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澳洲华人俱乐部”—你的澳洲伐木累
I AM SMALL AND WE ARE BIG
|组织·华人聚会活动|
|开启·新移民新生活|
|分享·生活工作技能|
|构建·新华人大家庭|
·
·
·
揣着爸妈给存的嫁妆钱登陆澳洲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一点一点的把家安下,把业定下.一路走来,觉得老天还是很照顾我的,没有给过太大的困难.可能是平平凡凡普通命吧,天没大任降给我,也不必苦心智,劳精骨,饿体肤.善哉,善哉,福也. 从小到大一直是普通家境,没有过大富贵,能做的只有小打小算,努力把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所以安了家后喜欢研究澳洲各种投资理财方法,自己觉得好象积累了点知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下.
我不是什么有才能的人,写东西也很不怎么样.构思框架什么的都没有定下,主要还是很懒,想到那里写到那里.漫谈就是随便聊聊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一起聊聊,三人行必有吾师.
第一桶金
按照时间顺序来谈吧.
2004年,爸妈给了我20万RMB,说这是给我存的嫁妆钱了.既然支持我出国,就提前给了.爸妈就是普通工薪,家里闲钱就拿的出这些了,真要砸锅卖铁外面借,那还是不要出国了.当时我在国内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惜赚的钱都吃喝玩乐掉了.算了算,这点钱好象也差不多够了.既然有机会,还是出国闯一闯看看新鲜吧.
付2万RMB中介费,8万RMB学费,(好省,2万澳币都不到).剩下的钱除了买了点要带走的生活用品和机票,又换了1万2左右的澳刀.那是我第一次口袋里有这么多现钞,厚厚一叠绿票,摸着就开心啊.大概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爱上了钱,特别是澳刀,大爱啊.
踏上了澳岛,没闲钱踩点.先安下身,找了个合租房,在学校里注册.最后在城里步行街小逛一圈.学校就在步行街头上,地理位置很诱惑,要守住口袋里的绿票票可是需要一点克制力的.还好当时学习很紧张,我一开始时英语很烂,当然现在也蛮烂的,所以学习其间一直没打工.想好先一定要把学业结掉,赚钱以后有的是机会.24周课程,6周实习,当中英语听力还补考了一次,老师放了把小水给过了,还没收补考费.幸运啊,凡事要趁早啊.这大半年一共花了1万刀左右.
2004年11月,正式拿到了工作OFFER,12月正式开始赚钱了.一个月正好是圣诞节,节假日工作双薪,我一天都没拉下.第一个月的工资,税后拿了3500,终于从财富负增长跨入了正增长的时期.
我的第一桶金全部是靠工资,单身的时候除了FULLTIME工作外,在外面还接活,一个月工资能拿到5000+.生活条件改善了,存钱也好象不是很困难.差不多一年半就攒了3万5.
结论,很长时间我都觉的第一桶金要靠运气和头脑来挖.其实象我这样的普通人只要有攒工资的习惯就可以了.
理财法则第一条,算出每个月必需的开销,加上10%,然后把剩下的钱都分开存起来.花的永远不要比赚的多.
1+1>2
1+1>2这里说的是两口子搭伙过日子的经济情况.自从和妞爸搭伙开始,家里能存下的钱就更多了.当然前提是两口子都不是今天花明天钱的人.
原因很简单,房租减半了,车一辆就够了,日常吃用也能减半(自己做饭的时候多了,外卖叫的少了),两个人一起有伴了,不用一个人老往人多的地方凑,打发寂寞了(基本上就是商场啊,超市啥的留不住钱的地方).我和妞爸1+1的时候,妞爸原来还有些小积蓄,慢慢也给挖过来加到小家建设里来了,从此以后妞爸的帐户上就没有了超4位数的日子.
同时如果申请贷款,两个人的收入加一加可以贷到一倍的款,用于投资,就是双倍回报.如果要做SMSF,也有双倍的启动金,拿来做什么都比一个人的方便.
当然,万一小家破裂了2-1肯定也是<1.在澳岛不少例子里男人已婚时有房有车,还已经全款付清了房贷,离婚官司一吃,房产全部赔光,只能回父母家啃老.
总结,"有钱没钱,娶个老婆好过年"可是老话啊.理财要靠两口子同心协力,家和才能万事兴.
