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出生时不会说话,无法清晰地表达心中所想,所以没有人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1977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梅尔泽夫博士(A. Meltzoff)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出生仅40分钟的小孩子,就会模仿成人脸上的表情,如吐舌头、嘟嘴、把嘴张成“O”型等,这表示他内在的认知系统已经在运作了。
科学家因此推测,孩子的想象力应该也同时启动。因为模仿是个复杂的认知行为,模仿者首先要了解自己与被模仿者有哪些类似的器官,再去想象对方动了哪里,让他的外表改变了,然后决定自己动哪个部位,看能不能得出跟对方一样的结果来。
想象力不会结束,也无需刻意打造
人类的想象力没有“结束”的时候,父母不必担心它会结束,它本身就是大脑运作的一部分,只要活着就会有想象力,就能进到幻想的世界。如果没有想象力,作家就写不出动人的小说来,没有幻想,我们就看不到那些精彩的科幻电影了。想象是个不花钱的娱乐,我们小时候没有多余的钱去看电影,就常把听来的电影情节编成故事,演给同学看。表演得好的同学,老师就鼓励他学习戏剧表演。
民间的乡野传奇其实就是有阅历的大人茶余饭后的想象世界,戏剧则是搬上舞台的想象历程,所以闽南语中有句俗语“扮戏疯,看戏傻”,因为一切都是假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演的人和看的人都从戏中得到了心灵的满足。其实,父母不必刻意为孩子打造幻想的空间来激发他的想象力,只要不打压、不限制就可以了。
小孩子分辨不清想象与现实
不过,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别却是一个重要的区分,超越这个界限就变成妄想症了。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大部分梦境(只有浅睡眠时的梦会记得一些),就是害怕它与真实的世界混淆,辨不清真假,造成生活上的困扰。
小孩子就常误把梦中或想象中的事情当成真实的,美国有套畅销几十年的漫画书《Calvin & Hobbes》,讲的就是一个小孩子与他幻想的老虎朋友的故事。我有很多朋友,从小就爱这套书,哪怕现在已经是教授了,书架上还存有一两本《Calvin & Hobbes》,可见他们对童年幻想认同之深。
激发想象力最好的方式是读书
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是用想象力虚构出来的,例如圣诞老人。西方国家的孩子常常要到八九岁后才逐渐了解,世界上没有乘着雪橇来送礼物的圣诞老人。这个想象出来的故事是全社会所有人共同打造的,所以小孩子才会对圣诞老人深信不疑。
事实上,它已变成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了。当孩子发现没有圣诞老人时,也就是他告别童年的时候了。激发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方式是给他读书,给他提供幻想的材料。但愿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丰富的想象力,因为那是维持心灵健康的最佳良方,赤子之心是无价的。
扫一扫,更多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