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悉,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近期将连关三店,其中百佳超市成都新城市广场店和来福士Treat店于2月29日结业,而成都IFS分店将于3月底结业,届时百佳超市在成都将无任何门店业务。
百佳超市(中国区)公关部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因为租金等经营成本较高,加之成都现有分店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所以需要资源整合。未来百佳将更着力于南中国区,以稳健的步伐发展。尽管全面撤出成都市场,但百佳看好内地市场的未来。
不过在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看来,“百佳超市此次完全撤出成都,除了其门店所在传统商圈萎缩、品牌扎堆竞争惨烈等外界因素,最大的问题不是所谓‘租金过高、电商竞争’等原因,而是其品牌自身的定位问题。”
业务收缩加速
百佳超市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集团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为前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产业,同时也是香港两大连锁超市之一,但百佳超市在内地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据公开消息,这几年百佳超市一直在收缩战线,曾一度在上海拥有21家门店的百佳超市,已在2012年全部关闭。
百佳超市自2005年进入成都市场在新城市广场开设首店,在成都一度拥有6家门店,包括新城市广场店、茶店子店、富临店、云天店、来福士店和IFS店。继2014年9月昆明百佳超市停业完全退出云南之后,此次成都又一鼓作气连关3店,如果算上从2015年8月关闭的百佳超市富临店,12月关闭的百佳超市茶店子店,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百佳超市在成都连续关闭5店,加上早在2011年就已关闭的百佳云天店,至此百佳超市在整个中国西南区已无业务。
2016年2月底,记者走访了位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2楼的百佳IFS店,这家将于3月底结业的高端零售门店还在正常营业。不过与IFS云集的其他国际品牌店人流如织的情况相比,百佳超市显得门庭冷清。
记者在百佳超市官方网站查询到,在今年3月底完全撤离成都后,百佳超市中国区仅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深圳、珠海、江门、武汉8个城市拥有不到60家门店。但即便在百佳门店最为密集的广东,也在近日于广州、东莞接连关闭了三家门店。
亏损严重
与百佳黯然退出成都相比,2015年成都其他品牌商超则逆势扩张。2015年,成都本土企业红旗连锁新开了370多家门店,去年最后两个月更是新开了200余家,其最近发布的年报显示,红旗连锁2015年营收达54.8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了15.15%;永辉超市则计划到2017年年底在川开业门店达55家,销售额突破70亿元。
而同为外资企业的伊藤洋华堂也在近年不断发力成都,伊藤洋华堂在成都的业绩则逐年飙高, 2015年6家门店营业额较去年提升3%达到近50亿元。根据其2016年战略,还将会在各商圈拓展新店。
在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看来,百佳超市此次完全撤出成都,除了其门店所在传统商圈萎缩、品牌扎堆竞争惨烈等外界因素,最大的问题不是所谓“租金过高、电商竞争”等原因,而是其品牌自身的定位问题。
在冉立春看来,“超市”主要是满足日常需求的卖场,是以面向家庭主妇等主力群体的“B2F(family)”模式,而百佳超市主打高端路线,主营高端生鲜、进口类食品,极其依赖冷链物流、进口食品供应链等完整的配套,名曰“超市”,其性质更接近于“高端专卖店”,从这一点看来,“百佳已迷失了消费群体,其定位、经营内容和目标客户不相符”。再加上从2005年进入成都开设第一家分店开始,10年来百佳最多只发展了6家门店,孤军深入,“远未形成规模效应,采购话语权并未掌握在自己手里。”冉立春表示。
品牌定位的迷失,未形成规模效应导致的市场话语权缺失,导致常年来百佳超市在成都的人员流动频繁,团队极其不稳定,如今“已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再加上近年来成都部分传统商圈的萎缩,品牌商超扎堆竞争惨烈。冉立春认定,“百佳退出成都的真正原因是亏损严重”。
虽然百佳超市(中国区)公关部负责人此前对媒体表示,未来仍将选择合适地点再开门店,但冉立春相信“未来百佳不会回成都了”。就百佳超市的经营模式与未来发展规划,记者致函百佳超市中国区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有回应。
屈臣氏上市仍无期
近年来,随着李嘉诚投资重心不断西移,“撤资”传闻一度沸沸扬扬。据市场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李嘉诚在内地抛售的物业已近千亿元。在香港投资界看来,由李嘉诚控制的长和系经常会将增长慢的业务变卖套现,再投资到高增长的项目上。
据熟悉李氏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李嘉诚来说,百佳超市更像是投资,而非事业。作为李嘉诚长和系旗下屈臣氏集团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百佳超市270多家门店位于香港。而在中国内地,作为首家登陆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百佳从1984年在深圳蛇口开设第一家门店开始,30多年发展至今,如今退缩华南不足60家。可以说,百佳超市中国区在如今的长和系零售业务当中已形同鸡肋。
事实上,百佳超市整体近年来盈利率一直处于萎缩状态,据此前市场公开数据显示,百佳盈利率不足6%,低于其保健及美容业务盈利率9.3%的水平。不独百佳超市,就连长和系零售巨头屈臣氏如今在内地也处于滞涨的状态。据长江和记2015年8月25日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披露,屈臣氏中国在2015年1~6月实现营收111.26亿港元,这一数据相比2014年同期98.4亿港元增长13%,对比中国零售企业百强201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的26%,这一数据远不能称为满意。而且,这个成绩背后,是屈臣氏中国店铺数目较2015年同期增加24%。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屈臣氏中国的平均单店业绩实际上在下降。
目前屈臣氏是李嘉诚和黄旗下除欧洲电讯业务之外,唯一仍未有资产上市的业务板块。2013年,为寻求将旗下以屈臣氏为代表的零售业务分拆上市,李嘉诚曾欲将业绩较差的百佳超市公开出售,但因多方竞购者并未达到其预期价,最终选择放弃,后于2014年3月引入新加坡淡马锡集团,向后者出售屈臣氏集团24.95%的股权套现440亿港元,彼时双方同意,会积极探讨在两年至3年内把屈臣氏集团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做第一上市。然而在2015年年底的屈臣氏175周年年会上,屈臣氏集团董事总经理黎启明对外表示,出售部分股权予淡马锡后,双方合作畅顺,现时暂无集资压力或急切性,亦未有上市时间表可言。
如今,两年时间转眼过去,市场风云突变,两年前未卖掉的百佳超市业绩持续萎缩,就连彼时盈利还处于高位的屈臣氏美容及保健业务也面临着滞涨状况,屈臣氏集团的上市是否如传闻中的遥遥无期,百佳超市在其零售业务内部的处境未来又会如何。
对此,屈臣氏集团高级企业传讯经理李民汉回应称,“现时尚未有针对屈臣氏集团上市的计划,而集团对全球零售业务充满信心,在未来会继续扩展业务,而百佳是集团旗下唯一的超市业务,在香港占有领导地位,计划将在中港澳三地继续发展”。
— END —
中国经营报
1985年1月5日创刊
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商业财经报纸
30年来与中国企业同步成长
对话商业领袖 传播商业理想 服务商业人群
中经自媒体微联盟覆盖
财经、金融、招商、汽车、TMT、奢侈品、旅行、航空、房地产等多领域
近200名一线资深记者
第一时间发布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让我们与中国商业共同成长!
微信:chinabusinessjournal
微博:@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