永远的地主婆和包租婆情结
据说每一个登陆澳岛的中国人,都为房产市场做出了贡献.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是温州抄房团在近几年中的确帮助猫本顶住了的房价.可能每个中国人都有地主(或地主婆)情结,对土地有着森森的爱.所以投资房产,是我永远的心头好.记得小时候有出话剧叫72家房客,我一直对里面二房东收租的工作有着无限的向往.试想包租婆的工作就是收收房租,如果我也有72家房客,这辈子我就不用再上班了(由此可见我的个性除了懒,还是懒).
2006年,手里的存款已经快到4万的时候,我买下了第一个投资房产.买的时候我甚至还没有拿PR,是TR身份,为此还特别签了一份保证书,保证在以后离开澳岛的时候一定要把房产卖给本地人.银行因为我工作稳定给了85%贷款.房子买的时候就决定是投资用的,自己没住过一天.买房后2个月拿到了PR,房子立刻就租出去了.那时候对投资房的效益运做还没有正确的理解,想着可以保值,还可以抵税,就买了.幸运的是2006年后房市猛涨了一次,到了2010年我需要钱买生意的时候这个房里有了12万的EQUITY,是我所有房产投资里最成功的一个.哪怕这样,往这房里我还是贴了不少钱进去.我觉得中介和媒体宣传房产投资模式有很大的误区,明天我有空了再来详细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投资房误区之一:为了抵税
西方也有一句老话,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件事不可能避免,死亡和税收.
妞妈对心甘情愿多付税的人有着真心的敬意和佩服,因为我自己是那种"只要不违法,能少交一分税都会捂住口袋"的人(其实关键还是没钱,等我不差钱了,..........那我也不多交, ).自从在澳岛立住了脚,有了收入,第一件事就是研究怎样可以合法避税.多年研究下来,我总结出一点,~~~税务局真是滴水不漏啊,真心搞不过他~~~~~(后来做生意后发现其实有一个空子,妞妈立马大钻特钻,钻的税务官鼻子都气歪了也没办法 ).
买第一个投资房的时候,也是因为信了中介和媒体宣传的买投资房可以抵税一说,觉得可以在这里把交上去的税赚回来.其实呢,抵税的事是有的,但将来税务局都会加倍收回去.具体怎样呢,我下面试一试看能不能八清楚.这里面条款附加条款,妞妈表达能力有限,希望表把自己一起绕进去了.
澳洲税务法规定,投资房作为INVESTMENT可以在报税的时候把LOST算入年收入里.举例说明.如果税前年收入是5万,去掉$18200不交税,再去掉$18800交19%的税,剩下的$13000交32.5%的税,一年一共交税$7800左右.(这些钱一般都是在你发工资的时候已经去掉了,每个月拿到手的是税后工资).然后,买了个投资房,$400,000,银行贷款80%,自己口袋摸出$80000(印花税什么的先不算了).这8万是没有退税什么事的,先KISS GOODBYE了.然后直接租出去了,月租$1000.但是要交贷款利息了,$1200,外加CONCIL,BODYCORP,WATER等等,月出$200.所以一共每个月往里贴$400.一年一共,$4800.等年中算税了,收入就是工资$50000-投资房亏损$4800,一共$45200.这样税务表交上去,税务局发给你$1560.自己一年里往房子里搭$3240.
如果每年按照这个表准来,一直欠这银行$320,000(最多只能INTEREST ONLY 10年),还年年往里搭钱.妞妈想了,这怎么行啊,啥时候可以做到不干活光收租啊,这样子一直下去是为银行一辈子打工,不行,要还本.于是每个月多还$1000.当然,这$1000是税后收入,也没退税什么事.节衣缩食的还啊还,还到了欠银行$150000,利息就少了,$500了,加上外加的费用,一共开销$700,月租涨到了$1200,这样每个月就有$500盈余.开始挺爽的,到了年中算税了,还是工资5万,+投资收益$6000,交32..5%的税,还要交给税务局$1950.这样一年往房子里搭$12000(多还的本)+1950(税)-$6000(收益)=$7950.当然,本还的越多,年收益越高,交的税更多.
然后就这么年年的贴钱,房价很给力,涨到了$500000,妞妈就卖了.
$50万现价-$40万原价-当年的印花税啥的算$1万,=9万.如果这房已经在我手里捂了12个月以上,那9万的一半=$4.5万要收税.工资还是5万+4.5万投资房差价收入=年收入9.5万,其中的1.5万要付差不多一半税.心疼啊,反正千算万算,税务局不亏.
