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科的学生来说,大一开始找实习,大二,大三暑假都去实习,大四的时候工作拿到手。非理工科或者商类的要进入McKinsey, JP Morgan, Goldman Sachs;工科的要进入Google, Facebook, promising startups, or found a startup. 作为非斯坦福本科的学生,我羡慕着这里的本科生优越的条件和勤奋,但是其实他们也会经常头痛很多事情。有一个最著名的显现叫做“鸭子症状“,描述的就是斯坦福的学生们。表面上看上去恬淡悠闲,但是水下面脚却奋力的划水。身在加州,阳光充足,大家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快乐,你就算压力再大,也应该看上去很快乐很轻松的样子。但是背地里,不知道要吞多少苦水,流出多少汗,才能在这样看似风平浪静的激烈竞争中得以一席之地。举个例子,去年期末期间,学校特地发出一封email说,期末期间请大家注意休息,如果有心理问题请及时去看校医。听说,前年期末期间有学生自杀了,这封信的样子是告诉同学们,“不要太玩命,保重健康,p.s.死人的话学校又要上头条了。”斯坦福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所以上课的时候,一方面你在和一群聪明的人相互学习,另一方面,你是和这样玩命来的完美主义者们在竞争。 我经常会被斯坦福本科生们惊讶到。他们在18,19岁的时候就已经对社交轻车熟路,各种学术成就一箩筐。想想18岁时候的我,光是个全班的演讲就害羞的不得了。同时又觉得,也许他们从小就经历了太多,所以成长的自然也是很快的,就仿佛正常情况下30年的经历压缩在他们18年的生活之中,有如今的成长是理所当然的。同时斯坦福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机遇的地方,名人出入,被全世界高度关注着,有着这样精英的环境和机会,他们应该会变得更加厉害吧!当我一直持有着,斯坦福本科学生是开外挂变无敌的想法的时侯,我们的一个小作业让我意识到,光鲜的背后很多学生的挣扎和迷茫。我们做了一个叫做 the Art and Science of Happiness的workshop,这个workshop是一个为了改进斯坦福在2020年的一个实验。 我们针对刚刚进入斯坦福的大一学生,希望通过workshop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快乐的知识。最开始的时候让他们填写一个问卷。问卷包括了这么几个问题:你觉得你现在在长大吗(更多指的是思想程度上的)?你怎么定义失败?评价你现在的快乐程度?有5名学生参与了这个小小的实验。这短短的调查得来的结果却是发人深省的。一个学生说,在斯坦福,身边的事情发生的太快了,每一周就好像是模糊的一样,我根本没有时间来察觉到我的成长;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强加在我身上的,变化太快;我觉得自我反省的时间是没有效率的;我觉得失败就是错过各种机会;我觉得需要有人来指导我,来告诉我那个正确的道路。正确的道路?哪个正确的道路?有正确的道路存在吗?当我看到这个所谓的正确的道路的时候,突然觉得是不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18岁甚至更小的他们感觉到一种被淹没的失控感和不安全感。一个大二的学生告诉我,这些被Admisison office引以自豪的“绝对正确的选择”的学生们,曾经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是引以自豪的明星,披荆斩棘,层层锻炼,走到如今这一步。他们曾经憧憬的都是,“来到了斯坦福,我的生活会变得很美好,”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他们发现,原来来到斯坦福,还要继续努力,而且可能还得比原来更努力,才能保持自己的优雅美好的形象。但是现在不同于以前了,已经运用了“成功公式”(好成绩+课外活动+各种经历=名校)来到了这个所谓的乐园,他们下一步走向哪里却要靠自己来探索。斯坦福一切都进行的太快了,quarter制的学期让知识和压力来的一同加速。一旦有一小会儿不学习就会觉得很有罪恶感,焦虑不安,同时就会想到,自己的其他同学正在图书馆努力,但是自己却在这里没有效率的“浪费时间”。我和几个本科生聊过天,很多学生还在为自己的专业而纠结不清。一位已经定了专业的学生说,当初和自己一起来的很多人顺从了斯坦福的主流而学了计算机,但是她不觉得他们中的一些人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是rush了这个决定而已。就像前面描述的,很多人踏上了前面所说到的典型的成功学生的道路。但是,这个是那个传说中的正确的道路吗? 想到我自己以及身边朋友的经历。当我们还懵懂的时候,家长,老师,整个社会都在不断的告诉我们,成绩好,就有个光明的前途,考上个好大学,就是人生的赢家。于是无知的我们奋发的读书,多少个夜晚灯烛下我们趴在书桌上就是为了那么几分。当我们辛辛苦苦的完成了学业,成功的攻下了名牌大学的时候,当我们踏进校门的一瞬间,我们却迷茫了。如果说上大学是我们这18年以来的人生目标,那么在这一刻,我们终于实现了!