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娘这场时装秀,用旧衣服,让巴黎时尚名流站着看了2小时

2016年06月27日 澳洲资讯站




中国服装设计师的作品能让巴黎的顶尖级艺术家们站两个小时,就为了看场走秀。究竟是多好看的衣服,才能让这帮人如此沉醉?事实上,这些衣服看着却有点像复古睡衣的感觉。那么这种衣服好处在哪里?为啥大家这么喜欢?看看下面这些图你就懂了。

From 有束光

微信号onelight01


2008年7月3日,傍晚。巴黎小皇宫Palace Royal露天公园。


从时装秀赶场而来,踩着高跟鞋的时尚名流们就这么站着,道路两边挤满了国际时尚媒体的摄像记者。


他们期待着巴黎高级时装周的最后一台压轴大戏。


5点整,42位演出者缓步走上林荫小道,他们气定神闲,双眼紧闭。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演出者却没有华丽的布景、热闹的配乐、模特们全部素颜。


古老的纺纱车和织布机旁分别有一个人在劳作着。蒙古歌者高亢的歌声悠悠传来,唤醒了双眼紧闭的舞者,也把在场的人拉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


这场秀里,你看不到炫技的裁剪、不对称的结构,你只看到衣服最自然朴实的状态。


布料以手工一丝一缕织成,所有缝接亦是一针一线慢慢拾缀,衣服都是手工制成的,鞋子全部是回收材质制作出来的。


这就是中国的棉,麻,丝,毛。


这场秀的名字叫"奢侈的清贫"。


而设计师,顶级时尚秀场红人的名头,和在古旧建筑里织布的瘦弱素颜女子都指向了同一个名字——马可。


秀场结束之后,马可回到中国珠海的无用工作室,和纺织机前面的女手作聊着天。一身麻衣的她看上去根本不像是个刚从时尚之都巴黎回来的人。


出生在北方的马可对南方有一种特有的向往,烟雨江南、寻常小巷。


马可无比羡慕,于是来到苏州,学习服装表演专业。但是接触到了服装设计之后,发现靠身体语言表现衣服的模特无法自己选择身上穿的衣服。一个服装表演者并不是马可想要成为的人。


马可沉静少言,但她发现衣服能表达思想和态度,用几块不起眼的布裁裁剪剪就能制作出美丽的衣裳,代替一个人去说话。


于是,马可从模特成了设计师。


23岁,就获得了第二届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1996年,为了做原创,她和朋友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原创设计师品牌“例外”。“例外”走得顺风顺水,不到十年就在全国开了数十家门店,马可迎来了一个人生的巅峰期……


那一天,她照常坐在办公室画图,不知怎地,就瞄见了那只被人随意丢弃在垃圾箱里的一次性杯。


设计师身上的敏感度,让马可联想到一次性的杯子和一个家传瓷器的本质区别:工业化的东西是有用的东西,手工的东西却很难丢弃,手工做的东西背后有故事、有情感。所以一个家传的瓷盘子却可以从爷爷传到父亲再到儿子,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所谓服装,不该是没有情感的可以随手丢弃的,也不是人们嘴上整天讨论的昂贵的LV、Prada、Dior,而是有故事被人珍惜的,就像那些古老的手工艺。


当她2000年再次回到农村时……


她看到那些普通人家的日常物件,虽然它们破旧不堪,却代代相传,她体察到了那些物件儿背后承载的用心。这些没有功利心,充满着情感的物件全部是手艺人亲手做出的,马可很喜欢,就学着一起做了起来。


但是那些手艺人却笑着对她说:这些都是些没用的东西,没用的。学着干啥?回到城市,她再次对身边人说想做手工,对方马上浇了一盆冷水:这些都是过时、无用的东西。


马可想不通,她认定这些有情感的物件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怎么就成为别人眼中最无用的东西呢?究竟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


“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恰恰是现代社会最为珍贵的东西呀!手工的东西,包含的感情和工业的流水线作业出来的东西是真不一样。她收拾好行囊继续上路,她去到偏远山区,和当地人同时同住,观察当地人的生存状态。


她发现,那些用心制作有温度的衣服的手工艺人生存状态并不好。


手工制作从效率上看,和流水线是没办法比的,裁缝做一件西装要花40元的成本,但是当地人却能花30元买到流水线上的西装。


这样他们怎么生存得下去,还有老婆孩子要养,这是现实。


贾樟柯电影《无用》中,汾阳小镇的裁缝把裁缝店关了去搬煤,只为了给自己的妻子买一件漂亮的衣服。


当然,不只他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张裁缝、李裁缝面对着这样的遭遇……老手艺就快要后继无人了。


传统手作人用情感创造的手工艺,却沦为了无用的东西,她想试一下,赶在最后一代手工艺人去世之前,把他们的手艺记录下来,并且找到一批真正立志做手工艺的年轻人,帮助他们传承这些技艺。


