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美国高中生,最齐全的美国高中资料整理
这些精英已关注我们
留学党们: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中国人的话,那是怎么样的呢?PS:求正能量
我是12岁来美国的, 现在21了. 生活在白人区, 初中高中都是一枝独秀的中国人.
我来美国的时候体验到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我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什么都是一帆风顺, 大队长, 尖子生, 话剧主演, 舞蹈队什么之类的标签我都带过. 而且就人缘来说也是不错的, 本班的交完朋友了去外班的交. 可是来到美国之后就不是这样的了.
美国加州这边的公立学校是划片的, 就是说你家住哪边, 学校就就近上. (当然啦, 如果你有特殊要求去其他district的学校, 或者district以内其他的学校, 也是可以申请的啦.) 我去上初中的时候, 学生们已经上过6年级不说, 很多也是一起上过小学, 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那种从小一起长大友情很令人羡慕, 同时也容易造成一种距离感.
我刚开始到美国的时候也经历过低潮时期, 而且落差感非常非常的大. 我打小最大的自夸点之一就是外向, 可是刚来美国的时候的确也外向不起来, 更自信不起来. 每次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会担心有没有说错话, 或者口音是不是还ok.
迷茫过是必须的, 心想着我放弃了在国内那么好的资源和前景, 来美国就是为了享受寂寞? 而且初中必定有很多不是很成熟的小男生小女生-也会说一些让你不好意思的话,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别人和我说donut, 我说我没有吃过. 那个小男生以一种发现ET的表情看着我, 然后和旁边的人各种说hey dude, Ariel never had a donut before can you believe that? 然后大家都围着我, 算不上哄笑, 但是我心里不舒服.
课程上面呢, 除了理科, 其他的, 特别是英语, 各种让我着急啊啊啊啊. 上课听不懂, 甚至连作业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经历有过. 看不懂老师的连体字的经历也有过. 听话听不明白搞错过乌龙有过. 总感觉自己活得怎么有点委屈呢?
后来我就一个人琢磨怎么办呢? 因为语言压抑时间长了的自己也难受啊! 我慢慢想明白了, 我之所以感觉语言不通也不好意思去说, 就是把面子问题看得太重了. 因为在乎面子怕丢脸, 怕犯错, 怕被拒绝, 所以才唯唯诺诺的, 说什么都战战兢兢的, 反而给外人塑造了一种我放不开, 我寡言, 我无聊, 甚至我很奇怪的感觉. 其实把自己放下了, 也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了. 美国原来就是个移民国家, 所以说口音啊, 不一样的风俗啊, 人家也都是见怪不怪了. 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其实人家也没啥想法. 至于那些我不懂的事情, 没有什么好不意思的啊, 本来就不知道, 本来就不习惯, 这也是我的一个特色嘛.
把这个想通之后, 很多事情就自然了很多.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我想说就说, 有的时候词不达意了, 被纠正了 在结尾说一句yeah that's what i mean, my bad. 不会的东西我就问, 不理解的地方我就找人. 时间长了, 你会在每堂课上发现一个两个特别喜欢帮助你的朋友, 那下课留个电话之类的(我那时候是个myspace和txting比fb和twitter更火的时候), 课间吃饭聊聊其他学习以外的事情, 时间长了, 他们会介绍你给他们的朋友, 邀请你去他们的一些活动, 关系也就好了. 我的口语和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 也是在各种what's ____ 和同学纠正发音里慢慢提高的.
语言掌握了以后, 我的自信也慢慢回归了. 有了自信的话, 就会更主动和对方交流. 很多事也就都顺下来了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虽然要尊重自己, 但是不需要感觉别人会笑话你啊, 看不起你啊之类的. 也不要抱着一种"美国人只是假热情, 说说而已"的态度去接触大家, 因为这种态度会透露在你平时的处人待事上, 也容易让你自己多思. 我以前就是把自己看得有点重, 放轻松之后就不会感到不好意思了.
而且语言必须练习, 不光是对你社交学习有用, 以后工作了也很重要啊! 我理解现在很多留学生的圈子弄得大家很难有机会去练习语言, 但是我认为有很多很要好的中国同学, 并不妨碍你去鼓起勇气和周边的其他同学去交流. 在学校里是个非常好找话题去聊天的机会, 所以应该去把握, 要是在学校里都没有交流, 怎么样在课外私下有交流呢?
后来上了高中之后风云了一阵子, 语言提上了后学习也不用说了. 在大学里才遇到了更多的中国同胞, 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自己的交际圈, 工作圈和学业圈的关系, 我在大学里交到的中国朋友寥寥无几, 有几次说中文还把别人惊了一下说我看你和他们(美国人)那么好还以为你是ABC呢...
