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区制的建立和发展

2014年09月11日 华人投资美国房产



学区制(district system),广义上来说指国民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招收学龄儿童的居住范围,即所谓的入学学区。

  从英国殖民时期到美国建国前后,学区制一直是设校管校的最主要的模式。各地学校目光囿于本学区之内,经费自筹,教师自聘,上课自定,校舍自建,各自为政,互不一致,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教育发展进步的速度,造成学校的种种缺陷。十九世纪末,美国成立州教育委员会, 由州掌握教育职权,使其教育由各自为政、放任自流走向统一规范。从此,学校日益增多,经费日趋充足,州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把学区设校管校之权上收到州之后,学区也并未因此销声匿迹,而是得到了合理的改造。首先是削弱其管理权限;同时为了谋求经济效益和教育效 益,大量归并学区,并在学区内设中心学校。二战后,全国尚有学区约11万个,到目前只剩下大约一万五千五百多个。州教育委员会拥有决策本州教育事业发展的 大权,但它把大部分实际管理权委托给改造后的学区来行使。这样,学区被改造成为美国教育行政体制中最基本的管理学校的单位。

  目前,学区一般设学区教育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民选或委派组成,其职责是执行州委托给它的学校管理权;执行州教育法律及州教育行政机关颁布 的各种规章指令;制定本学区的教育目标及相应的政策:选聘学区的学监等。学区下设其执行机关——教育局,其行政首脑由学区的学监担任。改造后的学区多按学 生入学的地区来分,既不从属于一般行政,也不一定与行政区划相一致。

  目前学区制广受诟病的一个缺点是,许多地区的资源分配不平均,包括教育资源。许多父母会刻意迁入其他地区,让小孩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跨 区就读。越区就读是学区制的一个漏洞,因为学区制的规定并不能强制规定跨区就读的情形(违反自由迁徙的人权)。此现象破坏了学区制的目的,此外多数会以迁 徙来越区就读的家长多半拥有较好的经济能力,使得资源较多的学校附近可能房价较为高,学校内学生竞争激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