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精选】冷暖自知的投行人

2015年03月27日 伦敦交易员


亲爱的朋友,感谢你对我们的持续关注。伦敦不大,却包罗世间万象。我们旅居伦敦为你精心挑选具有深度的金融‘内功’文章。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金融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


此文的前半部分来自知乎日报昨日推荐,答主是一名匿名用户,在此选用其精华部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_^


看到知乎有很多问题都是与金融工作/赚钱/高大上等关键词有关的问题,随意看了看答案,感觉知乎真正属于大家心中所谓的“高大上”圈子里面的人很少,而且客观来说,这类人很可能根本不上知乎,即使上了知乎也懒得回答这种问题,因为既没时间也没心情。我以前回答过一个问题,语气有些不客气,因为题主认为金融赚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不太舒服。我不知道每年有多少人因认为金融赚钱容易,容易赚大钱这个想法而进入这个专业或行业的,作为这个圈子里的人,我感觉有必要出来给大家说说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让大家真实的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慎重考虑下自己的想法。正好趁着圣诞休年假比较闲,同时也是为了新的一年攒攒人品。


先说下本人的背景。本人工作八年,职位从Analyst一步步走到Vice President,现在美国SF一家大型Hedge Fund任职Portfolio manager,投资策略属于Global Macro,投资标的主要是国债,外汇和股票指数。年薪介于七位数八位数人民币之间(看年景),与其他在规模类似Fund里面的PM相比高不成低不就,同事有些在GS,大摩这类投行工作过,同时认识不少国内基金、券商的PM,也有一些IBD的朋友,经常与做research的人打交道。限于本人认识有限,本人这里讨论的金融范围限制于基金,投行这两种类,银行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不熟,不予评论。

题主问做这行的乐趣。作为PM,主要就是刺激、金钱和成就感吧。开跑车,住别墅这种事情就算是很小case了,以前会感觉很不错,现在想想也没什么。人年轻幼稚的时候可能为别人的看法而活,喜欢被人认为自己很牛逼的感觉,现在看来确实很幼稚。现在的我只为自己而活,只要自己用得舒服合适就行,喜欢一切保持惯性,没什么追求,也懒得做什么改变。车子从Ferrari 458换成了Benz,房子也从市中心大4房换成了风景更好但小了很多便宜很多的郊区别墅。原因是收拾大房子实在太累,而我自己不想雇佣保姆替我收拾屋子或做饭,因为这样就不叫生活了。什么winner,loser的概念也淡了。我从不认为我自己是个winner,因为我不满意于现在的生活状态。所以,仔细想来,支持我不去换一个career的理由到现在来看也只是因为我喜欢做投资这种最直接最简单的理由了吧。优点我不多说,很多人能找出无数的理由,我主要根据我的亲身体验说说缺点吧。

1. 工作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别以为你拿这么多的年薪用投资人的钱投资就没有任何风险。公司给你这么多钱就是因为你能给公司创造与你年薪匹配的收入。你可以试试连续两三年投资业绩不行,你还能保住你的位置?要么调岗,要么被fire,即使你成功几十年,也可能会因为仅仅几年的不太成功而被公司放弃,Bill Gross离开PIMCO就是例子。


2. 投资是一项长期行为,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耐力和忍受孤独。说一个投资人出色,是需要经历牛熊洗礼、具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业绩作为支持的。你不但要不停地学习更新,也要坚决执行自己投资的理念和习惯。因为业绩的压力,你不敢过大的改变原有的投资方式,业绩的压力不允许你自由决策。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积累收益,积累积累再积累,在孤独的坚持中慢慢麻木。也许有一天你能达到返璞归真之境,像Buffett,Soros,Ray Dalio之类,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或被动或主动地离开了这个行业。


3. 压力大,熬夜多,虽然经常健身,身材肌肉肯定比一般人好得多,但体检状况永远都是亚健康。虽然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可以cover掉你几乎全部的医疗费用,但由此产生的身体折旧永远不会有人给你提计核算。估计在你没到Buffett那水平之前得做好劳力劳心十几年的准备。


4. 成就感会越来越低。有一句话我很喜欢,Wall Street,Main Street。工作了很久之后,你会发现PM的工作其实也就和在菜市场卖菜进货一样简单直接,没什么可称之为高大上的东西。


5. 私人空间很小,大量的时间需要消耗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上,一年好好休息的时候也就是加起来30天左右的年假时间,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例如地缘政治、头寸持仓有关的央行意外加降息这类的,假期call off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


