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夏至日,也是整个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与之相对的,今天也是南半球的“冬至日”,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今日的悉尼仅有10小时的白昼时间,而夜晚时间则长达14小时。
南半球的冬至日大约在每年的6月21日左右到来,前后不超过一天。今年澳洲冬至到来的精确时间是今天8:34am。
冬至不仅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庆祝和守夜的习俗。在北半球,一些信仰宗教的西方人把冬至日和圣诞节合在一起庆祝,重点突出天人合一与万物更新的精神。
在过去许多年里,每逢冬至日,悉尼的Observatory Hill上总会聚集众多手捧蜡烛的虔诚之人,为这个大自然的重要时刻守夜祈祷。
而在Elizabeth Bay House,人们会在冬至的清晨来到前门两侧整齐的排列成行,静静的等候冬至日的第一缕阳光射进房间里。
本周末,蓝山冬季魔术节即将拉开帷幕,这一活动也象征着人们对季节交替的庆祝。
从今往后,白天会一点点开始延长,黑夜会一点点缩短。今天悉尼的日出时间是7am,日落时间是4:54pm。
而如今鲜为人知的是,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有着怎样的由来呢?古人过冬至时又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介绍。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
冬至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各地庆祝冬季的习俗
时至今日,我国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汤圆、赤豆饭、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
北方人关于冬至的传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南方人冬至吃什么?
在我国南方,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