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种族歧视|“华人滚出澳洲“?听亲历者讲述那些曾遭遇的种族攻击

2016年11月16日 澳大利亚华人资讯


还记得澳洲人火车站当众辱骂”中国滚出澳洲“吗?


”中国佬“这样的种族歧视言论似乎我们都不陌生……


“滚回中国”


“滚回你那该死的国家!”


这回是发生在《纽约时报》的亚裔编辑身上。他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还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一石激起千层浪。


“滚回中国”后,纽约时报亚裔编辑坐不住了在《纽约时报》都市版副主编兼种族议题编辑亚裔美国人Michael Luo遭种族歧视言论之后,他在个人社交媒体分享遭遇并引发共鸣、纽约时报的网站及报纸头版刊发公开信、发起的#thisis2016 (#这是2016年)话题分享在国外社交媒体刷屏、纽约时报邀请亚裔美国人视频回应种族歧视言论……一星期之内,Luo以及纽约时报围绕亚裔美国人受种族歧视这一话题动作频频。


当地时间10月13日,NYTVideo发布了亚裔美国人的回应视频——#thisis2016: Asian-Americans Respond,视频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又一次引爆了舆论,并将这股“种族歧视”舆论波推向高潮。

视频截图


事情起因要追溯到美国当地时间10月9日,当Luo与家人朋友一行人教堂出来之后,由于他们的婴儿车以及一行在聊天的亚裔挡住了一位“穿着得体”的女士的路,女士喊道“Go back to China!”Luo犹豫了一秒冲到该女士面前,后者见状拿出iPhone称要报警,Luo走后,女士还喊了一句“Go back to your f**king country!”


当天午间,Luo在个人Twitter上连续发文,片段式地讲述了当时的经历,几乎每条都加上了话题标签 #thisis2016。


Michael Luo在该事件后发布的部分Twitter截图


Michael Luo在Twitter发布当天报纸的照片


公开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亲爱的女士:
  
也许我应该释怀,选择容忍。我们当时刚刚从教堂出来,我和家人以及一些朋友走在曼哈顿上东区。我们正找地方吃午餐,想要看看街边的那家韩国餐厅有没有位置。你行色匆匆。天空中飘着雨。我们的婴儿车以及一群叽里呱啦的亚裔挡了你的路。
  
你从不远处朝我们大声嚷嚷:“滚回中国去!”说老实话,当时我颇为震惊。
  
我迟疑了一下,随即冲到你面前。这个举动肯定把你吓到了。你在Equinox健身房前掏出iPhone,威胁说要叫警察。回想起来有些滑稽。应该是我叫警察才对吧,尤其是当我走开以后,你高叫“滚回你那该死的国家去”的时候。
  
“我生在这个国家!”我嚷了回去。
  
感觉挺蠢的。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我属于这里呢。
  
当然了,这并不是我第一次遇到种族侮辱。问问任何一个亚裔美国人,他们都会立刻回忆起在校园里被嘲讽的情形,抑或在街上或杂货店里的恼人遭遇。我在Twitter上发帖讲了事情的经过,许多人在回帖中提到了自己的经历。
  
但出于某种原因——没错,或许是和当下的政治氛围有关吧——这一次的感觉有些异样。
  
后来走回家去的时候,一阵伤感涌上了我的心头。
  
你穿着一件很好的雨衣,你手上的iPhone是6 Plus。你或许已身为人母,你的孩子或许和我的女儿们同校就读。你看上去,怎么说呢,挺正常的。但你的内心却潜藏着这样的情绪,事实上,这个国家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或许你并不知道,但你对我的家人的侮辱直指亚裔美国人日常经历的核心。我们许多人每天都在竭力应对这种无处不在的异已感。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有多么成功,和谁交朋友,我们都不属于这里。我们是外来者。我们不是美国人。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杰西·沃特斯(Jesse Watters)前些天在唐人街进行实地采访的电视片段——涉及空手道丶双节棍和蹩脚英语——之所以引发了那么多愤怒,也与此有关。
  
我的父母在共产党夺取政权前从中国大陆逃到台湾(专题),又到美国念了研究生。他们养育了两个孩子。我们俩都毕业于哈佛。我在《纽约(专题)时报》工作。算是人们口中的模范少数族裔了。
  
可我依然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不知这种感觉会不会消失。或许更重要的是,不知今天被我带在身边的两个女儿会不会永远都有这种感觉。
  
没错,网上如潮的支持令人欣慰。
  
但我的一个女儿只有7岁,目睹了整件事的她后来不停地问我妻子,“她为什么要说‘滚回中国去’?我们不是从中国来的呀。”
  
是呀,我们不是从中国来的,我妻子回答。她竭力向女儿解释你这样说的可能原因,以及人们为什么不该随便评判他人。
  
我们来自美国,她告诉我女儿。但有时候人们并不理解这一点。
  
希望你现在理解了。
  
此致敬礼,
  
迈克尔·罗(Michael Luo)


你有没有也遭遇过同样的歧视?留言讲述你的故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