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娱乐】在美加的印度人凭什么比中国人混得好?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了!

2016年06月20日 加拿大房产投资


有人戏称,印度正在成为一个“盛产”CEO的神奇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放眼望去,我们能到看很多世界闻名的大企业都是印度人,比如谷歌CEO皮查伊、微软CEO萨蒂亚、百事可乐CEO卢英德、德意志银行CEO安舒、万事达卡CEO阿贾伊......这一点在美国的互联网和科技圈尤为明显,印度裔占据了大量的高管位置,相比之下,华裔则是凤毛麟角。



Google CEO桑达尔皮查伊


海外华人真的不如印度人混得好?对于这个问题,有海外中文网特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对比,看看印度人(裔)和海外的华人群体比起来,究竟有哪些优势。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政界。当我们还在为谭耕成为首位具有中国大陆移民背景的加拿大联邦议员而激动不已时,印度裔部长已悄悄占据了加拿大内阁中的4席,书写了新的纪录。

华人的勤劳和聪明有目共睹,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舞台上,印度裔却经常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当不少海外华人仍在抱怨不能融入主流社会时,印度裔却已默默开花结果、四处蔓延。

美国印度裔人和海外华人相比,有哪些优势呢?文章总结如下:

语言有优势


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想必都对主角之一—印度人Rajesh Koothrappali那一口地道的“印度式”英语发音印象深刻,并且常常以此吐槽。

但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无论Raj的口音多么奇特,在和他的美国朋友沟通交流时,从来没有出现过对方理解错误的情况。


印度人说英语时总是充满自信,中国人却普遍不敢张嘴。(网络图片)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从小到大都接受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自然不存在障碍,这是印度人(裔)融入西方社会的一大优势。


不过更重要的是,印度人说英语时总是充满自信、声音洪亮。虽然他们“吧啦吧啦”的发音总是被嘲笑,人家自己全不介意——“听不懂?那是你的听力问题,不怪我的发音。”

文章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毕竟,沟通是融入的一大前提。不敢张嘴、不敢表达,即使发音再标准也没用。

这一点尤其值得海外华人注意。一直以来,我们都过于“内秀”了,很多想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试想,如果你连主动沟通的意愿都没有,老板如何敢把重任委托给你?投资人又如何敢为你的企业下注?你所在社区的居民们,又怎么可能在选举时投你一票?

适应能力强


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硅谷一家公司招了三名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美国人和印度人。美国实习生做事只求完成就好,一到下班立刻走人;中国实习生干活最多,但不爱说话;印度实习生做的没中国实习生多,但也不差,而且最爱提问,善于表达自己。


印度人比中国人适应能力更强,在美国职场更容易取胜。(网络图片)


最后的实习评价是,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让大家都记住的,却是印度实习生。

这说明,印度裔的思维方式更西化、适应能力更强,能够迅速融入不同的环境。

文章作者觉得,其实,海外华人想做到这一点也不难,有两个方面要格外注意:

一是要注意沟通时的技巧。最基本的是面带微笑、多寒暄、互致问候,在交流中多肯定对方,同时也表扬自己,不要太自谦,更不要抱怨;

二是别被面子牵着走,该拒绝就拒绝。有的华人特别任劳任怨,集体主义精神爆棚,无论是不是自己份内的,碍于情面都会接受,慢慢成了其他同事的“使唤丫头”,这样就会在职场中处于很被动的位置。

“扎根”意愿强

印度裔的家族观念很浓,故土意识反而却没那么强,似乎也很少听说印度人“回流”的情况。

有人说,这是因为印度太穷,实在是“心无可恋”,或者说无路可退。

事实并不尽然。有不少移居海外的印度裔,在故乡的生活并不差,甚至还能养得起仆人。或许在他们的观念里,“此心安处,即是故乡”;只要来了这个国家,就把这里当作故乡来建设、当作故乡来“爱”,并以这个国家为傲。

反观海外华人群体,似乎意识里总为自己留了一招“后手”;万一混得不好,至少还有“落叶归根”这条路可走。

也许,就是在有意无意间,受了这种想法的影响,做事情难以百分之百投入、对于融入的意愿总也达不到强烈的程度。时间长了,同样是作为少数族裔的两个群体,在定居国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差距就这样慢慢出现了。


有人总认为,海外华人难以真正融入定居国的主流社会,或许,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好好看看印度裔这个例子。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当然,并不是说海外华人处处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们做得确实更加出色。

可能看到这里,仍然有人心里“不服”,不想承认印度裔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的现实。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其嘴上嚷嚷着“不服”,不如想想如何“化不服为动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前进赶超对手。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才是海外华人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来源聚集温哥华)


本文由"加拿大房产投资"综合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如发现任何个人或组织未注明出处,必追究其责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