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事,不忽悠。在国内玩金融资本,讲故事算得上是最经济划算的“生意”——无需太大成本,只需讲好一个能撩人心扉的一夜暴富故事,或者是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暗送秋波”,人和资金便闻风而至。
过去,资本市场上多个概念轮番演绎“只要故事讲得好,钱就不用发愁了”。虽然事后证明很多故事都只是“南柯一梦”,但好的故事总是能让人们好了伤疤忘了疼。
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
财富故事:说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在阴间相遇了,见面的时候中国老太太问:“你在世上还有什么遗憾吗?”
美国老太太说没有遗憾了,因为我在离开生命的时候,已经还齐了我住了20年的房子的贷款。
然后美国老太太问中国老太太:“你有什么遗憾吗?”中国老太太很苦恼的说:“哎,我终于存到了可以买到房子的钱,可惜到了阴间了。”
理性分析:这个故事曾经让无数中国人惭愧,觉得自己消费观念太落后啦。其实,此事有一其利,难免就会有其害,超前消费、高债消费模式虽然能够让人提早获得消费品,但是其中也蕴含了不容忽视的高风险因素。虽然美国老太太提早住进了新房,但是住得不安心,住得有些心惊胆颤,老是担心有个天灾人祸什么的。而中国老太太迟了点住进新房,但是却住得安安稳稳、舒舒服服,根本不会担心哪天又会有张银行的账单来催你还款。
现实情况:当美国老太太在规划还房子贷款时,许多中国大妈早已在新开盘的楼盘排队好几天,刚开盘,紧俏户型就被大妈横扫一空。
富翁和乞丐
财富故事: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一起在沙滩上晒太阳。
富翁不停去看和他一样安然自得的乞丐。终于他忍不住了,摸了摸自己斑白的头发对乞丐说:年轻人你在这里晒太阳?
乞丐:是啊,今天天气不错。
富翁:难道你今天不用工作吗?
乞丐:工作?我为什么要工作?
富翁:工作可以挣钱啊
乞丐:挣钱?
富翁:是啊,挣钱,当你挣到第一笔小钱的时候,你可以把它留着。然后去投资,挣更多的钱。
乞丐显然有了兴趣,直起身子问:那么然后呢?
富翁得意的说:然后再投资,再挣钱.如此循环.如果你的运气不错,你就可以像我一样。
乞丐:是吗?那会怎么样呢?
富翁:可以很舒心的在这里晒太阳呀。
乞丐听完,又躺了下去:难道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理性分析:这个故事貌似很有道理,其实漏洞百出。乞丐其实就是在自欺欺人。富翁和乞丐确实都是在同一个太阳底下晒着,但是,富翁可以喝着小酒吃着龙虾美女相伴,心理上身体上的满足感是乞丐无法体会得。乞丐只能孤零零晒太阳,遭受别人歧视的眼光,还得想着自己下一顿在哪。两人心情舒适度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现实情况:如果故事发生在中国,乞丐很可能被城管拖离海滩……
神秘的彩票大奖
财富故事:老王在瑞安市湖岭镇体彩销售点购买了5注号码为“657585+7”的彩票。4月17日是“6+1”05043期开奖的日子。晚上9点多钟,老王坐在电视前面观看开奖直播。当最后一个特选号出来时,老王几乎窒息了。
他叫来了孙子帮他看清楚:最后一个特选号究竟是“7”还是“1”?孙子告诉他是“7”。老王大叫起来“5个特等奖都归我包了!”
被王大伯包了的5个特等奖奖金高达2500万元。
这么多钱王大伯靠踩三轮车要2500年才能挣到。
理性分析:这些年,中大奖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离奇。谭先生几杯小酒下肚,他突然萌生了要去买注彩票的念头。于是推门而出买了几注,中1300多万;小王和女友吵架,一气之下买了两注彩票,结果中500万;有人用小孩的名字笔画数作为彩票投注号码,并中了500多万大奖……中大奖的故事轮番上演,一个比一个离奇,但是,从来都没有见过大奖得主的真容。
现实情况:河北邯郸农业银行两员工盗4300万金库巨款买彩票,最终血本无归!身边许多朋友故意上厕所不洗手去买彩票,一次都没中过。
“女股神”赵薇
财富故事:美女,女演员,女导演,人生大赢家赵薇还要在自己身上加上“女股神”这个标签!
在阿里影业连发两大利好股价大涨之后,赵薇夫妇在劳动节前的两个交易日迅速减持套现了近10亿港元。从去年底买入到此次减持,不到半年该笔投资收益率高达143%,净赚5.89亿港元,堪比印钞机。
理性分析:靠牛市挣钱,傻子都是赢家。问题是,股灾面前,人人平等。自6月中下旬来,A股、港股疯熊一去不回头,寻常百姓每天都要跌掉半年工资,何况是斥巨资炒股的明星们。他们中有的人,身价在一夜之间蒸发数亿……
现实情况:自进入6月中下旬,A股港股同步上演跳水大戏。阿里影业跌至1.95港元每股,唐德影业跌至90.95元,按照当天汇率换算,赵薇身家比之最高点蒸发了近40亿人民币……真可谓是一朝回到解放前。“股神”惨变“股神经”。
文物捡漏
在收藏界,时常流传着种种捡漏的传奇“神话”和故事。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宽改造时挖地基,挖出来的耀州窑完整器及残件数量惊人。一次,一个农民工就挖出了一个耀州窑的梅瓶,15块钱卖给来工地上“捡漏”的人,这件梅瓶后来到了古玩商手里,卖到70多万的高价。类似现在很多店面里摆放的耀州瓷当时挖出来不下百十余件,大都以几百块钱的价钱卖了,现在每件价值都在十几万元以上。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个农民工挖出来不少玉器、瓷器。有个古玩商路过工地,这个农民工从床底下拿出来一个明代青花的大罐,对他说,这东西我没用,你给我买两盒烟就给你,这个人就以两盒烟换回来这个大罐。后来一万块钱卖给一个古玩商,古玩商请专家鉴定得知这是个明初的永乐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残缺的话,价值几百万元。
故事之三:有师生三人,约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场转转。一家店里放着一对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铺底,花形是一对鸳鸯,簪子上面的土还是湿的。师生三人就戏称说,这还冒着热气呢。店主要价1200元,后来讨价还价,1000块钱买了回去,经专家鉴定,这对簪子市场价值七八万元人民币。
理性分析:现在古玩店层出不穷,但大多开古玩店的对自己的货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艺术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价值,有眼力的藏家还是有漏可捡的。很多人捡不到漏是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摆在他眼前,他不识货也没用。鉴定更是一门综合学科,一个人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磨炼,才有资格谈捡漏。照着书本去捡漏,一定会上当受骗。
现实情况:编故事是文物小商贩的惯用伎俩,编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实,说出来的故事让人心动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设好的陷阱。假如你在北京天桥看到长相憨厚的王宝强模样的人物,面前摆着沾满泥土的“古玩”,千万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