当然你这房子也可以捂到退休以后没工资了再卖,年总收入少点.不过算法也还一样,该交的税一分也少不了.
投资这个概念
就象"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1000个投资人就有1000种对投资的理解.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但是我在大谈自己投资方法之前居然没有说明自己对投资的定义,真真是本末倒置.为此,妞妈月底的帐也不做了,先上网来说说我个人的投资定义.
我觉得,中国和澳洲对投资的定义很有不同.
在中国,投资等同于投机,一定要有大比例回报才能算.50%回报率可能刚入门,200%~500%回报率也正常,上不封顶.有时候一次投资成功就能直接跨入富人行列.说好听点,中国现在正是经济腾飞的阶段,商机无限.说难听点,中国的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国有资产正在急速低价的私有化,正是冒险者的乐园.
在澳洲,一开始体制就建立在欧洲传统经济体制上,国家资源土地的开发,医疗法制的建设,特别是税收这个国家机器都有了比较系统完善的规划和发展.再加人口不多,利于管理.所以在投资上想要以小搏大,概率极小.
妞妈登澳后看了不少的投资文章,现在已经全盘接受了里面的概念,就是:投资是为了跑赢通货膨胀.
所以,把钱存入高利息帐户是最小风险的投资,SUPER,买房,买股,基金,外汇,海外投资(一般小户都是通过MANAGE FUND),都是投资(妞妈这里说的都是货币投资,实体投资比如买生意什么的不算).这类投资一般来说,回报越大,风险越大.而且,投资看的是一个长久的回报率,几年几十年下来的平均回报率.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能达到10%以上的,就是很成功的投资了.
最后,再强调一点,就是税收.妞妈无论八那种投资,都不会漏了税收这一块.因为澳洲的税法,轻易的就能将一个赚钱的投资打成保本.我亲眼看见好几个案列,可能因为前期计算失误,明明很成功的投资人在税务审查后低价急卖房产地产交税.或者向银行举商业贷款交税.在澳洲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注意了,不要以为请了专业会计师就不会有税务问题了,会计师只保证按照你提供的数据合法的准备税务报表,但是如果你提供的数据有误(比如不能抵GST的你抵了,应该交税的收入你忘了说),他们一样不负责任的,最后给税务局查到了,还是该罚的罚,该补的补.
什么钱可以拿来投资
妞妈先坦白从宽一下,我是买房有瘾了.
前几天自己犯了一个基本错误.特地上来检讨一下.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妞妈前几天看上了一套UNIT,很便宜啊,很便宜.房东急卖,房市低迷,房价比最高点时低了一半.收入支出一算,POSITIVE GEARED那是钢钢的了.我就动了心啊,动了心.因为某些原因,不能让银行知道我买这套房.想来想去,就动上了用SUPER买的念头.妞爸妞妈的SUPER凑一凑,离房款还差4W.如果要把这套房拿下,有两种方法:第一,把自住房里的EQUITY再贷一点出来.我上面说过了,过去摊子铺的太大,再加房价近两年都不涨(有几个还跌了),所以能用的EQUITY不多了.大概就4~5W吧.还要找个私人理由,不能做作为投资抵税.第二,拿手里的现金付.现在生意上刚过了淡季,现金流真的紧,垫了房钱要真正节衣缩食好几个月才行.怎么办啊,怎么办?
妞妈想啊想,为了这套房纠结了好几天.终于有一天,想起了自己的基本原则,投资只能用闲钱.妞妈如果买了这套房,SUPER是闲钱,但无论用上面哪种方法,这4W都不是闲钱.既然违反了基本原则,那就肯定不能继续投资了.最后妞妈一身轻的放弃了这套房.决定等个半年左右,如果房还在市上,再说(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压房价,嘿嘿.)
然后就要说下"闲钱"这个概念了.究竟什么样的钱叫闲钱?这完全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概念定的.
拿我自己来说,读书时热火朝天的学习葛朗台的时候,没有一分是闲钱.哪怕银行不给利息,也要放那儿存着.然后,DINK时,还没完全把葛大爷的教诲抛弃,就觉的除了吃的好点穿的整洁点(妞妈从小就是个吃货,钢钢滴 )别的都可以是闲钱.其实现在想想也没错,那段时间是积累家底的时候,没有省出钱爸钱妈,哪来小钱?(有李爸李妈的不算哈 ).现在妞妈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危机鸭梨山大,能省下的闲钱也越来越少,现在的闲钱基本上都是当年投资生出来的小钱.
