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观察,不少少年留学生们大都在十二点以后才上床睡觉的。他们的监护人第二天或者会收到学校的通知,孩子又在第一节课迟到了;或者会在家长会上听到孩子在堂上没精打采的投诉。今天推荐大家读一下专家的文章。没有八小时睡眠,人会变得迟纯。
我们都知道自己睡眠不足。但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睡眠呢?直到大约15年前,市面上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理论:如果你每晚至少睡4个或者5个小时,那么你的认知表现就不会受到影响;你的身体会逐渐习惯较少的睡眠。但在为这种观点提供依据的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员曾在白天把困倦的受试者送回家,而后者有可能在家里偷偷地小睡或者猛灌咖啡。
接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Hospital a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睡眠与时间生物学实验室(Sleep and Chronobiology Laboratory)负责人大卫·丁格斯(David F. Dinges)出场了。丁格斯的经历十分独特:他剥夺过很多人的睡眠,就人数而言世界上大概无人能出其右。
为了撰写发表于2003年的一篇论文,丁格斯和论文第一作者汉斯·凡东恩(Hans Van Dongen)开展了一项睡眠限制研究——其历时之久一度堪称同类研究之最——把受试者分成三组:一些人睡4小时,另一些人睡6小时,其他人则被幸运地分进了对照组,睡8小时——他们在实验室里总共待了两个星期。
白天,研究人员每隔两小时便会以所谓的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简称PVT)测试受试者持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PVT被视为衡量困倦程度的黄金标准。参与PVT的男男女女需在电脑屏幕前坐上10分钟,每当看到数字一闪而过,就要立刻按下空格键,而数字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反应哪怕只滞后半秒,也意味着受试者昏昏欲睡,即进入了人们所说的微睡状态。
如果你的睡眠一直都很好,那么PVT就是一项乏味但却简单的任务。它衡量的是对飞行员、卡车司机和宇航员来说至关重要的持续性注意力。在参加冗长的会议时,一次性阅读一个段落,而非看上五遍时,以及开车时,注意力同样是保持专注的关键所在。一名司机大约只要走神两秒钟,就有可能冲入对向车流中。
在为期14天的研究中,每天睡8小时的人几乎没走过神,也没有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问题,这并不令人意外。有意思的是,睡4小时和6小时的那些人的PVT测试成绩几乎是逐日稳步下降。虽然睡4小时的受试者的表现要糟糕得多,但睡6个小时的受试者也常常开小差。到了第六天,睡6小时的那组人中有25%会在电脑前睡着。而在研究收尾阶段,他们走神的次数多达第一天的5倍。
在对工作记忆的测试中——受试者必须记住一些数字和符号,并用一个替代另一个——睡6小时的受试者并未拿出更好的表现——在两周之内,其测试成绩稳步下降。在衡量速度和准确度的加减运算任务中,情况也是如此。总之,两周结束时,睡6小时的受试者的能力受到了影响,就像参加了丁格斯的另一项研究,整整24小时没有睡过觉的人一样——其认知能力跟那些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醉酒者的人差不多。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保持8小时的睡眠是很理想的,睡6小时就不太好了。不过,如果我们折衷一下会怎么样呢?低于哪个阈值,认知功能就会出现衰退?丁格斯的研究进行期间,其同事、马里兰州银泉市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院(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神经科学部门时任负责人格雷戈里·贝伦基(Gregory Belenky),正在开展一项类似的研究。他有意把受试者的睡眠时间限定为奇数——3小时、5小时、7小时和9小时——因此,把这两项研究综合起来,就可以提供一幅更为全面的关于睡眠限制的图景。在贝伦基的研究中,睡9小时的受试者的表现,和丁格斯的研究中睡8小时的受试者非常相似。但睡7小时的受试者参与PVT时,其反映速度会下降,连续三天都是如此,然后就会稳定在低于初始速度的较低水平上。来自国家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数据显示,美国人在工作日的晚上平均睡6.9小时。这意味着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平日的思维并不像我们所能达到的那样清晰。
当然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睡眠实验室里的生活更刺激:我们会喝咖啡,会待在明亮的灯光下,会在办公室里忙于与人周旋,所有这些都是针对困倦的“反制手段”。不过,它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起作用。正如目前身为华盛顿州立大学斯波坎分校(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Spokane)睡眠与绩效研究中心(Sleep and Performance Research Center)主任贝伦基在谈及认知缺陷时对我说的:“你不会在第一天就发现它。但到了第五至七天你就会看到相关迹象。除非你做的工作不太需要思考,否则你就是在为了换取醒着的时间而牺牲工作绩效。”凡东恩也是该校的教授。
此外,目前尚不清楚我们是否可以依靠周末来弥补缺失的睡眠。丁格斯正在开展一项长期的睡眠限制和恢复研究,旨在确定我们需要花多少个夜晚来还清睡眠方面的欠债。但以往的研究显示,至少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一个晚上是不够的。
当然了,睡眠者的情况并非千篇一律:丁格斯发现,一些需要睡8小时的人如果度过了一个只睡4小时的夜晚,情况立刻就会变得很糟,而另外一些需要睡8小时的人在度过好几个只睡4小时的夜晚之后,表现才会变差。(但终究会变差。)有一小部分人——据他估计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甚至更低——可以在只睡5小时,甚至更短时间的情况下维持其表现水准,研究人员认为这源于基因方面的差异。(还有一小部分人需要睡9个或10个小时。)
人们很容易就会认为,我们可以把自己训练成只需睡5小时的人——丁格斯说我们其实做不到——或者我们天生就是只需睡5小时的人,但还是该看看凡东恩和丁格斯的研究得出的一个关键结论吧:仅仅几天过后,睡4小时和6小时的人就会报告说,没错,他们感觉有点儿困倦。但他们坚称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状态。即便是参加研究已经有14天了,他们还是说困倦没对他们造成影响。事实上,他们的表现已然大打折扣。换句话说,我们当中的睡眠不足者难以精确判断自身的睡眠需求。我们远远不像自己所以为的那样敏锐。
本文转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1年4月15日。
加拿大朱凡
微信:Frankzhufan
专注低龄留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