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老师的人生,一直跟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大教书;之后便与俞敏洪、王强组成“中国合伙人”,一同缔造了新东方的传奇;功成后,他又化身天使投资人,并始终热切地关心和支持教育行业的创新,其中就包括一起作业。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徐老师和所有家长一样,很关注家庭教育这个话题。而且,推崇“知行合一”的他,早就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徐氏教子哲学”。
热爱分享的徐小平老师,特别选了一篇谈“童年”的教子心得,分享给广大的一起作业家长们。如果你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各种教子经,这篇角度独特的现身说法,相信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我的两个儿子个性不同,在加拿大出生,美国念大学。但在十五六岁之前的梦想居然都是当摇滚巨星。天天在家里弹吉他,唱歌。我陪着他们弹吉他,鼓励他们。我欣赏着,也觉察到,他们并没有显示出巨星的特征。但这没有关系,鼓励孩子自由发展,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不知不觉,兴趣可能会变,但人生的方向也就会一点点找到了。作为一位民谣老咖,徐小平八十年代创作的一曲《星期天》,一度成为北大的民间版校歌。果然,孩子们摇滚歌星的梦很快做完了,但对音乐的探索,已经成为他们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会让他们受益。随后,小儿子迷上了烹饪。十二三岁时,报名了一个烹饪班。我从震惊中听到这个消息后,还略微不悦。不过,我忍住了,很快说服了自己,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孩子的人生,转而支持他。现在,他们几个男孩子出去玩,自己带着烤箱,拉风。你可以想见,会多受女孩子欢迎。小儿子的兴趣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当他第一天告诉我要学街舞时,老实说,我不开心。心想,这简直是丢人。好吧,我承认,我有时是outman、oldman。我宁愿我的孩子是跳芭蕾的王子,也不喜欢他们是街头的霸王。这和我的审美取向有关。起源于街头的舞蹈,多多少少和反叛少年有联系。但事实上,我又克服了自己的反感,给他钱上街舞课,请韩国老师来教。我知道,跳街舞的人群中没有博士,没有MBA。但我的孩子喜欢,这也是正当的爱好,我就尊重并支持他。现在他是美国大学街舞队的队员。几年前,小儿子突然跟我说,打算以后去参加街舞队四处巡演,就不考大学了。我听到后简直五雷轰顶,快站不稳了。但我仍强忍着愤怒对他说,好呀。今年,我刻意带着他参观了美国的一些大学。他感受到大学的氛围和诱惑力,对我说,我要上大学。我很欣慰,目的达到了。现在他一边在美国读大学, 一边继续跳他的街舞。如果当初跟他严词厉色,说不准他不读书,可能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家长最忌讳用家长式强权命令孩子,春风化雨的手段则有效得多。徐小平与年轻的北大学子交流,气氛热烈。他是众多年轻人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导师。通过观察孩子的爱好,我几乎能看到小儿子未来生活的内容了。他一定是在他所热爱的领域里工作。我曾想过,如果他要做一个有特色的厨师会怎么样?没什么不好,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不都很好吗?搞不好他还能创造一个新的流行品牌呢。我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多出去认识世界,多交朋友。喜欢交朋友,受人欢迎,这样的个性今后会帮到他。在团队中,老板、客户、同事就会喜欢他,愿意成全他,给他机会。这对于人生和事业都是很有帮助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即使只有十二三岁,也应该当做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来平等对待。要跟他们平等沟通,尊重他们的选择权。你可以影响他,但不可以代替他思考,更不可以代替他做决定。现在想,即使小儿子坚持选择专业跳街舞的人生道路,我也会支持他。因为我相信,某天,他也会回到大学校园来。对大儿子,我也是这样做。他18岁时,有次和同学为一个问题争执了起来,态度激烈。我就跟他说,对谁都要谦卑、宽容点才好。他不置可否。我们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希望孩子掌握自己人生智慧的心情很迫切,不希望孩子走弯路。但千万不要忘了,孩子有个成长过程,你不要指望他在18岁时就理解、掌握老爸我全部的人生智慧。两年过去后,我找他回顾当年的谈话。他对我说,还是你对。对人就是要和善、谦卑、尊重。我心里很高兴。实际上,徐老师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很多人生智慧,已经浓缩在他的这本作品中了。孩子常来跟我聊他们的困惑。大的问题大到人生的意义。小的问题小到学习古希腊哲学史到底有什么价值。我要知道答案,尽量来分享。遇到我不确定的东西,就照实说我也不确认。一般而言,对儿子遇到的问题,我胸有成竹,但我不急于给他们答案。我只想给他们打开探索的通道,教他们方法。大儿子有次面临选择的烦恼。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又被朋友召集出去玩。他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我心里早就写好答案了——应该去社团,因为他先答应参加社团活动。但是有时对孩子来说,哥们儿意味着一切,确实很难选。我就问他,你对哪个承诺在先?对哪个有责任?他最近跟我说,有个女孩似乎喜欢他,但邀请她一起参加party却被拒绝了,很郁闷。我调动我有限的恋爱经验,跟他分析,是不是这个女孩子心情不好,刚刚跟妈妈吵架了?是不是没拿到奖学金?没找到答案,但是教另外一些角度来看问题,他就释然很多。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交给他方法比答案长远得多。中国大的教育环境比较混乱。国家是培养良好的公民,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培养成功的人,还是幸福的人?这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困惑。五道杠黄艺博同学最经典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混乱。这不能怪家长。中国虎妈甚至在美国引发了争议,这样的教育确实存在。我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很难批评他们,但首先,我认为孩子童年应该充满了欢乐。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曾说,童年不是为成年做准备的。如果把18岁之前的人生都叫做童年,不快乐,而是像服刑一样熬过来,人生四分之一就白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到 青年时期能幸福吗?虎妈把孩子的童年当做通往成功的工具。很有点像中国的农耕时期,父母把孩子当养老的工具。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不一定代表未来。我的两个儿子一样面对着社会竞争的压力。要拿什么荣誉,上什么学校,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我曾有名校情结,老在他们面前念叨名校如何如何。有天小儿子问我,如果上了你说的名校,但是不开心。那上名校还有意义吗?他的话击中了我,的确,如果成功了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徐小平永远都是一个开朗、快乐、激情满满的“老男孩”。身边有熟悉的企业家朋友,事业上很成功,是为了逃离某种东西奋斗成功,内心一直痛苦。我不想他们这样。反过来说,让孩子自由自在,开心成长,这样的孩子一定有出息。我对孩子们最大的期望是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不是成功这两个字。这点,我是坚定而不困惑的。现在,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在美国念大学了。我教育孩子谈不上很成功,但很满意他们的状态,快乐、自信已经成为他们的基调。我在家里没定什么规矩。要叫爷爷奶奶,要尊重长辈,对家庭聚会要认可,也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我对孩子更多的期待,是让他觉得这样做好,而不是类似三从四德的死规矩。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是懂得底线和规则的。不作恶、不撒谎、不闯红灯等等。这些是重要的社会教育内容。相比之下,我对他社会教育的要求更高。相信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懂。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管得太严的,孩子没什么出息。我在国内,给他们电话打不通时,就会很愤怒。但我一想到,许多家庭,每天几个电话找孩子,孩子也不一定有出息,内心就平静了。我自己宽慰自己,孩子也忙着呢,一个礼拜打一次电话就够了。当然,如果孩子一个月都不给我打电话,那我就恼怒了,但也没办法,我尽量忍住,不表现出来。我希望孩子在自由、开心的环境中成长。归根结底,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人,你必须尊重他。来源:本文由徐小平老师口述,《中国周刊》记者余芳倩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