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互联网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如有侵权或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予以删除!
随着来美留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长,各种各样的现象暴露在人们眼前,那么最真实的留学生学习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斯坦福鸭子综合征”
对名校的留学生来说,计算成绩的GPA像是头上的“紧箍”,而他们的生存状态,就像起源于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说法,“斯坦福鸭子综合征”——表面悠闲,鸭掌却在水下划得飞快。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采访文章中,一名就读于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女孩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不喜欢这所全美顶尖的文理学院、更不喜欢自己的状态,“感觉就像是加强版的中国高考生,每天就是学习、学习,还是学习;话题就是拿A、拿A,还是拿A。”
刚来美国时,她曾努力和美国同学交朋友,可美国学生圈总在谈论离自己很遥远的政治和文体活动,她却感到学业压力很大,只能慢慢告别了美剧、俱乐部,重新回到中国学生圈。
一名在斯坦福就读的留学生女孩则说,身边太多人跟着学校潮流“为了创业而创业”,再加上课多时间紧,真正坐下来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太难了。在帝国理工学院上学、名叫王阳的同学为此得了抑郁症,学业压力太大又找不着自己的方向,这个无锡男孩被迫休学一年。
除此之外,隔着大洋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如活火山般频频爆发。一名中国妈妈因为某天没联系上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女儿,越洋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地打。到最后,女儿的老师、同学都被“骚扰”了一整天,女孩无奈,她只是不想被父母逼得太紧。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个中国男孩称自己现在活得压抑,都是因为被家长管得太严,到了国外就再也找不到方向。面对采访被问到为什么不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时,男孩只是沉默以对。
顶尖名校的学子们尚且压力如此大,那在普通美国院校的中国留学生会是怎样的状态?
“随随便便的色彩”
前不久因留学生绑架案被中美华人所熟知的几名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一所较差的私立高中。在类似的大学高中院校里,中国学生聚在一起打麻将、购物、旅游,或是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聚会。
一名名叫黛西·霍尔多夫的美国女孩在几年前曾以中国留学生生活为题拍摄了一个记录片,其中的一组组照片让家长们担忧不已。这些照片的内容是正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抽中国烟、打麻将、只和中国学生一起聚。霍尔多夫在文章中说道:“因为中国学生喜欢待在一起,加上语言障碍,他们真正接触美国生活的渠道,可谓少之又少。虽然人在美国,却仍是在通过教材了解着美国文化。”
黛西·霍尔多夫表示,中国学生并不热衷于出去泡吧,而情愿待在宿舍里一起打麻将。(新华网图)
时到今日,状况并没太多改变。不少中国学生无法走出华人圈,融入当地人文化生活,这其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
中国男生小吴高考后来到爱荷华大学,在那个亚裔稀少的校园里,他的同学称呼他“chink”,这是英文中一个富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侮辱性用语,对象是华人或东亚人。同学用马克笔把小吴宿舍的猫眼堵上,用安全套套住门把手。
小吴的留学充满了“随随便便的色彩”——因为儿子高考失利,父母找了留学中介随随便便就选了学校。他们的算盘打得也很响:孩子在中国没考好,出国“镀层金”,回来就能一飞冲天。
这个男孩来到爱荷华后才发现,这所排名较低、地理偏远的大学并不能提供他想要的“留学生活”。之后的种种经历,他却不敢告诉父母。在一年人民币几十万元的开支面前,让小吴决定“报喜不报忧”。这种“表面的和平”维系了两年,直到小吴“忍无可忍请求转学”。
和小吴父母一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很多中国父母喜欢把留学“神化”,以为孩子出去立马就能“幡然醒悟”,或是镀一层金,但将孩子送出去后才发现事实往往大相径庭。
“像当年的偷渡客一般”的留学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指出,与2012年相比,2015年的调查显示,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了27%,“低龄留学升温趋势十分明显”。
儿子正在美国念高中的黎铭曾用180天的时间,走访了24所名校,接触了130多位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她受邀到许多城市与家长交流,不少三线城市的父母直勾勾地问她,我把孩子送出去了,回来一年能挣几十万元?
前不久,一所加拿大中学派人到中国交流。招生主任在台上问,中国家长对学校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希望他们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台下一位中国妈妈抢下话筒,用流利的英语提问:“你能把我们的孩子送到常春藤吗?”
黎铭看着台上不停皱眉摇头的加拿大人,“尴尬到不行”。
和留学生家长沟通多了,黎铭也慢慢发现,许多中国家长看重排名和资源,期待孩子“一飞冲天”,却忽视了留学的根本意义。
“留学不是商品,不能讲投入产出比。说到底,留学不过只是换个地方学习而已,家长不该赋予那么多意义。”她说,与其花钱把孩子培养成会说会听、却不会读不会写的‘美国式’文盲,还不如在国内好好想清楚该不该留学、去哪儿留学以及学什么。
黎铭目睹许许多多的家长“还没搞清楚为啥留学”,就急急忙忙地“像当年的偷渡客一般”,一个带着一个,把自己的儿女和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送出了国。
SAT考试由于泄题严重而被迫改革。(美联社图)
为了“录取”和“文凭”,一些家长和学生“什么都能做”
表面上看中国的父母是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但实际上不少人的行为却是急功近利,为了得到留学的通行证,不惜以各种造假创造出“标准中国好学生”。而这些持有虚假资历的的孩子们却并没有接受国外教育的能力,也适应不了国外的价值观,最后都成了美国院校评价体系里“没意思、不好玩”的学生。
路透社非常关注这一伴随着美国院校扩招、中国留学生人数暴涨而带来的作假现象,并多次发专题文章进行探讨。这些文章揭露了中国留学中介公司的一系列学术造假行为,从美国院校入学考试SAT、ACT的泄题事件,到中介公司修改过往成绩和导师推荐信等的作假行为,甚至到在美国大学的代考代课的作弊行为。
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招生官曾很严肃地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学生面试时男生都说自己做竞赛,女生都说自己玩辩论?”
“为什么面试时,中国学生都说自己喜欢莎士比亚和英国文学,却从没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为什么今年一个学生文书里提到LGBT,明年就有一大堆重复的?”
面对以上为题,接触过众多留学生和家长的黎铭一个也回答不了。她只知道,为了“录取”和“文凭”,一些家长和学生“什么都能做”。“这样的留学有什么意义呢?”黎铭叹气。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华盛顿大学招生官表示,在申请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中,有多达十分之一的申请可能包括假论文和虚假高中成绩单等虚假材料。有16所大学近千名中国学生曾使用过My master论文代写公司代写学术论文或代考在线测试。
这些行为也许在一些学生和家长心中是达成他们目的的必要手段,但学术不诚信在美国将面临严重的处罚,有时还会面临刑事上的处罚。
美国检方曾在去年5月对15名中国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等考试中采用欺诈手段,其中一名女学生在今年4月被判服刑6个月,并将在服刑完毕后被移民局遣返。2002年5月7日,美国执法部门在国内逮捕了58名在托福考试中作弊的外国留学生。美国司法部官员在声明中说,所有被逮捕的学生都面临阴谋欺诈的指控,他们将面临最高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的处罚。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处罚,很多家长也许忽略了他们原本送孩子出去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学成归来后能用知识的力量让人生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一开始就以欺骗这样错误的手段迫使孩子做出不符合自身的选择,学回来的恐怕也只是以欺骗来完成的错误知识,最终害己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