她从偏远的西南山区请来了一些掌握传统女红技术的手工艺人,然后从“例外”脱身出来,成立了单独的工作室,就用“无用”这个名字。



当你走进树林环绕,只有鸟声和蝉鸣、远离城市喧闹的无用工作室。会发现在珠海这座民国时期的园林里,总是一副旧时夏天的样子。


手作人在织布机前忙碌着,这里出品的每一件衣服只接受定制,价格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因为定位高端,价格高昂,也惹过外界非议,外界觉得定价太高了。


但马可坚定地觉得,每一件手工制作的衣服都凝聚着心血和感情,这是流水线上买来的奢侈品无法比拟的,它们值得这个价格,甚至高于这个价格。


重要的是,工作室出品的衣服销售获得的收益全部是用在传承和创新像中国古老手工艺上。



马可深知,如今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让传统技艺被世界知道,让国人重视,这才能一定程度上改变手作人的信心,或许对中国古老技艺传承会有帮助,这是她对中国传统技艺的心疼之心。


2007年,“无用”工作室成立后第一个作品《土地》,出现在了巴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中学室内篮球场里,那也是巴黎秋冬时装周(paris fashion week 07a/w)的秀场,


只不过那个地方没有T台,模特们就像雕塑一样屹立着,衣服又重又厚,布满尘土,看上去很破旧。




在服装秀展示之前的日子里,马可把土撒在秀场,然后把衣服埋到了土里,撒下种子,她想让时间改变衣服的状况,等秀开场时,土里的种子已经发芽。


有历史的东西总是有魅力,它总是能跟自然进行一些互动,马可说她不是完全的创作者,她想把一部分创作留给自然和时间。她坚信,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那场秀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有人盛赞她:马可展示的不是时装,而是中国。


贡献了中国独特的时尚创新形象,成就等同70年代闯入巴黎时装周的第一批日本设计师如山本耀司、三宅一生……


马可并没有因为这些赞美停下来。2008年的“奢侈的清贫”,她让名流们踩着高跟鞋站在树荫下,让摄影师的闪光灯都聚焦在了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纺纱技艺上,一丝一线都是岁月,一纱一衣都是情感。


中国的古老技艺,值得全世界瞩目。当她的秀被世界媒体报道时,马可知道这件事,她做对了。


2008 年 12 月,

“无用”获得第 11届克劳斯王子基金奖。

2008年贾樟柯以“无用”为主题

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无用》,

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纪录片的最高奖项。

2014年台湾知名舞团云门舞集

在台北戏剧院进行两部

全新舞蹈作品《白水》《微尘》,

所有表演的服装都是无用工作室出品的。


而那一年,当第一夫人彭丽媛

身穿马可设计的服装进行外事访问时,

那一刻惊艳了全世界,

也让全世界对中国手工技艺肃然起敬。



然而,“无用”工作室的经营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顺风顺水。


在200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天,马可把“无用”注册为一家公益组织,她满怀热情,因为是公益组织,做出的衣服没法对外销售,这样设计的价值就没办法真正实现。直到2009年,她从一个孟加拉人的《穷人的银行家》书中,得到了启发把工作室定义为一家“社会企业”。


十年来,马可对“无用”的资金投入的几千万,全部来自自己的积蓄,一个人承担了所有人力及运营成本,所得收入用在中国艺术的传承上,这恰恰符合了她最美好的初心。


“日子还过得去,不会说揭不开锅。”马可笑言,她相信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和初心,如果不是为自己的私利,会得到老天的相助。


用古老手艺做成的“时装”


马可如今开了公司,

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北京无用生活空间在2014年也落成。

但马可不是为了赚钱、出名、当老板,

而是创造出更多的运营收入,

用在恢复和传承中国古老艺术上。



物质是有价的,精神是无价的。


在喧闹的都市生活中,充斥着工业和商业,人们失去了基本判断力,真正重要的饱含情感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珍贵东西被忽略了,人们选择用奢侈的物质成为装饰自己的标签。


真正宝贵的东西,与用多名贵的皮革、怎样的限量版无关,中国悠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的许多老技艺,隐藏在背后的是故事,是情感。


图片授权自无用工作室http://www.wuyong.org/

视频来自youtube


在纷纷扰扰中,

不忘初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很重要,

充满善意的物件和手艺有资格永世留存。

而所有选择都只在一念之间。

正如马可在无用十年十年庆上说道,

“无论你遇到什么,

请把最美好的留给这个世界。”



资讯站开通留言功能啦!

欢迎大家点击↘右下角写留言

参与讨论


关注澳洲资讯站


我们立足于澳洲

为读者带来最In最具爆点的国际资讯

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