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良禽择木而栖
少时四书五经环绕身边,五星红旗下宣誓致力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接受过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体制教育, 感受过与光同尘的国内潜显规则,终漂洋过海,求学异国高等学府教育,终缘定异域,度此余生。这是很多移民者走过的道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主席的壮志豪情也成了移民者在路上即使曾经步履阑珊也未曾放弃过美好生活的不懈执着。
然而并非世人皆心系远方,胸有开疆拓土之浩瀚之志。上小学时似乎老师就教我们,月是故乡圆。 然而根据近年胡润财富榜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的千万富翁家庭有96万个,一年约有6000家庭移居到海外。
究竟, 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曾经有一位在国内生意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在移民后关于移民的生活的诠释,是这样的:
“过得很好,清早起来,送儿子去读书,然后回家除草,中午睡个午觉,下午继续除后院的草,太阳要下山了,把儿子接回来,再到前院看看,草有没有再长出来,明天继续除。”
天空很蓝,再也没有黑云压城城欲摧般雾霾的不堪重负;人很质朴,再也没有勾心斗角防人算计的小心翼翼;食品很安全,同胞的饮食健康是食品行业所有服务人员的宗旨。
毋庸置疑,谁也无法否认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神舟气吞山河的辉煌之势已经初见端倪。但是,当一个国家现阶段可以说是世界上表现最好的经济体,却有超过七成的有产者试图逃离这个国度,这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
除了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对于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子女的教育也成了移民者魂牵梦绕的问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内应试教育的残酷,移民者也许当年就曾为之心力憔悴。十年寒窗只为把命运的赌注全盘压于一场考试,中国的孩子实在在国内承受了太多他们年龄段不该承受的重负。而范进这种,纵使是古典小说捏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只会存在于中国体制,绝无任何发生在世界其他角落的可能。相比之下, 国外轻松快乐为主的学习环境实在令移民者不再舍得让自己的下一代再经历自己曾经的挑灯夜读。大洋彼岸的鼓励式教育,与两岸三地的挫折抗压教育,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最后一点,是对财富的不安全感。2000年前的汉武帝,他为了征讨匈奴,把国库都干空了,于是以强制性的手段向有产者征收百分之二十的财产税,他还鼓励民众互相举报,造成全国中产以上的家庭集体破产,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自此民偷,甘食好衣,不事蓄藏之业。”翻译过来就是:“自此以后,民众喜欢偷窃,有好看的衣服马上就穿,好吃的马上吃掉,不再愿意储蓄投资。”中国历代政权的晚期,如晚唐、晚明、晚清和民国晚期,都是奢靡得一塌糊涂,吃喝嫖赌,器物声乐精致到了极致,而这一切都与民众不再愿意储蓄有关。所以,一个国家的奢侈品购买特别的高涨,并不一定是国力富足、民众富裕的表现。经济发达也许真的只是一个梦幻的巨大泡沫,越来越多的富人已经对自己国内财富的把握并非十拿九稳,选择移民,留住自己一生辉煌的累积,也许真的不失为上佳之选。
编辑 Nino Su
转自 ABC南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