所以,对于想开始投资但没有闲钱的月光公主(王子)们,啥时候开始省钱都不算晚.从小额开始,坚持就是胜利.
SUPER--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钱养老
妞妈一直没有后悔过移民澳洲.因为澳洲政府担掉了人生三座大山中的两座半.
医疗,澳洲绝对是好福利的.我知道有很多人抱怨澳洲看医生难,要等,不给开好药啥的.这点,个人认为是因为那些新移民不了解怎样看病造成的误解.如果有了大病重病,小民们绝对是只有在澳洲才看得起,在中国很可能就因为经济问题放弃很多有效的治疗.在米国看了大病+私保也要被扒层皮(吃救济的特穷人不算,说的是积了点家底的人).这些大病包括心血管病,癌症,大器官疾病等.妞妈登澳后在公立医院CCU和ICU做了6年+,觉得大多数公立医院还是不错的.设备好,预算足,唯一不好的就是医生经常轮换,看不看的到好医生要靠运气.所以要加一个私保,如果生了需要好医生的病,可以用来指定医生,加紧手术等.看病在澳洲也是一门学问.不过,这方面现在不在妞妈此帖的讨论范围内.以后投资理财的事扒光了,或许可以再扒点.
教育,澳洲公立学校和中国一样,都是免费教育.这点大家差不多. 好的公校都是在好的生活区,有些特别好的HIGH还要考进去.如果要买放心,就只能送去私校.妞爸(曾经是老师)在公校(不是好区的,就是普通区)和私校都做过,绝对要求一定要送妞们去私校,或者教会学校(便宜点).怎么教育孩子,每个家长都有不同,妞妈自己还在摸索中(经常上幸福妈妈那里取经),这里也暂不讨论.
养老,就是政府只担掉半座的大山.虽然澳洲有AGED PENSION,但是需要过MEANS TEST.就是说有点家底的人还不一定拿的到.政府大力推SUPER,给低税福利,给CO-CONTRIBUTION BOUNS,都是希望大家将来可以自给自足,不要靠政府养.以后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家负担也重啊.
楼上给的表也是妞妈找的数据.这个数只是个匀值,具体怎么样,还是根据每个家庭的生活情况而不同.妞妈喜欢算钱,就拿自己家的帐来做个例子.
妞妈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慢慢变老,这里就按COUPLE来算吧.
HOUSING,$3500/年
妞妈家自己住的房子已经不用还贷了.绝大多数人到了退休,自己住的房子都MORTGAGE FREE了.这里的HOUSING应该指的是CONCIL,BODY CORP/STRATA FEE,和维修保养费.如果是住HOUSE的话不交BODY CORP/STRATA FEE,自己打理院子就好了,COUNCIL FEE一般$1000~2000/年.除非退休后想住个海边的有游泳池的HOLIDAY APARTMENT, 物业费就比较坑爹.妞妈现在的物业是$5600/年,还有年年上涨的趋势. 每年的维修也是根据房子的新旧,自己的动手能力来看的.但是要考虑到过了退休年纪的人身体情况,能少爬房顶就该少爬.有些必须的钱还是要花的.妞妈决定退休前换个不用交物业的,地段环境好的,院子小的一层楼新房子.基本上给个$1500/年COUNCIL,再存上$2000做保险,维修,添置(比如到一定年纪要在房间里到处按扶手啥的)费.$3500/年差不多了.
ENERGY,1600/年
ENERGY包括水,电,煤.如果生活在缺水的地方(比如阿德),水电都很贵.妞妈打算以后退休在昆州,房子上加太阳能,不装煤气(怕自己老了忘性大,不安全).在这上面能省点.
FOOD,$12000/年
吓着大家了吧. 这钱是咋算的呢?
首先,妞妈是个吃货,还懒.一个星期起码要出去吃两顿.如果有借口的话,比如生日,过节啥的,还要多吃几次.现在一家6口人,真心希望在过20+年后到妞妈退休年纪了,妞外婆,妞外公也还都健在.两个妞如果想家里住也可以白吃(不白住),如果各自成家逢年过节还得回家不是.这样还是按6口人算.
