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平均每年会发生逾1.4万次地震,但少于十次会造成任何破坏。虽然地震频繁,但多数不超过3级,一年只有约150次是有感地震,都是零伤亡。
汶川地震发生后,倒塌的学校的豆腐渣工程曾饱受诟病,有些混凝土结构里面,甚至用钢丝代替钢筋。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安德鲁·查利森(Andrew Charrison)说,“新西兰的建设标准、施工水平、材料使用以及建造环节中的每一处都必须有质量控制。”一旦出现问题,政府一定会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新西兰在多次的大地震中,房屋屹立不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轻型的木质结构。木结构的房屋在抗震方面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是重量轻,在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其次,平衡性优于其他结构,不会轻易发生变形,木结构韧性大,有很强的弹力恢复性,当受到瞬间连续冲击时,主体结构即使与地基发生错位也不至于崩塌。
每一次发生地震,每一次的经验都会给结构工程的技术带来重大的突破。新西兰是第一个设计出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国家,这种名为‘能力设计’的抗震方案如今被全球广泛使用。新西兰的隔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及桥梁上设置隔震减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来临时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