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汇率 - 纽币/人民币: 4.8414
(2016年11月18日)
文:发现君
来源:发现新西兰
公众号ID:Go_Kiwi
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却可以做更充足的准备,更好地面对。我们都安好,勿念~
11月14日凌晨0点2分,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地区北部(Hanmer Spring 东南20公里处)发生7.5级强烈地震。
昨夜的地震余波未平,这无疑让许多人陡增了一份惶恐与不安。人们的心都牵挂着新西兰这块世界上最后的乐土,不愿看到它在不可抗力的天灾下被摧毁,更不愿看到生活在这里善良的人们,被无情的地震夺去鲜活的生命。
尽管本次地震有7.5级,截止发稿时本次地震也导致2人身亡(一人因引发心脏病身亡,一人因旧房倒塌身亡),但地震对南岛部分地区带来的损坏并非想象中那样严重。在抗震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新西兰,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表现其实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
每年地震1万次以上
如果说提到地震的频发程度,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能与日本旗鼓相当,那就是新西兰。由于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受两板块的相互作用,地震活动十分频繁,而全球每年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它以“东北-西南”的方向贯穿整个新西兰的北岛,从丰盛湾一路向西南到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最后直入库克海峡,长达几百公里。
新西兰平均每年会发生逾1.4万次地震,但少于十次会造成任何破坏。虽然地震频繁,但多数不超过3级,一年只有约150次是有感地震,都是零伤亡。
从1848年以来,新西兰共发生22次7级以上大震。从地震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历史上大地震集中在北岛东南和南岛东北部。纵向来看,新西兰每10年左右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尽管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但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新西兰属中等地震活动水平。
1855年1月23日的惠灵顿大地震是新西兰迄今已知的最大地震,其次是1931年2月3日霍克湾7.8级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256人死亡,是新西兰历史上地震带来的灾害最严重的一次。最近的一次大地震伤亡,是2011年2月22日发生的基督城6.3级地震,因为震源浅,并且震中在市中心,导致一栋大楼倒塌,因此造成了185人死亡。
尽管在几次特大地震中出现了伤亡,但是新西兰却在历史上多次强震中出现“零伤亡”的奇迹,奇迹的发生当然不仅仅是运气好,这与新西兰的人口密度、建筑结构和法律监管力度等都密切相关。
地震不杀人,杀人的是劣质工程
像日本一样,新西兰这样地震多发的国家中,每一次的抗震都会推动工程领域的进步。因此新西兰现代抗震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好地减小了地震的危害。某种程度上,抗震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新西兰对于房屋建筑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量。新西兰的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明确规定:图纸要送交专业部门审核;施工时建筑师和设计师可在场监督。
汶川地震发生后,倒塌的学校的豆腐渣工程曾饱受诟病,有些混凝土结构里面,甚至用钢丝代替钢筋。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安德鲁·查利森(Andrew Charrison)说,“新西兰的建设标准、施工水平、材料使用以及建造环节中的每一处都必须有质量控制。”一旦出现问题,政府一定会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近些年来,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不断加强立法,例如《1963年建筑师法》、《1988年建筑师法修正案》、《1997年建筑师法修正案》、《2003年建筑法修正案》、《2004年建筑法》等详细法律法规及修正案的相继出台,为建筑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隔震技术世界领先
每一次发生地震,每一次的经验都会给结构工程的技术带来重大的突破。新西兰是第一个设计出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国家,这种名为‘能力设计’的抗震方案如今被全球广泛使用。新西兰的隔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及桥梁上设置隔震减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来临时造成的损害。
减震技术的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
木质轻型结构建筑得到推广
新西兰在多次的大地震中,房屋屹立不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轻型的木质结构。木结构的房屋在抗震方面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是重量轻,在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其次,平衡性优于其他结构,不会轻易发生变形,木结构韧性大,有很强的弹力恢复性,当受到瞬间连续冲击时,主体结构即使与地基发生错位也不至于崩塌。
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是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机构,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造价不高,较能被居民广泛接受,而且这种建筑的优越抗震性能在1987年南岛里氏6.7级地震中得到充分证明。其后,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得以全面推广,目前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
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害。
全民的抗震防震意识
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新西兰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成长,现在无论是从技术上、法规监管上,还是从国民的防灾教育上,新西兰都在尽力做到最好,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
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印制防御各种具体灾害的宣传品,其内容包括灾害的识别、预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这使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该采取哪些措施,这能有效防止恐慌情绪的蔓延,帮助大家沉着应对地震灾害。
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要继续
天灾不可避免,但人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