一家6口,一周吃两顿$120/周(很便宜吧,妞妈善于发掘实惠好吃的自助餐馆),$500/月(差不多行了).剩下$500/月要买早上中午晚上吃的+零食+水果+维生素+鱼油.只少不多啊.不过,花钱在吃上不心疼,家人都齐活最好,吃不穷的.随便算算,这一个月都要$1000,一年还不是$12000稳稳的.
CLOTHING,$200
对比出吃货的本质了吧.话说生活在热带就是好,省衣服啊.妞爸妞妈现在在衣服上花的钱加一加,一年$200都没有.以后等妞们工作了,衣服自己买去吧,这上面可真不花钱.
HOUSEHOLD GOODS,$1200
这钱其实不好算哈.妞爸喜欢电脑,家里现在能用的就有6台(外加妞外公,外婆一人一台),还经常一起开着.妞妈表示自己只占了6台中的一台,办公占了2台,其他3台都是妞爸在玩,天知道为啥他需要那么多电脑.他也不玩游戏, 干啥呀?不过妞爸爱好不太广,就喜欢玩玩电脑啥的,就不管了.现在电器都很便宜了,妞爸的电脑基本上也就3~5年换一次.一台就几千吧.等退休了,该有的电器啥的都应该齐了,这开支大概可以更少点.一个月预算$100换换电器啥的应该还行.
HEALTH,$6000
年纪大了在健康上花的钱就更多更重要了.现在妞妈一个月交$200私保,但年纪大了交的更多.一个月预算$500,绝对不少.
TRANSPORT,$4000
这个也不太好算.妞妈决定在退休前换一量新车,这样一来就不用花很多钱修理.一年花$1000注册,$1000油钱(因为房子地段好,所以日常生活不用开远路),$1000维修,$1000存着以后换新车用.
LEISURES,$5000
这个妞妈理解为每年渡假费用.一年去一次国外(也不能奢侈游),一次国内的话,$5000也只少不多.如果想去远的地方,还得存个几年.不过因为年纪越大,身体越差,所以可以把将来的预算先在能跑的时候用了.等价80+上不去飞机了,就可以省了这块.
COMMUNICATIONS,$1000
退休后就经常要联系下老朋友啥的.电话费网费都是不可少的.一个月$1000也差不多.
一共,$34500.这个数字是最基本的了,还有很多想不到的费用可能发生.所以妞妈再加上$5500作为EXTRA,一共需要$40,000/年.妞妈其实还是省的,达不到人家COMFORTABLE水平.但,管人家干嘛,自己觉得COMFORTABLE就好了 .
那一年春晚,本山大叔和小沈阳小品里有这么一段:
小沈阳说,世上最惨的就是钱没了,人还活着.
本山大叔说,不,最惨的是钱还没用完,人就没了(差不多这意思).
台下观众鼓掌表示同意.
妞妈表示不同意.
妞妈希望这辈子过完了,还是要留点钱下来的.可以给妞们一些,可以捐给慈善机构一些.钱不一定要都用在自己身上才算值.妞妈没有崇高的品德,就觉得自己辛苦赚的钱,先要自己花高兴了,然后留点下来,让孩子们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下,再留一点点也能让真缺钱的陌生人也能幸福一下,就值了.
至于留多少下来,按照妞妈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中彩票的前提下),自己住的房子需要留下来换成将来住养老院的开销,或直接分给妞们.然后再给妞们一人一个付清全款的房子.最后留一个房捐掉.这样一共要留下4个房.剩下的股票,现金,房产都可以在退休后慢慢提现用掉.
这样的话,去掉4个房的资产(房租还是可以算到收入里的,到底是要等妞妈妞爸没了才分,活着时还是自己的)不出售, 退休后$40,000/年的开销,如果妞妈想30年后正式退休(之前可以半退),退休后准备再过30年(多准备几年总没错的,不能受'人活着,钱没了的苦').妞妈在退休前需要积累多少资财才够呢???
现在开始算钱:
每年$40,000 X 30年 = 1.2M
还好,还好,1.2M还不算很多,妞妈妞爸再劳动30年应该可以赚到.问题是,忘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
通货膨胀!
妞妈找到了一个米国的通货膨胀计算表,按照过去30年的通货膨胀率来算,$1.2M在今天的购买力,等同于30年后$2.8M的购买力.所以对于想要一个简单数字的童鞋们,如果你们想在30年后退休,需要$2.8M的资产,如果想在20年后退休,需要$1.9M的资产,如果想在10年后退休,需要$1.5M的资产.
