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权告诫创业者:小心这5个陷阱!
6月10日,由快创学院、启迪之星联合主办的《快创学院王功权公开课》在清华科技园举办。王功权从医院“请假”来演讲,从自己20年的创业、投资经历出发,讲了创业者需要警惕的5个方面。
以下内容根据王功权讲话整理
大家在介绍我的时候都用了很多的(非常好的)修饰词,这些修饰词让我感到很有压力,我没有那么的睿智,也没有那么多让人羡慕的经历,诚实的说,我不认为我自己有那么的成功,我的人生道路走的满坎坷的,没挣太多的钱,也没做到太大的官。在创业的路上有过一些成功,也有一些失败,在自己一生中也有很多遗憾和尴尬的经历,光派出所就已经去过两次了。
在我们共同推动创业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有困惑、艰难、寒冷,更多的人希望抱团取暖。今天在这里,我不敢谈创业指导,因为创业是一件十分复杂、深度、多变的过程。
今天谈到创业者要迈过哪些“坑”,我更希望用“陷阱”来代替。
首先说明一下,我谈的“创业者”,专指这个类型——有明显的创新特色,以获取风险投资为主要的资金供应形式,在资本市场上不停的寻求自己的发展,把上市作为阶段性成功的一个标志的企业。
以下这些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 国有的创业者。政府给了任命文件,创办一个企业,上来就几亿几十亿的资本,欠钱了可以不还,而且还有国家给的资源。
☞ 拼爹的,家里有钱,创业只是玩玩,没钱找爹要
☞ 开饺子店的、朋友俱乐部的,只为朋友几个玩玩。还有小成本生意,如摆地摊的
这样的企业会遇到什么陷阱呢?实际上挺多的,今天我只讲这几方面,跟大家分享:
模式的陷阱
你是否真的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
这是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一直应该叩问自己的问题,很多创业者觉得自己创业的事情好像都可以自圆其说,特别是这些创业者都十分热爱自己的事业,有的时候把自己创业要做的事情说的神乎其神,结果自己真的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很伟大的,这是创业者特别容易犯的错误。
在我二十年的投资、创业经历中,看到纷纷倒下的很多人(我没有具体统计过)都败走上错误的道路,我说的这个“错误的道路”是指商业模式的错误,有的时候错的非常可惜,今天在座的创业者中,我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主观的判断有50%的创业者的商业模式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过去,创业的商业模式有问题这种情况存在过,但是中国的创业者前仆后继、英勇前行,看到的都是成功的马云,而没看到倒下的。
举个例子,曾经做微博的团队一南一北有两个,北京有一个,杭州有一个,那时候微博是很火爆的,提供一个新的创业模式,但是他们分别拿到国际风险投资的1000万美元的投资后,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因为新浪推出了免费微博。
也就是说原来你是卖馒头的,你蒸的馒头非常好吃,全国第一,但是出现一个买水的,馒头免费送,你的收费模式就出问题了。
我原来投过的奇虎360,推出了免费杀毒,让之前的甚至注明的杀毒软件迅速陷入极度的困境,这就是属于典型的模式问题。
这个问题不一定是你自己导致的,但还是属于你对未来模型的走势问题预测不足导致的。
大家常常讲痛点,痛的那个点应该是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办法不得其解,甚至为了解决这个事情不得不被迫做出一些事情,这才叫“痛点”。
如果让我指出创业的陷阱,我要说一定不要陷入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面。
今天大家都在谈O2O,其实它只是一个时尚的提法,不构成比较不是什么特别的模式,自从有了互联网,网上到网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怎么突然O2O变成一个了不起的事情呢?
假如,从网上来说,你不像百度、京东那样有很大的流量,网下你又对传统产业不熟悉,或者没有跟成体系的品牌合作和建立成熟的体系,你就敢O2O,两边的O都没有,你就只剩下中间一个“2”了。我不是反对,但是我认为O2O是要特别警觉的。
模式的创新是非常艰难的过程,用同样的工具刨了土豆,再去刨萝卜,这不叫创新。创新是真正需要打破一些东西,甚至摧毁和打破原有产业秩序,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状态,就要想一想你的模式是不是适合对接投资,如果不适合,就迅速瞄准自己各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要匹配资本共用方式前行,而不是盲目做资本市场冲刺。
要不停拷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在走正确道路?
希澈科技CEO张昭在做路演
融资作价过高
和资本博弈,投资机构死得起,你死不起!
