地向上爬,和家人安度余生就行了。马云只有一个,乔布斯也只有一个,可我们却总得做出一份事业心很强,未来杰出人才的模样。

总之,国外当然不是天堂,关键在于自己。个人认为,如果决意出国,那就趁早,越迟越难适应,无论是语言还是三观,发达国家欢迎的是年轻人,不是工作几年就得退休吃养老金的中年人。如果来了,就敢于抛下脸面,干一些蓝领的工作,把自己想成去京广沪的农民工(就是农民工,发达国家招移民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老龄化危机,填补低端劳动力缺口。不是缺白领,缺领导教授指导自己的,认识清楚自己就是二等公民)。前几年油价高位,国内很多石油企业的中层员工移民来枫叶国,那些在国内都已经混个一官半职的人,来这里也是从石油工人做起。一代移民起步阶段是非常艰苦的,博士毕业,去干体力活的也有的是。能否做出决断,全看你自己了。至于那些特别有事业心的,千万别移民,不出国都无所谓,有空办个旅游签,访问签出来看看就行了。出国呆个几年,国内的人脉断了,坑被人占了,染上资本主义的各种“坏毛病”以后,回国说不定又愤世嫉俗的。爱热闹的,吃货们也别来了。国外无法满足你KTV泡吧撸串儿呼朋唤友的欢乐,大部分餐馆甚至不卖酒水。就算是如多伦多这样的华人扎堆的城市,中餐只能说基本齐全,但是味道无法和国内比。当然,超市里食材的质量是很不错的,品种齐全,厨艺好的可以慢慢折腾。

也不用把国内和国外比较,很多东西不在一个体系价值观下,无法比较。如果观察一下,很多移民的生活还远不如国内呢。这里移民,即使家里有人能在大公司工作拿高薪的,老婆爹妈岳父岳母也可能会做点包子饺子凉皮的私下售卖,出门会拼车摊油钱,穿衣服也挺土的,还有女生接私活给人理发的,家里住大house的也很多会出租房间,甚至做家庭旅馆,这些在国内恐怕都是很少见,如果有也被人瞧不起吧,这里呢,苍蝇再小也是肉,有点钱就挣点钱呗,不用在乎别人眼光。当然,也不要和国内比,炫耀自己那一点点优越感,有些老移民,还是总拿着老思维看国内,其实除了自然环境,也就没啥东西可直接对比了,收入早比不过老同学了,职位更别谈了。也别总说自己日子过得多好,抉择多英明,人家也许比你高瞻远瞩。比来比去,有啥意思?找准自己适合的生活就行了。

有人说过,国外适合屌丝和精英移民,是有道理的,精英投资移民国外,高高在上,我们凡人也接触不到。屌丝来了天堂,还是天堂里的屌丝,大多数屌丝还没机会。如果你觉得好,那就是好了。中层过来了呢?摆正心态做屌丝,也别有太强的自尊心,不要抱着过去的心态,怎么样都是生活,有些东西得到了你不在意,失去了你耿耿于怀,自己过好就行了。

知乎网友 Feng Orson

已移民澳大利亚。

这里不是天堂,中国也不是地狱。出来只是为了留学,当初是被父母逼出来,加上高考不理想,最后选择留学。一步步坚持下来,最后变成移民澳大利亚,获得澳洲国籍。

可以说人生真正建立三观的时间恰恰呆在了悉尼。为人处事和对世界的看法多少收到影响。也不是说真的不能回国生活了,但是内心会有抵触,总会给自己找理由,比如这里吃的东西好、海鲜和肉很便宜,蔬菜很放心,空气好,每天都是蓝天白云,白人呆呆的。

很少遇到被人歧视,一年里大概有1-2次,也没有什么冲突,就是大家骂骂咧咧,他说f**k我说艹。澳大利亚最适合过平淡日子的人呆,每天老老实实去上班,拿工资,周末和节假日出去玩玩。

当然如果要把父母移过来,全家人都生活在这里,那么压力就比较大。这里能赚大钱的工作很少,不是重体力就是讲专业技术(比如泥瓦匠、电工、矿车司机、卡车司机、园艺师等),就是做销售(比如去卖房。悉尼的房市火到没朋友)。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呆在一个国家,多少要学他们的话。水平高低无所谓,语法错误也很正常。我几个澳洲同事写电子邮件的语法我看着都着急,但开口说话的时候,反而是我屡屡说错,时态总是用不对,但他们也不介意;除非错误的地方影响理解,一般他们不会说你错了。题主的例子里那个当地人应该是想要找茬。

知乎网友 摇滚樱桃

曾经的英国留学党,目前定居在这里工作和…

说说自己的经历吧,我在日不落帝国四年半了,我是在国内某一线城市工作了两三年才出来的,所以对国内外的工作环境都比较了解。刚来的时候就是为了读个一年的硕士然后就回国继续找工作的。后来毕业以后有了一个工作机会就决定先留下了,准备干一两年就回国发展的,后来遇到了我先生然后现在依然在这里。所以我不是那种一开始在国内就有移民念头的人,只是觉得换了个环境工作和生活而已。所以天堂不天堂的说法我完全无感,因为一开始过来就没有过那种期待。