6. 积累财富后工作性价比变低。国外其实还好,这种状况在国内尤为明显。在国内基金做PM,赶上市场不错八年攒个一千万不是难事,以后投资理财收益与薪资差距不大,又不挨这累。金钱富足,赚钱的边际效用下降,如果只是考虑金钱的效用后,有些人在慎重考虑后离开这个行业。


7. 亲情友情的淡漠。朋友疏于联系日渐疏远,爸妈今年60多,一年回家三次,按照人寿命80岁来算,还能见面的次数想想只能说见一次少一次。而爸妈因为生活习惯和语言情况拒绝去美国,无奈。。。职业惯性会扭曲你的性格,你的感性思维经常会被职业惯性克制,为人冷漠理性,经常感觉自己像一部机器而不是一个人。同事虽然温文尔雅,但经常自顾不暇,见面友善但无法交心,流于表面。


8. 爱情。大学一心求学错过了很多不错的妹子,工作刚开始打拼基本没时间,单身至今。现在,鉴于自身条件和社交环境,眼界高了,一般姑娘又很难走进自己的生活而成为自己的恋爱对象,不知道今后如何。找一个妹子陪伴你奋斗直至成功这种故事现在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将来也永远不会发生。

也许我将来会改变,但至少明年不会。以上是我认为这个行业的缺点。主要是做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这块的,自营交易这块也大致差不多。国内薪酬的话,一看做什么的,固定收益收入少点,股票多点,二看管理规模,规模大的自然薪酬就高。三看工作年限,工作十年的人肯定比你工作两年的要多赚,四看年景,牛市肯定赚的多,熊市肯定没什么油水。有个朋友,工作七年,在国内某一线基金管理30亿的股票基金,业绩偏下,去年税前所有加起来180万左右,还有个朋友在二线基金做固定收益,规模中型,80多万,不知道是税前税后。我也说说其他大家认为比较高大上的部门IBD和Research,主要是自己的看法和朋友的表述。
IBD


1. 很累很辛苦。做的东西并不高深,做久了枯燥。非常依赖公司的平台,离开公司的平台会比较废。
2. 上升的瓶颈是人脉和家族资源。没资源的人走到头最多就是多带几个小弟,而永远做不了大boss。一个家族势力很强的同事完全可以轻松拿你十倍的工资而天天娱乐,而你自己只能很屌丝的苦逼地做着dirty work。同业竞争激烈,出卖体力劳动可替代性强。
3. 政策风险。保荐制度改革,前途未卜。
4. 长期工作,身体心态失衡。熬夜加班非常伤身体。时薪性价比差。经常出差。
5. 重复劳动,积累性差。知识水平进步有限。
6. 年景很重要。没有IPO,没有bonus。
7. 国外投行入门工资base的话是年薪65k~80k刀是主流,学历高稍微调整,我有个同事Harvard MBA, 入门130K,GS,几年前的。国内差距大,8K~30K人民币月薪都有。Bonus很重要。

Research(Sell side)
1. 外表光鲜,实际上做卖方的基本就是到处卖研报,还要面对PM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PS. 个人看研报更看重逻辑,结果什么的不怎么看。所以会经常根据研报的逻辑延伸出各种问题,不知道这算不算莫名其妙的问题。)
2. 收入在没混出名之前很平庸,只有出名之后收入才不错。国外投行比较出名的分析师100万美刀基本不难,国内新财富100多万很容易,其他绝大多数其实不怎么样,年薪30W以下也有不少。
3. 人脉很重要,要维系与更方面的关系,公司董秘啊,一线员工啊,偶尔挖出点内幕消息什么的。
4. 经常出差实地调研,经常混迹于外地,难得回家。
5. 很多规章制度要遵守,稍有不慎,职业生涯结束。

Research(Buy side)
1. 很多PM都做过Buy side的分析师。看公司体制。有些fund的分析师在PM手下,研报只有PM看,在PM不欣赏的情况下,兴许永无出头之日。如果属于单独部门的话会好很多。
2. 在没有PM采用你的推荐的时候,无论你做了什么工作都是零。你推荐好了自然好,你推荐的差了,你的研报质量在PM的眼中会直线下降(还好吧,我个人还是很客观的)
3. 你的成就绝大多数限制于公司内部,缺乏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
4. 人脉很重要,与卖方类似。
5. 经常出差实地调研,经常混迹于外地,难得回家。

还有做Sales的,投行或基金都有,就是卖产品的(包括私人银行部门),收入是base+提成。这个提成看业绩吧,无法一概而论,有混的很好的,也有很差的,当然这类的工作颜值比较高,俊男靓女兴许效率会高些。当然也有设计产品的。薪酬的话个人不清楚,也没兴趣知道。

