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地震是其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由于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东面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的强烈俯冲,因此地震活动十分强烈。仅从1898年建国以来,在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及海岸附近就发生了22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据记载,1855年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附近发生的8级大地震摧毁了惠灵顿地区。因此,新西兰政府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担心在首都惠灵顿附近再次发生类似的破坏性地震。现在,新西兰政府已将首都及附近地区列为地震强化观测及防御区,并建立了相应的防灾体制。
新西兰政府除有专门机构负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及有较健全的防灾、减灾立法外,还非常重视在减轻自然灾害中的公众参与工作.尤其是在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方面,新西兰政府很重视防震减灾宣传,从幼儿园、小学开始进行地震知识宣传教育,向全社会普及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知识。位于首都惠灵顿的国家博物馆设有一间“地震屋”,模拟地震晃动,人们可以在里面体验地震,这样有助于消除对地震的恐慌和陌生感。不时可以见到家长带着孩子进出这间“地震屋”。
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是专门研究轻型抗震建筑的公司。他们的研究实用性极强,所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符合新西兰国情,房屋造价不高,可为一般居民所接受。采用他们设计的房屋,无疑对减轻地震灾害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987年南岛6. 7级地震已经证明他们所设计的房屋有着极佳的抗震性能。目前,该公司所设计的房屋正在新西兰得以推广。
在新西兰政府大力提倡下,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是轻型木结构建筑。这种类型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基础和上部结构。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上部结构采用规格材和木基结构板材以及其他工程木产品,其特征类似箱型结构。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通过锚栓连接。楼屋盖和剪力强墙形成结构的主要抗侧力体系。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以及结构的高次超静定等特性,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最大可能地避免社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轻型木结构建筑具有突出的技术特点,产品、构件工业化程度高、规格系列齐全,施工技术简单、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现场干法施工、建造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优良,建筑造型容易实施,使建筑效果更加丰富多样,新西兰居民的住房大部分是木结构的。
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具体规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监督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为确保安全,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查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
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以及结构的高次超静定等特性,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最大可能地避免社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延伸阅读:
新西兰地震零死亡归功房屋质量 多为木结构建筑
由于新西兰地处太平洋和印澳板块之间,平均每年会发生逾1.4万宗地震,但1年少于十次会造成破坏。
虽然地震频繁,但一年只有约150次是有感地震,甚少造成伤亡。上一次发生有人死亡的地震已是在1968年,当时南岛的西岸发生7.1级地震,造成3人丧生。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地质、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马莎·萨维奇告诉美联社记者:“新西兰拥有非常完善的建筑法规……这意味着与海地相比,新西兰建筑物(抗震能力)更强。”
萨维奇说,新西兰这次(2010年9月4日)地震震级与海地地震相当,但破坏却远小于后者。尽管一些老房子坍塌,但它们多以轻型木结构为主、抗震性能较好,因此人员伤亡较少。
海地2010年1月发生里氏7.3级地震,近30万人死亡。
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工作的余嘉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木框架房屋柔性好、耐冲击,不像纯砖结构那样硬对硬、易垮塌。
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是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机构,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造价不高,较能被居民广泛接受,而且这种建筑的优越抗震性能在1987年南岛里氏6.7级地震中得到充分证明。其后,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得以全面推广,目前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失。
以上文章来自于现代木结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