我的经历

我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状况不是特别满意,换过两次工作,因为刚毕业进了小公司,觉得不爽,就辞职了想进500强企业,无奈专业有点受限,而且赶上08年经济危机很多公司都裁员不要说招我这种刚毕业一年的。曾经还准备过考研,后来念头转向了出国,因为觉得国内硕士时间太长,而且我英语不差,考雅思对我来说不难。就是因为一时的念头就是考了雅思,随后找中介帮忙申请学校,中间这个过程大概有一年,这一年里我在一个中型企业工作到我快走的时候。

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优越感,留学的学校虽然不差也不是top 10,觉得当时珍惜这份经历大于各种功利的思想。后来没毕业之前在某一家大公司找到了实习,写完论文以后刚好内部有个工作机会就留下了。当时拿着一种只有两年的签证,计划做一年半就撤,结果在这期间遇到了我先生,后来就结婚了(中间省略一千字),结婚了自然就要留下来生活了。我在英国的第一份工作做了3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行业经验什么的,但是有各种不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今年年初跳槽到了同行业另外一家世界500强,准备两年以后要孩子。看我的经历,感觉是国内混的不太好,反而在国外上了轨道,不过很多事情都是机遇加对的时间,对于这点我没有什么可说的。

关于工作当中的歧视

我曾经打算跳槽的时候面试了很多很多公司,虽然很多次没有拿到那个工作,但是也有好几次进入最终面试的,像我这样只在这里受过一年硕士教育的人能有这么多机会面试我已经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人家看简历上的姓基本也知道是亚洲人,所以在面试这点上我觉得歧视不明显,至少人家给机会了,如果进入最终面试那就更说明不存在歧视了,更多的还是看重我简历上的工作经历。后来进入现在的公司也是我为了跳槽所付出努力的一个回报吧,整个过程都是靠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可言。当然没有靠关系是因为我没有,如果老外有这种条件,肯定也会用的,只是相对公平一些,有关系可以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比如有个比较牛的老爹,往往可以给子女介绍很棒的实习机会这个在欧美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能不能成为正式员工还是看表现和是否符合条件。

关于福利

我工作每月都交不少税,但是不得不承认高福利国家确实基本上还是在劫富济贫,免费医疗效率确实是低,所以很多时候最好还是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不要占用免费医疗的资源比较好。不过一般年轻人没什么大毛病在医疗方面的支出是很少的(除了看过一次牙),我四年都没什么医疗支出,感冒发烧也从来不去打针输液,都是自己抗,顶多吃点非处方药,四年也就这么过来了,真的不知道是观念变了,还是身体变好了,以前在国内每半年都要花几百在治疗流感上。其他的福利因为目前没有孩子还没感受到。不过先生倾向于中学阶段送孩子去私校,所以这个免费上学对我们意义也不大,因为公立学校确实在师资和学生质量方面都不行。

关于社交生活

先生不是中国人,所以肯定我们的圈子里有他的朋友,我的朋友还有我们共同的朋友。我的圈子里华人肯定是不可少的,大部分是已经定居的,基本上都是跟我一样嫁了老外的,也有韩国人,台湾人。像我这样的,如果是纯华人圈子,有时候也别扭,如果人家拖家带口的聚会我带一老外,我先生会很无聊,他们又不会因为有一个非华人而说英文。我们共同的朋友里有一些欧洲其他国家过来的,感觉还比较有的聊。而老公从小长大的本地朋友,我就会比较无聊,英国人内向啊,哈哈。

关于价值观

确实越来越对超过自己需求的物质生活追求越来越不感兴趣了,不喜欢购买奢侈品的风气,会追求有品质的生活,但是务实不装B。我本来就是一个不会讨好老板但是喜欢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所以这里的工作环境更简单一些。

就像一开始说的,在我的概念了没有什么天堂不天堂的,但是我还是相信有些人适合移民,也有不适合的,适合了过的舒服,知足,不适合的还是在中国热热闹闹的比较好。

国华人【 www.Chinese9999.com 免费发布查询:房屋租售招聘求职物品买卖等美国本地生活分类信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和工作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商家查找旅游接送月子中心房产经纪法律移民留学等在美国生活常识,是您在美国生活的好帮手。

家访谈原创视频节目,每周五更新播出,敬请关注!欢迎各行业精英专家、华人社团活动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采访报道帮您宣传推广,免费摄制视频。


广告与合作联系:909-274-9999


美国华人网站”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Chinese9999com 每天为您发布更新,天天了解美国华人的最新资讯,智能推送您想找的信息,您与您的朋友关注了吗?


邀网络推广与编辑,欢迎大家来信投稿分享:[email protected] 黄先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