====默默贴上一些以前自己写的关于交朋友的经历, 望参考.
我是一个很讲究缘分和真心的人.很多事情,有缘分才成,爱情如此,友情也一样.而真心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真心相待才会换来真心.Mean girls看过吧?我总认为迎合而来的友谊关系比不上真心相处的友情联系.我是真的真的不建议一个人为了交友而改变自己本质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爱好,比如说性格.当然啦,你可以为了扩展自己的共同语言,为了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质”, 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但是不喜欢不适应就是不喜欢不适应, 不需要为了一群人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有些人不喜欢张扬, 那你们逛街可以收敛一些, 但是要是为了这个人改变自己独有的幽默感, 那就犯不上了. 而且交朋友我感觉不应该看种族和信仰这些有的没的, 要看人品. 但是说到人品咱也不能太武断了啊啊啊啊, 别动不动就因为一件事情就给人家判死刑.
Individuality, 也就是个性, 是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从来都不认为有某种特定的社交方式,只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我感觉保留你自己的个性很重要,所以说这个帖子并不是交给你一些准则让你变得popular或者让你左右逢源, 我只是通过分享我自己的社交经历好给大家一些鼓励吧.
关键词: 语言
语言这个问题我在我说领导经历的帖子里面又谈到过, 重要的是不能在重要.
语言是交流通常的必须, 当你和一个人连普通沟通都很费劲的时候, 哪还有耐心去一点点分享幸福分享苦楚. 我和外国人处得来的时候, 也是语言越来越好之后的故事.
有些同学吐槽说语言不好怎么办? 练啊! 口语这个东西真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 就是要去实践, 不实践是提高不了的. 就好比一个人为什么口才好, 先天条件是一部分, 可是后天的训练也很重要. 外语更是这个道理.
好了现在说圈
初中的时候我有固定的几个好朋友, 圈子却不是很广, 参加过排球队, 也获过设计和学习的奖项, 可是口语的流利, 说实话并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的交际拓展. 反而让我在老师们面前很有眼缘, 可能是因为留下了伶俐好学的印象吧. 同学们请教我问题的也比较多, 但是平时去mall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人比较少, 并没有说特别有拓展.
上了高中, 我参加了几个固定团体: marching band/color guard, JROTC, 奥林比克科学队和NHS. 在这几个固定的团体里, 我开发了几个不同的朋友圈子, 圈子里的人处的也比较好, 因为拿过奖项什么的之类的所以说认识我的人也比较多. 我指的圈子呢, 是说我和这些人因为某种共同的语言交涉特别多, 关系也发展的特别好. 比如说在奥林比克科学队, 还有各种ap课程里, 我认识了我们学校同届里很多的尖子生, 因为平时做project啊, ap grind啊, 去咖啡厅或者谁谁家study group啊, 你会和这些人关系越来越好, 谈论的话题也从题目到了家庭到了好玩的YT视频到了八卦...即是说你很安静, 耳濡目染也会听到很多的, 以后可以当做谈话内容, 和别人去聊.
在marching band里面更是隔三差五就见面, 因为我们的乐团不错, 所以训练也紧张. 你试想一下, 在一个有150多人集体里面, 每周16-20个小时的训练, 然后是不是比赛巡演, 这么多交流的时间, 你肯定会和某一个人, 甚至很多人, 变得特别熟络. 况且你们在一起的成长和经历, 都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不说, 也是让你们友谊特别有意义的大事件们.
而且呢, 你认识一个人之后, 这个人或多或少会和别人提及你, 然后这样刷的一下子, 你的人际面子也就宽广了. 过两天也有人和你搭话了, 问你东西了, 带你去玩了之类的.
还有, 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团体, 会带给你当领导的机会, 这样一来, 你上台面的机会也就多了, 别人对你也就认识了. 比如说我是color guard的队长, 那么我势必要和其他什么舞蹈队, 拉拉队, 甚至合唱队的领导层有交涉. 照片登到报纸上和学校网站上了后, 势必也会有人认识自己, 然后交流起来陌生感会少很多, 相见恨晚的感觉倒不少.
咳咳(有种好自夸的感觉), 上了大学后呢,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大堂课的课堂变动比高中规模大多了, 刚来到新环境的时候呢, 我也会有一种告别了过去, 要重新洗牌的失落感, 也有落差. 毕竟我在高中过得挺滋润的, 来到了一个我什么都不是的地方, 自然会闪一下. 但是兴奋也是有的!