曾经有亲戚问我要想既稳定赚钱又多的话选什么专业,我会推荐他学IT。只要你是技术帝,IT工作的性价比绝对比金融的要高很多。现在在SF很多IT的起薪比金融高不少。当然我也可以建议你拉开股票的毛利率和ROE看看那些行业真正赚钱再做出选择。我的看法就是这些。


其实金融这行冷暖自知,进门的时候大多是看重钱和虚荣心,进来以后干着干着受不了了burnt out退出的很多,干着干着越来越觉得有意思的也不少,慢慢练功升级做的事情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能掌握big picture,感觉自己能摸着资本和商业运行的脉络肌理,市场里出个什么新闻一看都门清知道怎么回事,接触行业的也越来越多了解不同的公司是怎么运行的,认识很多和善或aggressive,貌似有能力真草包和深藏不露扫地僧的同事,找到自己合适的那个team上上下下都打成一片,有一帮关系不错的客户投资人天天给你整点殷切的眼神,交的税越来越多,然后某天突然发现发了好多貌似很值钱但两三四年才能拿到的期权和carry什么的,默默地爆个粗md老子已经入局太深了,当小说家的梦想只能再往后推几个decade了。

曾经暗无天日IBD,可能是前台部门里最惨无人道的,以前看到Kobe说你见过凌晨的洛杉矶么,心里就轻蔑地一哼,在办公室里看伦敦的日出你见过么,温暖而耀眼,不紧不慢地摆脱地平线的羁绊,md我的balance sheet怎么还不平。

出差只做过两种飞机,早上第一班和晚上最后一班。

老板有次说have a billion dollar invested with you from the world's biggest SWF does help you focus,我第一反应擦领导英明啊,第二反应靠废话么不是,要加班直说。

Closing dinner一桌律师banker和我们打屁,轮着讲deal里面大家的迥事儿,律所的大par谈完SPA早上4点回到家,进了门发现家里狗狗跑出去了,凌晨4点半在大郊区追狗玩。然后大家开始集体传阅我在火车上睡得跟个白痴一样的照片。

Deal做到最苦的时候team出去喝酒,老板说你们觉得这个能不能成,give me your odds,有人说1:5,我说1:3,老板眨巴眨巴眼睛说really? 我觉得是1:10。三周后一蹴而就,老板乐得跟考试作弊没被抓似的。

Site visit我们人没来齐,等着等着就跟卖家老大聊天,北欧光头大汉,他说他去年去以色列看电站,离巴以边境不远,在外面荷枪实弹的士兵里看到一个女兵,据说是哥们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各种美艳清纯,挎把M16,遂上前搭讪:

你身上带多少子弹?
额外两个弹夹。
要是有五六十人朝这边冲过来怎么办?
(美女沉吟了一下)我点射打死十个八个,剩下的应该就跑了吧(女神淡淡地微笑)


关于投行内幕的问题


以下选用一段硅谷王川的专栏文章吧

(下面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 2014 年 11 月 30 号。一月十五号瑞士央行宣布瑞郎汇率 不再盯住欧元,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瑞士法郎对欧元汇率一度从 1 欧元兑 1.2 瑞郎跳跃到 1 欧元兑 0.75 瑞郎,15 分钟内的波动将近 40%。到目前又回到 1 欧元兑 1.03 瑞郎左右。预计大量用杠杆进行外汇交易的基金今天会清盘倒闭。几点总结: 1. 金融资产的价格及其波动幅度,没有任何神圣不可逾越的红线,万事皆有可能。 2. 不要滥用金融杠杆,否则会死的很快很惨。 3. 央行不是万能的,最终会屈服于市场压力。 )


瑞士作为世界知名的洗钱逃税的中心,一直被各地富豪钟情。瑞士法郎 (下面简称瑞郎)作为主流货币,币值坚挺。


2011 年八月,欧洲陷入深深的经济危机,瑞郎对欧元兑换率不断攀升,对瑞士出口经济形成巨大压力。


2011 年九月六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将瑞郎与欧元挂钩,无限制的用瑞郎购买欧元,将兑换率固定在 1 瑞郎兑 0.83 欧元 (或者 1 欧元= 1.2 瑞郎)以下,而不允许瑞郎比这个价格更贵。


