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对话Levi's全球品牌设计总监,文末曝光“智慧课堂”三月神秘嘉宾

2016年03月03日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Smart Talk智慧课堂】这档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组织筹划的栏目,邀请了一批英国前沿科学家、知名设计师,以及精英企业家等来访中国,为中国网友呈现英国教育的精彩之处。 

本期嘉宾:Jonathan Cheung(张宗逊),李维斯(Levi Strauss & Co)全球品牌设计负责人,毕业于英国金斯顿服装学院。2009年,Jonathan Cheung加盟李维斯(Levi Strauss & Co),现担任全球品牌设计负责人。他曾担任过阿玛尼(Armani)牛仔服饰的全球研究总监,还开创了冰山(Iceberg)的牛仔系列。


访谈背景:本期《智慧课堂》,Jonathan将分享他在英国的学习经历以及在时装行业获得职业成功的经验,讲述关于“伦敦、时尚、设计、旅行以及教育”的故事。



多年来,Jonathan Cheung在六个国家使用三种语言带领创意团队,在男装、女装、牛仔装领域具有超过23年的国际设计经验。作为知名时装设计师,英国教育给Jonathan的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

伦敦印象:多样性使其具有活力

Q:在您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作为新设计师,您对伦敦的印象是怎样的?

A:我认为伦敦是世界上真正伟大的城市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规模和多样性。城市中聚集着多种多样的文化,聚集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有创新,有灵感。当不同的文化交汇并碰撞之时,就会产生活力。


Q:在创意产业方面,英国有着良好的国际声誉。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A:确实如此,英国的设计很可能遍布全球的每个时装店、每家时装公司。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多样性。英国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文化。比如我自己,我和我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多样性,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会创造出一种活力,当不同的东西互相碰撞时,活力就会随之产生。


另一个原因就是英语。英国是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英语是一门被广泛使用的国际性语言,这相当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能够从各种来源、从不同国家中搜集信息,当然还有网络,网络上有大量的英文内容。掌握英文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些信息,帮助我们与各种影响进行交流。所有这一切都是形成创造力的沃土。


2

职业道路:未知是最大的挑战


Q:大学毕业后,关于事业,您有明确的想法吗?

A:我认为我们选择的道路其实都会受到运气的影响。金斯顿的课程把我培训成了女装设计师。幸运的是,在我毕业之时我不用去当女装设计师。因为就在我毕业之前弗兰克·莫斯奇诺给了我一份工作,让我在米兰为他工作。他允许我先完成课程,在九月份毕业之后,我直接加入了他的团队。


Q:一开始就能为这么大的时尚品牌工作,您是如何遇见他的?

A:八十年代末,弗兰克·莫斯奇诺正在崛起并成为一颗明星。我非常幸运,有一个金斯顿以前的校友,他好像比我早十届。他在莫斯奇诺那儿工作,他看到了我们所有学生的作品集。那个作品集里有一页我设计的泳装,是女式泳装设计,这部作品让我进入了面试,把我的作品展示到了弗兰克的面前。


3

旅行是消除无知的最好方法


Q:您曾在许多国家工作过,一共有多少个国家呢?


A:一共六个。第一个是意大利,然后我在德国慕尼黑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去了英国,这是三个国家了。之后是荷兰,然后中国的广州和香港,最后还有美国。


Q:您有没有觉得不同国家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给您带来了灵感?

A:当然了,说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事物,我觉得马克吐温所说的“旅行是消除无知的最好方法”很有道理。去不同国家旅行是了解当地人、了解文化、了解不同和相似之处、了解价值观以及学会包容的最好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Q:您觉得在不同国家工作时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比如在英国和在中国工作的差别?

A:我觉得首先是语言和文化差异。我感兴趣的是相似之处,比如说价值观上的相似之处:中国人看重什么,中国人觉得什么重要,什么能让他们感到兴奋,什么能鼓舞激励他们,其实这些在全世界都有共性。而如果我们能了解每个国家的情况的话,我们设计的产品就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作为设计师,你就是要让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够帮助尽可能多的人。


4

谈Levi’s:Levi’s精神是平衡


Q: Levi’s一开始是个牛仔裤品牌,不过现在也推出了其它系列。您觉得牛仔裤未来还会是Levi’s的主打吗?还是说你们正在慢慢地扩展业务?

A:牛仔裤是Levi’s的基础,是Levi’s的支柱,而且未来也依然会是Levi’s的支柱。我觉得一个好的品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Levi’s作为牛仔裤的一个领军品牌,牛仔裤就是它的身份定位。这也是我们所应该保持并发展的领域。当然我们未来也会扩展到其它跟牛仔裤紧密相关的领域,其中当然就包括T恤,还有运动衫、牛仔外套等。我们未来会围绕牛仔裤来增加产品的多样性,让大家感觉到这些产品都属于一个品牌,哪怕闭上眼睛,你依然知道它是Levi’s出品;不管你看到哪件产品,都会觉得这还是Levi’s的东西。


Q:有时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牛仔裤看起来都差不多。您是如何在保留Levi’s的品牌形象的同时,寻找设计新款牛仔裤的灵感的呢?

A:Levi’s已经有140多年的品牌积淀了。我们认为,这种积淀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我们不觉得这种积淀是沉重的负担,我们恰恰认为我们能继续推动它向前发展。有了这个理念,再加上肩负发展这样一个举世闻名、深受消费者喜爱,又颇具历史感的品牌的重任,我们认为不断发展Levi’s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创新方面,我们可以改用现代化的款型或面料;或在可持续性方面进行创新,比方说减少制造时消耗的能源、消耗的水资源、消耗的化工制品等;还有对产品的革新,我们刚刚开始跟谷歌合作开展一个小型项目,我们对这个项目会有怎样的结果都充满了好奇。




Q:您觉得高新科技的引入,如您提到与谷歌合作的感应布料,您觉得这类高科技的引入是牛仔裤产业,或者说整个时装产业,在最近数十年间所发生的最大改变吗?还是说还有其它极具影响力的改变?