欢呼雀跃,彻夜狂欢后剩下的却是苍白的空白。我们已经走到了这里,然后呢?是啊,然后呢?我们获得了18年的协助和指引在一瞬间不见了,我们迷茫了。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左顾右看,我们...开始重新追寻起别人口中的金科玉律。为了出国读书的同学开始刷GPA,准备研究,套磁拉关系,做各种实习来填充自己的简历;为了找工作的同学早早的在大一就开始踏出校园寻找经历;认为大学应该享受美好青春的同学在这段时间里尝尽青春的滋味,恋爱,娱乐。不管怎么样,我们完成了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然而一个目标的终结预示着下一个的开始,我们始终在为了自己的“将来”忙碌着……直到有一段时间,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目标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也许,也许,下一个是结婚?然后是生孩子?但是,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个声音一直在告诉你,好像人生少了点什么?我们一直追寻着的“正确”的道路走到现在,为什么会突然困惑了?追寻着这个问题,我们不断的去问“为什么“,希望能发现一些什么。为什么学生们会觉得自我反省的时间是没有效率的?为什么学生们会觉得失败是错过各种机会?为什么他们希望别人告诉自己正确的路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并没有那么快乐? 习惯优秀的代价——沉陷在游戏规则里相信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们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去完成这件事情,我只是习惯于这样做而已。从小到大的他们在这样的社会公认的价值体系中长大,知道什么事情是会被人高度认可的,什么事情是对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于是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到那些事情而被认可。比如,考试好的话老师认为你是好学生,所有的奖励机会都留给你。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会被这样的“被认可”而束缚住——什么是被社会大众认可的,我便去做什么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也许并不是最合适他们的。虽然不少学生懂得,“先遵守游戏规则,再另造一番天地,” 但是要始终清楚他人的游戏规则始终不是自己人生的游戏规则,自己的真正的人生游戏规则和价值准则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生命的厚度—充盈起人生的平衡“Complexity复杂”这个词在心理学里用来形容人生,不是代表人生混乱不堪错综复杂,而是讲述人生的厚度——什么对你最重要。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许目前的任务就是学习和找工作。一旦有一个发展的不顺利,不如没有考好,我们会觉得我们的人生好糟糕,“天呐,我的前途完蛋了。” 但是,如果我们重视的事情多了起来,不仅仅是学习,还有身边人的健康,和周围同学的友谊,自己兴趣的发展,多线并行,那么一条线也许发展不顺利,我们至少很清楚,我们的生活依然很美好,因为身边的人都很健康,和同学在一起也很快乐,自己的兴趣也在成长中,这一点点小事儿没有做好再次来过就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 我们的情绪心情会更加的稳定,从而看待很多问题也会更加的积极乐观,不会轻易被打倒。对于18, 20岁的学生来说,大学这段时间是要来发现我们的长远的人生目标的。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5年就可以实现的,比如职位上升3级,而应该是更长远,值得我们花几辈子来慢慢实现的。当我们目望远方,一步步的走向那里的时候,我们清楚的明白每一步都是踏实的,心安理得,不再恐慌、担心、迷茫。我听一个老师说,她的一名学生曾经花了一段看似“没有效率”的时间来反思自己,来放慢脚步,但是当她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她如同弓箭一般的将自己的行动指向自己的目标,结果她说,自己那段看似没有用的时间却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说到底,快乐不快乐,幸不幸福,满意不满意,还是要我们自己来追求的。学生时代,我们经历如此大个一个转变,从被家长老师社会指引到自己探寻前方不清晰的路。我们会恐慌会不安会害怕,但是当我们重整旗鼓看清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勇敢的拥抱自己的世界,走自己的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