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术的劣根性—实验室里的歧视

2016年03月10日 TTL星腾科高端留美



官微按:


官微今日推荐——关于“美国学术的劣根性”。


官微选择的这篇文章,并不是鸡汤走向,是反鸡汤的代表。希望起到一个警示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就是天堂,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不需要奋斗就能获得一切。在陌生的国度,虽然有它的优势,我们还是要看清这个残酷的社会法则,从夹缝中生存,不断地磨练自己,把自己变强,会很辛苦,也会变得更加强壮。



作者前言:


身为留学生大军的一员,笔者也是在父母的辛苦支持下来到美国学习,希望能有一天找到更好的工作。都说美国是自由的国度,公开透明,自由民主,全世界的人都认为美国是梦能够真正开始的地方。真正来到美国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美国并不是外界美化的那么美好,其劣根性还是存在且根深蒂固的。



如果你身在天朝,那么只要你努力而且运气稍微好一点点,有了点儿钱,那么你在中国就会混得很开,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笔者在美国时间并不长,但能够感觉到,当且仅当同时满足一下4点才能够在美国活的非常自在:1.白人;2.男性;3.知识分子;4.性取向正常。

由此看来我们黄种人其实很难在美国自由自在的生活,想融入他们的生活是不容易的。笔者是学工科的,不讨论政治不讨论民主,只是一心读好自己的圣贤书,本来想着在美国学术氛围相对好一些,相比国内是真真正正在搞学术真真正正在治学吧,但是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以下案例及观点并不代表全部,仅仅是笔者有感而发,如果不完全贴合现实情况请见谅,谢谢。

笔者目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因为是工科,而且是偏向于实验性质的,所以进军实验室并且能够真真正正的做出一些东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不是因为这些经历能够给日后申请PhD以及找工作带来一些便利,笔者发自内心的说,没有进入到实验室感觉人生少了点什么,整天只上课就觉得非常无聊。

所以笔者拼命的寻找机会,四处询问,教授找了很多,实验室以及Project找了好多,但是教授给出的答案统一都是婉转拒绝,笔者个人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的教授并不承认国内的一些成果,包括专利,论文,比赛以及相关的手稿,主要还是以招收本国学生为主,哪怕科研实力并不是那么突出。

不过说实话,国内的学术氛围也就是这个德行,当笔者自己本科的时候申请了专利,自己发表了论文,参加了一些国家级的比赛,现阶段反观当时的一些材料,确实非常小儿科,当时能发出去这种水专利垃圾文也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对比国外的论文系统,能够发表一篇reference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别说transaction了。

所以笔者也并不惊讶于没有教授愿意接受,毕竟平心而论,笔者确实实力有限,这是事实。

笔者的一位朋友现在正在攻读PhD学位,真的很厉害的学者,出身中科院,经手的项目都是要签署保密协议,写在CV上的都是XX单位XX项目,而且真的不是在那儿混,真的就是实打实的厉害,数学建模基础极其雄厚,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真的是能够做到滴水不漏,真真正正毫不愧对大神这个名号,我敢说这种人相比一部分GPA 4.0,TOEFL 110+,GRE 325+的人要更适合搞学术一些,但偏偏就是因为这些考试成绩限制了申请的选择,来到学校后也是因为这种无聊的原因而在第一年没有能够获得奖学金以及导师赞助,说白了就是第一年自费,没有导师愿意收。说实话,笔者真的非常为他心疼,这么有才的人却受到这种待遇。

平心而论,实验室也好,工作岗位也好,中国人确实有很多能够在美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得到该有的待遇,但是往往更多人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相比于阿三在美国的情况,中国留学生真的因为一些非主要原因而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成为了所谓的炮灰和分母。

阿三在很多学术会议以及工作面试过程中,依靠其语言优势而能够在亚洲人当中脱颖而出。

仅举一例,某次Power学术交流会议,很多交流学者悉数到齐,其中不乏IEEE执行主编( IEEE,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某阿三在跟笔者朋友交流时,朋友问他你致力于Power哪一个点的研究,阿三哥来了一句everything。能够把Power上有一个小小的点研究明白并能够有些许改进就能够毫不夸张的评教授发论文为行业做出卓越的贡献了,结果他来了个everything,真的就不用再跟这种人聊下去了。

工作面试也是,阿三依靠起语言优势疯狂跟HR的人侃大山,这比中国人绝大部分不太标准娴熟的口语相比所占的优势不是一点儿两点儿的。

总结来说,美国确实有他优势美好的地方,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的一味向西,还是要看清这个残酷的社会法则,从夹缝中生存,不断地磨练自己,把自己变强,记住自由是一项非常高成本的东西,肆意是强者的权利,所以希望所有仍然在奋斗的道路上努力的朋友梦能够早日获得应有的成功。

笔者的Acdemic Advisor看了笔者的论文对笔者说了这样一句话:“这种论文以后少发,如果你真要走学术这条路,这种论文就是你记录在案的污点,绝对会影响你的科研背景。”这句话真的跟笔者以很大启示,也以此提醒一下正在申请的同学们:谨慎发论文。




分享是一种传统美德 | 公众号:ttl1708

TTL专线:400-887-0990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