企业都想去融资,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你把企业估价做高了。我不是说你把价坐高了能不能融来钱,我是指你把价做高了,把钱融来了形成的陷阱。
为什么?世界上的商务不管多么复杂都有一个基本常识:买卖。投资人都在资本市场上混了很久,不可能白给创业公司融资,创业者以为自己谈了一大堆,耸耸肩膀,称项目在国外有某种模式作为一种参照,就可以作价很高,实际上这非常危险。
企业值多少钱大家在资本市场上都是有一定概念的,当资本市场上非常狂热、价格叫得非常高的时候,作为创业者要知道假如有泡沫,是要把自己放在泡沫最上面等着摔下来呢,还是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这里有涉及到资金管理的内部机制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
管理风险投资基金的绝大多数是职业的基金管理人而不是老板,他们在投资的时候考虑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说白了是自己的饭碗,和很多国有企业干部是一样的,做的每件事情考虑的是责任问题。
一个企业在比较热门的方向上融资,作为职业基金管理人我遇到了却没投进去,在职业能力上这是一个非常不光彩的事情。但是价钱又很高,不投吗?就会失去机会,投了就觉得价格高,怎么办呢?坏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他会先投进去再说。
然后在这种情况在比较专业一点的会跟你签署各种捆绑协议,要是实现这个实现那个,你达不到回过头了就把你的股权股权对了。
这么高的价格对于基金的职业管理人来说是有非常高的压力的,因为他要对合伙人负责,当你的项目没有像预期发展的时候,投资人会被困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他没法向合伙人交代就会来折腾你,他要在下轮融资中想办拼命名的让你提高价格、他还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把高价的损失补偿回来,这样你公司就会出现这样一股力量,天天谋划如何在你的公司中加大他的利益,把原来风险缩小,这样很快会形成创业公司和投资人之间的冲突。
如果公司的下一轮是缩水融资,投资人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你缩水融资意味着他上一轮融资是错误的,此时,公司想涨价融资融不进来,因为你没有像原来预期想得那么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公司融资需要经过原有投资者同意,原有投资者就宁可不同意,给你放在这里,用我们的话就是“把你当作一幅画贴墙上”,这笔投资在基金管理上会永远被充当一个投资的权益挂在那里,哪怕最后失败了仍然可以提取资金百分之多少的管理费。
所以把做价坐高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你这次做价有一个快速成长,下次你在下轮融资时维持这样的快速成长是很困难的,除非你的企业有能力维持高速成长,否则你再融到高价投资时,已经注定了你的灭亡。
所以买卖要公平,任何不公平的买卖都会留下严重的后患。创业者在融资阶段和资本博弈的时候,创业公司死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机构会分散投资多家企业以分散自己的风险,所以真正出现博弈的时候,你死不起,机构死得起。
举个例子,中国有个企业曾经要上市,但在路演的时候投资者决定不上市,因为作价太高,正好当时互联网严重下滑,如果上市的话,上市之日就是这些投资者投资错误的证明之时,所以这个企业死掉了,它叫:8848.中国电子商务最早的先行者,非常遗憾,最后投资人做决定不上市。大家会很奇怪,为什么不上市呢?比如它的价格是10亿美元,一旦上市价格就跌了,即便以后再起来,做这个项目的投资人就要承担损失责任。
启迪之星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博对路演项目做点评
快速成长的陷阱
企业管理成问题
首先,人员的迅速扩张。人员过了100人的时候管理模式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一个好的创业者有非常好的凝聚力,带着一批人前行,但是人少可以,人数成千上百的时候,自己的感染力会消失,确切地讲顾及不过来了,因此就要通过管理体系驾驭团队的运行,在这样的时候实际上对创业者是非常大的挑战。我过去有经历,我在万通做总经理的时候,人少我跟大家特别好,吃饭一起吃,唱歌一起唱,规模大的时候各种问题来了,不是通过个人魅力影响,而是通过管理机制,这个时候带来非常严重问题:如果一个创业者在这个问题上不进行训练是非常不容易过度的。
其次,多地域进行。跨地域运营会发现总部关键成员到外地拓展的时候,不如地方干得强,如何通过总部推动与地方结合,对创业者是一个很挑战的事情。比如台湾的企业,中国改革开放台湾应该是最受益的,因为同种同宗,而且各种优惠比较早,但台湾的企业在大陆的影响并不是大家预想的那样非常强,主要因为遇到的是政治文化、岛国心态问题,导致和大陆合作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台湾企业在大陆总体表现和它本身是不相称的。
最后,集团化困境。在北京的创业团队,往往在企业很小的时候就考虑全国拓展,其它地方企业全国拓展的心理并不像北京这么强,在北京的企业从出生时就考虑全国拓展,这是北京作为首都的中心集聚给大家带来的氛围,很容易变成集团化发展,明显的特点是,集团领导董事会,总部的董事局要领导各地董事会,这就涉及到股东关系协调、运作,涉及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法,常常出现的后果是,要么把地方的董事会变成形式,要么是集团的意志不能恰当变成公司意志,导致集团化效果没有效率。
全产业链的陷阱
“产业链闭合”的想法很危险
每次遇到企业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时候我会特别警惕。实际上一个企业是不容易把握、驾驭全产业链的,“产业链闭合”这样的想法对创业者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企业价值。
要想进行全产业链,企业的产品从最初到最后涉及到非常多的工作环节,有相当的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社会化进行的,企业不可能形成自给自足,有一些环节资源供给程度不同,有一些是需要市场合作才能不至于造成环节瓶颈,因此,一个企业实行全产业链闭合有时候会造成资源不匹配问题。
全产业链配备资源有时候会出现资源匹配的瓶颈问题,会在全产业链布局之后成为严重的包袱。如果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建议要格外警惕,可能说企业还没到需要进行产业链布局这程度,但却会常犯这样的错误。
政商关系
越是政府推动的越是市场不需要的
随着政府加强反腐,很多官员纷纷下台,差不多每位官员的下台,后面都跟着一批企业倒台。
我们国家由于市场形成晚,企业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政府支援,的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因为政府的进入才有今天经济的腾飞。但事情都有正反面,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纯从商业危险来谈,要注意,当一个企业产品或服务出现虚假幻想起作用的时候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你以为政府下一个令就解决了市场问题,但往往越是政府推动的越是市场需要程度不高的,如果市场特别需要某个行业,政府就不用去推动,因为它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市场。
企业最终还是要扎根在用户需不需要。只要你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真的是必须的,会发展很快,只要是绕弯的,通过各种方式变来变去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