瑞郎在外汇市场十五分钟内暴跌 9%左右,由于大部分外汇炒家都是用几十倍的杠杆,顷刻间站错队的投机者在哭爹喊娘的嚎叫中灰飞烟灭。所有看似高大上的量化交 易模型,在那一瞬,沦为狗屎。一个长期坚挺的安全的主要货币,15 分钟内对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下跌 9%,这在外汇市场上空前,是所有人无法想象,不敢想象 的。当时的惨烈有诗为证:”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此时不为人知的是,三周以前,有个基金经理,早已在外汇市场为这一天做好准备。此人名叫 卡诗娅 (Kashya), 她八月十五日卖掉大量瑞郎换成美元,三周后这一笔交易让她赚了六万多美元。


卡诗娅的老公名叫 菲离谱 * 海的不蓝 (Phillip Hildebrand),就是当时瑞士央行的行长(当时伦敦交易员还专门写过文章吐槽过此事)。他的一个政敌将此事捅出去,海先生则坚称自己不知情,只是老婆靠经验独立地发现了这个交易机会。最终在强大舆论压力下,2012 年一月,海先生被迫辞职,同时将老婆的获利上交给瑞士的慈善组织。


卡诗娅六万美元的利润,其实和最近多家银行联合操纵外汇市场的巨大丑闻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其实伦敦交易员个人的感受是伦敦外汇市场的丑闻远远不如伦敦银行间利率Libor的操纵丑闻影响大)。


几周前的 11 月 12 号,英国监管机构对包括花旗,汇丰,JP MORGAN, 瑞银和苏格兰银行这五大银行处以高达十七亿美元的罚款,作为对其 2008-2013 年操纵外汇市场的处罚。全球外汇市场每天交易额大约五万多亿美元,40% 的交易在伦敦发生。


这些大银行操纵市场主要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手段:


一是外汇投机者通常会给自己的仓位设一个止损点,如果汇率过了这个止损点则平仓止损。大银行对自己大客户下单的止损点一清二楚,联合起来故意使汇率超越止损点,然后强迫平仓坑害客户。


二是外汇交易有一个概念,每天伦敦时间下午四点钟最后六十秒交易汇率称为”四点钟路透汇率“。 大银行为客户进行外汇兑换时都是按照这个"四点钟汇率”结算。许多银行交易员常常在四点之前建一个仓位,实际上就是非法提前于客户交易 (frontrunning),然后和别的银行交易员勾结,把成交的“四点钟汇率”砸到对自己有利的数字点,赚取差额。大客户数亿美元的外汇交易,只要多赚取千分之一到二的利差,对交易员就是一天多出的几十万美元的额外利润。


不难计算出,就上面两条,五家银行每天操纵外汇市场的非法利润,五年下来远超过十七亿美元的罚款。所以此类非法行为未来不可能根除,只会更加隐蔽,换一些花样罢了。


最后,你实在要问我金融业的乐趣所在,以下就是答案:

‘看 华尔街 系列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Gordon Gekko的Greed is Good那段演讲,而是他对小菜鸡说的那句 It's never about the money. It's the game between people. 我认为这就是乐趣所在.’



亲爱的朋友,感谢你对我们的持续关注。伦敦不大,却包罗世间万象。我们旅居伦敦为你精心挑选具有深度的金融‘内功’文章。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金融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


欲阅读更多精选文章合集:请回复数字,

1’ 代表文章: 《哲学家谈索罗斯》、《金融的意义》、《金融研究的本质》,以及各类深入浅出的理论干货

2’ 代表文章:《LTCM:金融模型之父的陨落》、《如何在英美开设一家自己的对冲基金?》、《专业基金的选股策略》、《投行背后的财团》、《一文读懂中国衍生品市场》、《摩根的发家史》、《华尔街之狼:高频交易实战》

3’ 代表文章:《高盛交易员的一天》、《摩根大通中国高官子弟聘任记》,《投行职场的那些事儿》以及各类投行及对冲基金的工作体验及日常生活。

4’ 代表文章:《工行伦敦的大宗商品交易团队》、《【视频:中英字幕】高盛王牌交易员揭露<交易的真相>》,《巴菲特成为股神后的几次重大投资失败》,以及摩根伦敦鲸的专题文章


若有朋友有兴趣与我们进行专业交流任何疑问合作意向或有意参加我们的线下交流活动,请添加个人微信号:FinanceUnion。由于我们只是在工作之余抽空维护这个微信公众号,若有回复不及时之处,还请各位谅解


欲免费获取BBC伦敦金融城专题纪录片及交易员现场交易视频,请直接回复您的联系邮箱,我们将尽快发送给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