大学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社团呢? 就是为了给新生交流用的! 我在我们学校的reslife工作了一年, 亲眼看到了并且参与了我们团队为新生们设计的各种交流社交活动, 所以说在这里不等不呼吁大家, 积极参加活动没什么不好, 也不要老感觉没人去陪或者说感觉没意思, 没有人陪着去, 那就自己去, 更容易结交新朋友; 听别人说没意思, 那么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
现在我基本上有四个圈子, psi chi, 心理学honors, 学校的lol公会, 和我工作的reslife office. 途中呢, 在不同地方工作, 在不同教室上课, 也认识了很多人, 但是因为有这个几个大的圈子, 我的安全感和集体感还是很强, 不会感觉说在偌大的学校里迷失了自己或者感到恐惧.
心理学当中有个理论是说proximity effect, 就是说呢, 人们交流和交往的时候会产生邻近效应, 对于距离近的和曝光率高的人事物特别容易产生好感. 什么叫相处, 相见时间长了, 处出感情了, 就是相处. 什么是朋友, 朋友就是可以分享快乐的. 什么是好朋友呢, 好朋友就是可以真心交流的, 排忧解难, 一起成长的.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一个新环境中呢, 找一个团体, 这样产生共同语言的几率比较高, 然后勇于和别人介绍自己, 和别人主动沟通.
再次提醒, 交朋友可以走形式, 交好朋友自己要走心.
很多时候不一定要害怕分享, 因为分享自己的难处反而能体现信任. 分享快乐则能体现出你的正能量. 我和我现在最好的朋友之一, 就是从失恋开始分享成室友的.
关于话题
很多留学生表示说语言关已过, 可是和别人交流起来却不知道具体说些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
首先呢, 在国内的时候, 是不是也有时候不知道和别人说些什么呢? 所以说不要因为这个而焦虑, 因为很正常, 没有什么好感到不安的. 你不安紧张, 反而容易影响情绪, 然后大家出去玩你弄得战战兢兢的多不好, 说不定还影响你语言发挥呢.
结识到新朋友的时候呢, 一般可以从两个话题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 第一个则是先入为主的自我介绍, 第二个是共同点.
楼主说过, 交朋友是要走心的, 你想要人家真心相待, 那么一定也要对人家真心交朋友. 遇上新朋友之后不妨大方一点介绍自己的背景和喜好, 然后反问关心一下他们. 分享自己的背景和有趣的经历有两个好处, 第一呢能让他们了解你, 对你产生一种熟悉感, 也给你一个机会了解了解他们. 第二呢分享有趣的经历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 也给大家一个和你寻求共同点的好机会.
大学刚开学的时候人来人往很多的, 所以说你会听到很多的where are you from之类的开场白(因为大家谁都不认识谁), 而每个学期开新课也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时机.
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呢, 大家可能会对你的中国背景感到兴趣, 不妨多为大家代言代言中国. 话聊多了, 彼此也就熟悉了.
楼主认识新朋友一般都是这样絮絮叨叨的聊开的. 不一定非要很正式的说我姓嘛, 叫嘛, 从哪来, 到哪去, 家里几口人, 人均几亩地, 地里几头牛...可以自然随性一点, 想起什么说什么, 也可以主动一点, 怎么个主动发呢? 就是可以自己发问. Do you play ____ ? Do you know ____ ? What did you do in ____? Did you hear _____ ? 楼主不建议一直被动的等着人家带你玩, 自己完全可以自己组织话题啊~
找到共同点就好办啦, 第一话题点子就多了, 第二亲近感倍增, 第三以后就有小玩伴了. 每个人对于有着相同经历和相同爱好的人都会产生好感, 因为这种是对自己的某种认可.
楼主知道, 对别人敞开心胸有点不好意思, 还可能没有安全感. 但是楼主始终相信真心换绝情还是少数的. 很多人总感觉孤独好像没人可以分担寂寞以及困扰, 殊不知他们根本没有给别人关心他的机会. 楼主会按照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朋友们小吐槽, 分享一下小黑暗, 这样以来给了自己一点安慰, 也分享给别人一份信任. 有多少女孩子是因为分享恋爱经验而升级成闺蜜的, 有多少男孩子是分享游戏秘籍而成为哥们的, 不仅仅是因为兴趣相投, 也是因为彼此分享了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感觉更亲近.
楼主也知道, 不是每个人都话多(比如说我...), 如若不习惯, 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罗嗦. 我只想说一个人在外, 朋友很重要, 有一批能为自己分担的人更为重要. 遇到很合得来的人, 分享一点真心是好的. 西方国家再西方, 慢热的人也不少, 所以说不要因为自己是慢性子就担心是不是没办法跟上大家火急火燎的交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