A:我想高科技所蕴藏的潜能,目前还未完全实现。我认为近十年间影响较大的变革,就是织物技术和染色技术的推陈出新。牛仔裤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革,Levi’s一直走在变革的前沿,尤其在事物的可持续性这方面引领潮流。减少水洗这个概念由Levi’s率先采用,早在我加入Levi’s之前就采用了。即便在Levi’s品牌之外,接触到牛仔裤设计生产的范畴时,我也能感受到Levi’s带来的影响。其它品牌、其它工厂也采用Levi’s开创的节水方式,Levi’s本身也在不断创新。除此以外,服装性能技术也在变革。布料的弹性、耐用度和舒适性的改变,让我们能在更多场合穿着牛仔裤。比如说我们的滑板支线还有为骑行一族设计的骑行支线,都具有专利设计,让穿着弹性更好或者保暖性能强,又或者凉爽透气,还有吸汗干爽等等这些功能,这意味着我们穿牛仔裤的场合远远多于以往。


Q:那么时尚代表人物呢?在当代世界中,您最希望看到谁身穿Levi’s的服饰?或已经身穿Levi’s的名人有哪些?

A:就我个人而言,看到史蒂夫·乔布斯身穿Levi’s我最开心。他的事迹直到现在仍然鼓舞着我。看着他将一部iPod从Levi’s501裤子的口袋中掏出来,然后对所有人说:“你的口袋里存着一千首歌曲。”那真的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但在日常生活中,我觉得最棒的是:当你行走在路上或驾车行驶在路上,看到大街小巷的年轻人、青少年以及老年人都穿着Levi’s,甚至那些七十多岁的老人也穿着Levi’s。我们非常荣幸我们产品的设计,能够如此广泛地涉及世界上不同人的生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职业。这是非常不平凡的产品。


5

求学之路》》


Q:请您介绍一下在英国求学的经历。


A:我在金斯顿服装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金斯顿大学,学习了时装专业,它坐落于伦敦南部。


我年少时就感觉自己对时装感兴趣。中学时期,我在学校学习了高中艺术、历史和生物课程,然后我去了林肯艺术学院,学习普通艺术与设计文凭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设计、美术、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时装和织物等不同学科。接触到时装后,我确定了之前的直觉,也就是我希望能从事时装行业,拿到一个时装方面的学历,所以我向金斯顿服装学院提出了申请。


Q:金斯顿时装学院比较难考,而且培养出了很多有名的校友。您在那里求学时,觉得这是一种激励呢,还是会感到困难?

A:金斯顿时装学院确实口碑很好,也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我。我在读期间,课程的结构给了我很多激励和鼓励。每一个项目都会持续两到三周,每个项目就是一个比赛,由外部公司赞助,赞助方是纺织公司或是时装公司。接着,在这两三周的时间里你需要学习,在纸上做设计,然后接受平面设计稿的评审。然后你需要做出样品,让模特穿上,并把它销售出去。比赛很残酷,像一场高速版的《天桥骄子》。所以我认为是环境带来的刺激和竞争性推动着我走过了这三年。


Q:有些学生期望到英国学习时装设计,您会给他们哪些建议?

A:去吧,一定要去。旅行是最好的教育。而英国在创意发展方面也拥有非常高的声誉。英国是一个小国家,人口大约在六千万或七千万左右,在欧洲算是小国家。但它的声誉以及在创意方面的影响力,远超它人口所反映出来的影响力。所以我非常鼓励大家抓住去英国学习的机会。


 神秘嘉宾之一 


他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成为一名研究员。


他在利兹大学英语学院担任教授长达二十年,并在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和华盛顿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担任客座教授职务。

他曾撰写包括《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2008)、《本·琼森》(Ben Jonson)、《文人》(Man of Letters)等书籍。为莎士比亚的《辛白林》(Cymbeline,2004)和《暴风雨》(Tempest,2007)担纲编辑,也是《剑桥版本·琼森作品集》(The Cambridge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Ben Jonson)主编之一。

他是英国国家学术院研究员马丁•巴特勒教授,3月16日至24日,马丁•巴特勒教授将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杭州为观众带来【智慧课堂】‘电影中的莎士比亚’。


马丁•巴特勒教授将阐释在把莎士比亚打造成栩栩如生的全球性人物时,电影如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巴特勒教授还将探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剧院走入影院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并思考莎士比亚的英伦根基与其国际性观众之间的张力关系。

 神秘嘉宾之二


他是播音员,也是一名作家。


他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特约撰稿人,负责采访全球领袖、报道头条新闻,观众人数达8500万。


他作为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BBC World News)的客邀主持人,拥有170万微博粉丝。


他曾采访多位全球知名人物,包括温妮·曼德拉、罗伯特·穆加贝及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此外,他还采访过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与穆罕默德·尤纳斯。


他是联合国亲善大使周柳建成(JamesChau),生于伦敦,曾在皇家音乐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现居北京。


3月14日至18日James将来到石家庄、青岛、郑州和西安为观众带来【智慧课堂】,讲述自己从剑桥大学学生记者,到2015年被世界经济论坛推选为‘全球青年领袖’的历程。同时,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主要新闻主播,他还将分享自己对十年来部分重大新闻故事进行报道的经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