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宝宝必学的一课,一般来说,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就能够学会独立走路,但也有一些宝宝会比其他宝宝晚些学会,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爸爸妈妈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的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从爬行开始
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爸爸妈妈应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上练习爬行,而不是急于学走。
►做仰卧起坐
要练习宝宝的肌肉力量,还可以带领宝宝做仰卧起坐运动。不同于成人练习的仰卧起坐,宝宝仰卧需要家长拉着宝宝的双手,重复做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再坐起的过程。
►蹬蹬腿脚
家长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将宝宝稍微托起,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做这个动作时,家长要注意托住宝宝的腰部,否则会对宝宝的腰椎造成很大压力。
►抓取玩具
站立是走的前提,扶站是行走的第一步。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还可以把玩具放在沙发上或拿在爸妈的手里,让宝宝从较低的位置开始,通过借物攀爬来抓取玩具。
►脱手站立
宝宝刚开始离开辅助物时,会摇摇晃晃,一副要摔倒的样子。他会因为害怕不愿意脱手站立,爸爸妈妈可以递给宝宝一些他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大娃娃等,使他必须两只手来拿,这样就可以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宝宝站得较稳时,爸爸妈妈可以试着把玩具放在另一边,引导宝宝转动身体,在过程中练习平衡能力。
►扶走训练
让宝宝在可以扶走的环境里活动,如让他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等,注意辅助物必须是固定的物体,而不能是带轮子的推车等,以防物体突然发生位移,使宝宝失去重心而摔倒。
►蹲在宝宝的前方
爸爸妈妈可以蹲在宝宝前方,展开双臂鼓励宝宝过来,先是一两步,再一点点增加距离。平时应多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不要把宝宝抱着不放,或者把他困在一个地方。
►不畏摔倒
宝宝学走路时,摔倒是不可避免的,爸爸妈妈不必过度紧张,你的过度紧张反而会加剧宝宝对学步的恐惧。当宝宝学步跌倒时,妈妈应给予安抚和鼓励,让宝宝有安全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