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非不需要教育,我们并非不需要思想控制。——平克·福劳伊德,《迷墙》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教育,一个国家通过教育控制年轻人的思想。当然,正规教育仅仅是将孩子塑造为成人的一部分影响因素:来自父母,尤其是同龄人,媒体广告,以及他们自身遗传基因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但至少在理论上,教育是每个孩子按照一定标准塑造着自身的经历。它也是一个公共程序。教育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包括那些仅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人。
和广告相比,我应该少花点时间谈论教育,因为我认为两者在很多方面相似。尽管教育的控制者——国家一可以清晰地加以辨别,但两者对于洗脑或平克·福劳伊德所说的“思想控制”的恐惧却有着共同的基础。广告和教育都是大众观念塑造的过程,适用于各种年龄段,大量利用我们对于启发法的偏爱来简化生活。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广告和教育塑造者的动机及技巧。
教育与广告的差异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对象、结构和动机。第一个方面更多的可能是展现问题而不是现实:教育的首要对象是儿童,但广告针对的却是成年人。针对儿童的广告是有限制的,尽管这些限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严格;当下令专家们担忧的是高糖和高脂肪类食物正让儿童处于肥胖症的危险之中。
同样,成人的“终身”学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实际情况是:儿童接受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而大部分广告则针对成人:司机、房主,以及掌握“财政大权”的人。
在结构层面上,教育也不同于广告媒体。我们知道广告通常都是十分标准化的(空荡荡的马路上的汽车,极其整洁的房子里的美女,等等)。然而,这个标准却是通过不断发展、不断尝试才获得的,并不是出于积极设计;糟糕的广告仍然时不时出现,诸如热情奔放的嘲讽广告或其他媒体广告。教育受到的控制更多——教师经常抱怨控制太严,为了迎合政府的官僚主义,他们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完成各种报告。目的是公平: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拥有相似的基础知识来为成年后的生活作准备。
对于那些既受控于教育又受制于广告的人来说,第三种差异最为重要:动机。广告的主要目的是销售产品。消费者能从商品中得到何种益处并不是广告商首要关注的事情,除非这种益处能够增加销售额。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孩子成长为公民,至少大体上教给他们获得成功以及贡献社会的技能(正如当今英国政府提出的口号所说:“创造机会,释放潜能,获得成功。”)
路易斯·阿尔都塞以及他的学生米歇尔·福柯,还有很多人都指出:学校就像监狱,是一个极权主义环境(尤其是在寄宿学校,这种情况是十分真实的)。不过,尽管这些评论很有吸引力,但并不完全正确。学校的社会环境确实可以证明孩子能够成为出色的极权主义者,能够熟练地控制语言和行为。
在威廉·戈尔丁的《蝇王》(lord of the Files)中相同而令人厌恶的精神暴行随处可见,这些精神暴行促使不幸的受害者以自杀告终,就像小说中皮基的谋杀那样。但任何学校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确,戈尔丁小说中的孩子们没有受到学校和成人对其行为的控制。他们决定存亡所必需的条件就是成为具有压迫性的可怕组织的一名成员。
教育就是学习事实和掌握规则。这些事实建立了一个对于成人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用处的知识库。但是真正给予教育以力量的是规则。这是因为与事实不同,规则是可以被推广的,也就是说可以运用到新的状况中去。教授规则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要以学习一定量的事实作为基础。因此人们往往把学校描述为让学生沉浸于事实的无聊之地。
公众号现在可以置顶啦!想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的优质内容,就把我们置顶吧!
............................................
【美高留学家长汇】孩子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和数万平台家长共同学习最有深度的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与数百牛爸、牛妈、牛娃、大咖,一起交流教育规划,并提前获得优质沙龙活动参与资格。
现在加入只需要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