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教育-072】新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5年11月21日 新西兰教育



本文为【新西兰教育】原创文章,欢迎各位朋友转发分享。如媒体或者公众号需要转载,请书面接洽 [email protected]


这周写写新西兰的成人教育,是我在新西兰大学上课的经历和感悟。


最近两周超级忙,主要原因是在奥克兰理工大学进修一门师范课程。两个星期每天都要到学校集中上课,把一个学期的内容浓缩到了两周。


这门课教的是如何进行成人课堂教学,也就是如何给成年学生做老师。让我惊讶的是,课程中我那些深刻的学习体会竟然不是来自老师,而是来自其他同学,这也成了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最大感受。我想到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课程,我感悟到了这句话背后更深层的含义。

这次课程的老师是位年逾花甲的金发优雅的女教授,大学毕业后从英国到新西兰定居。在四十位学生中,新西兰出生的占少数,大部分是后来移民来到新西兰的,或专门来读书的。其中有来自中国(我),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斐济,萨摩,汤加,加拿大,英国,法国的学生,就像是个小联合国。课中有一个课堂讨论的演练,请四位志愿者上台来讨论“新西兰是否应该更换国旗”,四个志愿者里居然有三个不在新西兰出生,也不是新西兰国籍,真有点外国人参政议政的感觉。学生的经历组成也很有意思。这四十位学生中,有大约一半是理工大学口腔医科的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教学经验,这是他们的一门高阶选修课。另一半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年龄30到60岁不等,他们各自的授课专业五花八门,有传媒沟通,有高等数学,有现场医护处理,有航海驾驶,有商务演讲(我),有市场营销,还有瑜伽健身。


让学生动起来

这个课程设计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主要的学习过程是由老师讲授、学生阅读、集体或分组讨论、实践授课练习和考核组成。老师讲述和学生参与的时间比例大约是1:5,想当于老师讲10分钟,学生要进行50分钟的各种学习活动。有各种理论研究证明,这种学习形式对成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学生活动占了主体。主要活动和练习有:开场每人上台简短自我介绍,短时命题锻炼即兴演讲,分组轮流练习如何与自己的学生进行破冰,分组阅读指定文章,然后小组形式向全班介绍文章所学;在小组内展示一个流程;分组进行讨论练习,还有在小组内进行案例练习。


在整个课程的课堂活动中,同学的表现、反应和反馈成了我收获的最主要源泉。应了子曾经曰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从同学的表现中学习

这一部分就是从其他同学的教学表现当中学习可取的地方,比如这位同学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是通过分组阅读课堂纪律,然后进行问题回答的形式,让全班都了解了课堂规则。这样做比老师一个人照本宣科地讲述要有意思得多。我觉得这个设计可以参考,就记录下来,以便今后应用。这种学习,我把它叫做从同学的表现当中学习。这也是论语当中写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那层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说身边的人身上总有自己可以学习的东西。选择那些好的进行学习,看到别人身上不好的,如果自己有,要加以改正。


从同学的反应中学习

在小组练习活动中,只要自己身心放开去发现,去体会,就会发现无数的学习机会。这也是成人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吧。这次课堂分组的一个活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从一个同学的反应中深刻感悟到了重要的一点 - 学习者可能很大不同。

这是在我们小组的一个来自萨摩(Samoa,一个斐济附近人口不到20万的岛国)的同学教大家如何进行萨摩的拉拉队喊号子。四种不同的口令代表四种不同的拍手方法。他在白纸上做了一些记号,记录拍子。击掌有两种不同的手型,一种是关闭的,像自己左手握右手,拍出比较低的声音。另一种是双手合十的拍法,发出比较高的声音。

一开始,这位同学标出的记号都是一样的,只能靠记忆来区分是哪种手型。我提出建议,把关闭手型做个颜色的标记,这样看起来就清晰多了。做完标记之后就变成下面这个图片的样子。

看着加了颜色的图,我自己心里非常舒服,因为我觉得这样看起来很清楚。谁想到,同组的一个女同学却说,加了颜色之后,她完全乱了。我想这怎么可能?明明是加了颜色清晰嘛!

分组活动结束后回到全班,老师问起分组活动中大家的感受。我把自己关于颜色标记的事情说了。那位说加了颜色变混乱了同学说,她从小学习音乐,看惯五线谱,都是黑白的,她可以很好地分辨。但是加了颜色,反而让她凌乱了。从这位同学在学习活动的反应中,让我意识到对于同一个要学习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可能非常不同。


这让我引申想起以前了解的一个关于不同方式学习者的VAK理论。有些人通过视觉进行学习,有些人通过听觉进行学习,而有些人通过实践操作进行学习。这些都是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加以考虑的,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的一个新悟是,开放心态去关注同学在某项课堂活动的反应,其中的某些可以引发有益的深度思考。


从同学的反馈中学习

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途径,在成人教育中尤其重要。我们的同学在课程当中就像一面镜子,在各种活动和练习当中他们是我们的学生扮演者。在每次教学练习结束后,小组成员都给刚刚做讲课练习的这个学员提供一些反馈。老师在课程开始就强调了反馈对学习的作用,而且要求大家进行反馈的时候要用“三明治”的方法,即好的先说,中间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再以积极评价结束。这其实也是在国际演讲会活动的点评环节所使用的反馈方法。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接受反馈的人有所提高。

在课程中,我得到了一些非常有帮助的反馈。比如,一个比较多的反馈是,在我的教学练习中,讲述的内容偏多,学生们实际上更希望能够融入到其中,而不是老师讲授为主的单向传播。因为我目前还在设计和讲授商务演讲和上午写作课程,这个反馈引发了我对课堂活动设计的思考,它会让我变成一名更好的老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的又一个新悟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邀请同学提供反馈,可以获得宝贵的努力方向。


课程中的很多学习活动是要与同学进行讨论,相互激发,让观点进行碰撞,相互学习,引发思考来实现学习目的的。这一点,在我自己从国内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十分薄弱。刚走出校园的时候,几乎不太会进行讨论,也没什么自己的观点。还是之后多年工作的锻炼中才慢慢成长。如果当时自己上学时候能有这样的锻炼就好了。希望现在国内的孩子们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


从一门好的课程中学习到的应该不止是知识。这门于我收获颇丰的师范课程,除了丰富的成人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之外,还让我感悟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新意 - 除了从同学的表现学习外,同学的反馈反应都可以是自己学习的汩汩源泉。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AUT) 教育系就读深造。


如有关于新西兰留学方面的需求,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