套用一句领导的话:各位,你的养老金户头上钱足够吗?
股市之短线,拼的就是心态
感谢大家热心捧场,给了妞妈码字的动力.其实投资里面我最爱的项目还是房产,有永远的地主婆情结.房产能八的很多,但是也被八过很多.楼上童鞋提出要听我下股市的故事,我就先把房产放一放,说说股场经验.再强调一次,妞妈是典型的半路出家,说的都是自己的经验,大家当故事听听,如果复制粘贴造成亏钱的后果,妞妈S赖到底,坚决不付法律道德责任.
股市对没做过的人可能有点复杂,到处都是数字曲线图表,ASX上N多上市公司,赔赔赚赚都是眨眼间的事.其实真的"咚"一下跳入股场了,发现也就是这么回事.不外乎"买"和"卖"两种操做方法.
股市有三种投资法,短线DAY TRADING,中长线和长线.三种做法针对的股票不同,报税的方法也不同.妞妈只做过短线和长线,中长线要靠YY.
做过十几个月的DAY TRADING,下了10多万的本,收了3万多的利.真真是走了狗翔运.算算回报到达了15%以上,而且立即套现了.这在GFC后已经算是很好的投资了.但为啥停手不做了呢?次要原因是要买生意了,把本挪用了.主要原因是,妞妈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虽然没到晚上睡不着觉的地步(其实也有在床上翻来覆去想数字的时候),但有一天早上发现,自己免疫系统敲警钟了.这是典型的STRESS RELATED问题.仔细想想,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点钱亏了健康太不划算.一咬牙关了ONLINE TRADING A/C,从此就做长线吃DIVIDEND.
短线怎么做呢?我是在自己一直用的银行上开了个ONLINE TRADING A/C,用银行的BROCKER代买代卖的.每笔买卖都要付$29.5的手续费,但是可以用银行的数据图表分析,妞妈是懒人,喜欢一站式服务.短线既然叫DAY TRADING,就是基本每天都要TRADING,赚钱的方法很简单,低价买高价卖.妞妈典型门外婆,初入门也不知道哪个合适短线哪个合适长线,有过买WOOLYS集团WOW股做短线的故事.因为相对这个股价来说,本不大,几百股手里捂了几天,浮动价不超过1毛.最后摸摸鼻子,原价抛了,一股赚一分只够付交割费.所以做短线,如果本不大,就要选股价便宜的比如澳岛本土的小矿场,小公司的股,或者浮动大的,比如几大矿场公司,BHP,RIO,或者MQG这个大坑银行(几年前分家的时候股价上窜下跳的厉害啊).
短线基本选出4~10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股.这个根据个人的本金和时间来定.我选股基本上先看股价的活跃性和每天的交易量,很活跃的交易量大的,价钱又合适小本操作的,再去看这个公司的故事.争取基本了解这公司过去股价上窜的动力,和跳水的原因.觉得可以理解了,就开始压银子了.还是因为本小,经常的一天倒几手,每天下午4点钟停市了算总帐.就这样了 .
现在不做了,我觉得DAY TRADING其实很有意思,大盘涨过10%的一天,可以亏掉1千刀+,大盘跌过100点的一天,又可以赚上好几百.赚赚赔赔,有的时候根本没有道理讲(或许是大户在操盘),象妞妈这种小户很多时候拼的是运气.但是当年做的时候,就不是这种心态了,这每天几百几千刀,输的是真金,赢的是白银,那有不牵挂的,总想的能找到传说中永远只赢不输的法则.
短线总结:有个老手告诉过我,做DAY TRADING 最关键的是总结出自己的策略,然后STICK WITH IT.当然最难的就是STICK WITH IT.妞妈曾经试着学习过他"股票不过夜"的高招,但是FAIL了.
做短线最难的就是赔的起的心态,不但赔的起,还要坚持赔上一,两个星期也能平常心.赔钱心要痛的人,做之前一定要三思.妞妈觉得短线合适"不差钱"的人做,适合把钱只当个数字的人做.把钱当成房子,车子,好吃好用的东西的人,还是要再三思.
股市之长线,DIVIDEND和CAPITAL GAIN一样重要
长线顾名思义就是长期持有,越长越好,持个十年才够格,持几代传家都不过份的股票投资方法.
