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山村长大的我,对于土地上的一切都抱着极大的兴趣,凡是和土地发生着关系的一切,宿命一样的链接着我的血液,无论我在哪里,经历了怎样的人事变化,对于土地,对于土地上的花草树木,对于土地下的虫子蚯蚓,记忆和当下都应对着,总会比其他似乎和土地相距很远的存在更加积极。
我常常想,是不是和小时候老是在山里面钻和那些雀鸟的飞跃有关系,是不是因为母亲总是把我放在田坎上看她一年到头的劳作有关系,是不是一个家族和土地的关系才给了我一生的影响。我不愿意脱离这样的关系,以为骨子里面有了这样的关系,走到那里也会稳妥牢靠。
到了新西兰,到了奥克兰,虽然也还是住在城市的边缘,白天既然人少,晚上更是清净。入夜的云,浮在夜空中,和故乡的云一样,白色的,可以看得见,或者有风,也一样的和故乡的树一致,摇曳着,梦一样的把夜晚的时间打发得很有味道。
我喜欢这样的夜晚,会半夜,真正的子夜时分,出去走一走。衣服故意穿的单薄,夜风会不客气的发凉,身上一紧,神经全部活跃起来,脸上有夜的露水的照顾,就像忘记收了的衣服,一天的太阳照射此刻成了柔滑的感觉。乡下的味道十分的浓厚。
奥克兰虽然是城市,却乡下得厉害。这样的乡村感觉,不是新来移民或者旅游者的感叹,那是表面的收获,看见牛羊的几率其实还不如看见风帆的次数。要以乡下的精神来描述奥克兰,还非得由毛歌这样的老移民才有资格,就算是老移民,也要对于生活保持持续的激情,那种总是让生命激活的新鲜的触觉,会帮助一个乡下长大的孩子复活他顽强的印象。如果你是从北京,上海或者成都,长沙这样的城市过来,我估计即使你在这里呆了十年二十年,你依然是以城里人老练的眼光看奥克兰,这里是乡下,是农村。你是这样的站在一边,你的立场是北京,是重庆,你依然是感叹。
而进入奥克兰乡村的,以乡下人的眼力来感觉一切,获得生动的印象主义的收获,不时会单纯朴素的发出一两声的人,只有毛歌。这是真的。以一个乡下孩子的心来链接奥克兰的土地,于是,他会超越其他人,回到只有他自己清楚明白的地方:乡村。
所以,他去过蒲河村,不是一次,而是一周三次,和小时候去外婆家差不多。酒吧和卖馒头的奶茶馆的妹子,他可以叫得出来名字,而蒲河村真实的含义和它的历史沿革,他早就默记在心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只是对于他专心的赞美,而带着感情让你惊讶诧异的深邃感动才是他的本事。
无人能超越,因为他一直专心认真。无人能代替,因为他独一无二。后来,他就这样的和一些村子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他试着进入村子的内在,他发现这样做的时候,他非常轻松愉悦。比如天使小镇,比如伊甸村,比如河头村,比如玛娜村,比如蜗牛村,他用中国的村名来反映他对于乡村世界的接触。
又比如,静水村,其实距离奥克兰只有三十多分钟,从东岸路走一段,右拐弯,下坡,上坡,转弯,就到了。四百多户人家,竟然没有商店,没有学校,没有任何商业的痕迹,一个靠着海湾的帆船俱乐部,三三两两的人,只是坐在台阶上喝着自己带过来的啤酒。船就漂着,水也有波纹,偶尔成群的野鸭子飞过,水面自然有影子,短的码头上,稍微一根绳子挂着鱼饵,就可以钓起来一两斤重的鱼。
静水村,是山谷里面的翡翠,帆船白天黑夜的停在这里,狗,不知道从那里钻出来,摇着尾巴经过你的身边,会停下来,打量你的造访。而路名,要么就是野鸭路,要么就是石斑鱼路,沿着路走过去,会遇见一样跑步的人,人过去,风也就来了。
一个野营基地,靠近一条有名的步道,一直可以走到海边,看见更远的地方,我从来就不觉得乡下人的视野狭隘,因为他们总是和无边无际的土地在一起,总是和海湾外面的大海链接在一起,总是听见遥远的狗叫,知道安静的村子的河湾里面,又到了新的季节,鱼不老实的在夜里游弋,随意的把鱼籽丢在身后,尾巴划过去,鱼籽就有了活跃的希望。
我于是不敢轻易带人来静水村,害怕多人的喧哗和这样乡下徐缓的韵律发生冲突,也担心一群的感叹,过后觉得不过如此,以为毛歌夸大其词。其实,这正是我们要修正的地方,一个村子,你以为你来过一次就可以发言,那就是你把自己疏远了。村子,不是你的一行两行的脚印就可以说明的,你得安静的坐在村子的怀中,你以为走过一次就可以发表几句,恐怕会被村子人笑话。我常常取巧,和村子的人聊天,知道一些年月的故事,知道一些有趣的人事的变化,再来看看村子的安静和她静水村的名字,也就似乎把两颗心贴在一起。所以,熟悉的程度会安放我行走的灵魂,眯着眼睛,我都可以和你讲三天三夜奥克兰村子的故事,讲的人热血沸腾,柔情似水,听的人会如痴如醉,恨不得立即起身。
这似乎就成为了我的专业,我开始不顾一切的在村子的神经上走动,一抬脚,就是历史,一跨步,就是文化,村子的生命和我的生命合在一起,也就不论你在不在,我都在,不论不来不来,我都是来。
我并非故意的不说英文,是中国文字在表达乡村的时候,格外的多了一点意思,这意思和英文的含义或者和毛利语原来的意思非常靠近,省了翻译的过程,却多了无数的亲切和多情。
静水村,静水流深。
毛歌微信:maoge1965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且游且学。我们分享在新西兰的游历和学习的亲身感受。为孩子打开一扇新的窗,为自己留下一段新的历程。如对新西兰自助旅游&微留学感兴趣,欢迎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