这种投资形式一般是这样的操作的,
第一,选出几只不同领域的股票.像妞妈这种不喜欢做功课的懒人喜欢选老公司,大公司,可以挺个几百年甚至更久的公司.这种公司一般发展已经很全面了,自己有不同领域的投资项目和完善的风险规划.长投最怕公司破产,几千几万的积蓄全打水漂.选了公司再看公司分红情况.因为不靠低买高卖赚钱,所以分红就是唯一的利润了.
第二,选定了就开始买进,根据自己的投资额,一开始每只股先不用买很多,这类股票一般都比较贵,每只买1,2百股就可以了.然后呢,有空就去看看公司的信息,无聊也可以去读读公司的年报表.至于短期的公司股价就不用去看了,看了也添堵.一段时间下来,对这几个公司了解更深入了,可以挑出自己不喜欢的卖掉(这里面有很多情绪因素,因为股市不是我等小民能操纵的,所以很难预测公司10后股票的价格),再把卖到的钱投到剩下喜欢的股票里去.最后保留1~4只股就可以了.
第三,制定自己定期的投资额度.比如妞妈每个月计划投$200投进长线,就把这钱开个单独的帐户存着,存到了满100股的数额,就去买(太小额频繁买股会付很多次交割费,这也是一项LOST).我前面也说过了,投资是个长久的,习惯性的过程.如果有段时间差钱了,比如当妞妈刚生了小妞双工资变成了单工资,可以根据家庭收支情况改变每月投资额度,但强调一下,"再差钱,每周拨$10都可以,但一定不要停止投资习惯".
第四,股票一般每年有两次分红,直接打入帐户.这分红也要拿来再买股,这样才能利滚利.
第五,如果有了大的金融变化比如GFC,股票便宜了,手里有闲钱可以适量增加投资长线的月数额,一般加个10%~20%就可以了,小户抄不到底,长投要的就是无压力.
总结:我觉得长线股投资和投资房产有点象,不是为了卖而买.更象一种强制存钱,零存整取的理财方法.
妞妈的长线股买了贷房款给我的银行,每次分红的时候都有"你吃我利息,我吃你分红"的阿Q式快乐.由此可见,妞妈智商有限,情绪化很强,上面所说的一,二,三都只是一家之言.
股市之中长线: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银子
妞妈没做过中长线,要么都等不及短线卖了,要么就捂成了长线. 中长线全靠YY,写来充数 .
记得很久以前,~~~久以前~~~久以前~~~,妞外公出门,看就有人排队,以为是卖便宜大白菜,就一起排上了.好不容易排到了,发现是卖纸券.叫什么"认购证".妞外公以为是摇奖的彩票.因为心疼自己半个多小时排队时间,就摸出了人民币买了10张连号的.就这样,当年连啥叫股票都没搞清楚的的妞外公,居然成了上海滩上最老股民中的一员 .
后来妞外公在不断的实战中积累了很多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很多专业术语和技能分析,什么大阴线小阳线,W线M线.听得妞外婆一愣一愣的,战绩也在大家都赢钱的时候取得过辉煌.妞妈对中长线的认知大部分都从当年眨着星星眼听妞外公讲股票的故事里得来的.总结下来,就是:炒股也是学问,知识就是力量啊.
和国内股市不同,澳洲股票有点炒不起来的感觉.大概是人不够多,力量不够大吧.既然不能做抄盘手炒,那只能跟了.跟的对,10%~20%的收益稳稳的,跟不对,人家赚的钱,都是从自己的包包里出(很符合能量守衡定律).决定跟哪只什么时候跟,信息是关键.做中长线,对要买的股票这个公司,需要了解的清清楚楚.有事没事就去看看公司的年报表,听听公司的八褂,想想公司的运营.要操着CEO的心,才能提高赢利概率.
总之,象妞妈这种懒人,想做中长线,拼的全是运气.如果涨了又贪心想要更多,套了又不忍心割肉,最后全拖成了长线.与其上上下下操心,最后还是持了鸡肋股做长线,不如直接买适合做长线的股票,安安安稳稳的吃红利.
最后,妞妈觉得,其实不断更新信息所花的大量时间,也应该是成本.如果不是真正的爱着这方面的数据知识,这部分成本也应该算在LOST里面.
-来自 FREEOZ
·
[官方Q群] 45145626
·
回复“6”,加入你所在地区的“澳洲华人俱乐部”微信群
·
·
↑↑↑ 长按扫指纹……识别加关注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30秒速查你与袋鼠国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