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与季节 • 2017NGV冬季大师展 | 黑暗时代的精神遗嘱

2016年11月19日 雅猫


Van Gogh and the Seasons  

梵高与季节

2017NGV冬季大师展


 SEE YOU AT


 DATE

4.28  - 7.09


"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

并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现在说2017冬季大师展会不会太早?


可来的是Vincent van Gogh,带着40幅油画作品、25幅素描作品,是不是该提前讲一讲?


呐,明年4月28日到7月9日,梵高就要来墨尔本开展了。


展览有个干净利落的名字——“梵高与季节”(Van Gogh and the Seasons),还是安排在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同刚过去不久的2016冬季大师展德加:新视野(Degas: A New Vision)一样,这次梵高画展的所有作品都来自海外博物馆,包括荷兰的Van Gogh Museum (最大的梵高博物馆)、Kroller-Müller博物馆。


虽然梵高的作品走哪儿红哪儿,实在不必要居心叵测地营造出“不看不是中(澳)国(洲)人”的错觉。但大概是具象化的艺术展概念更贴近大众需求,一不小心还是被“梵高不可怜、你全家都可怜”、“错过后悔一辈子”的辣眼宣传文轰炸了一波。


其实近些年奥赛、MoMA以及荷兰Van Gogh Museum、Kroller-Müller博物馆的“梵高展”越来越红,相关商业团队的运作也很成熟。不过40幅油画、25幅素描的梵高真迹能在外地做客还是很罕见的。


说梵高是艺术世界的精灵也好,说梵高是混沌初开创世纪的天才疯子也罢,只有真正站在他的画作前,我们才能感受到他对艺术、真理的热爱和尊敬,才能解开心中疑问——梵高到底是谁。


(在MoMA偶遇的中国小男孩, 看了很久The Starry Night)



 

Vincent van Gogh | 早期素描作品

梵高最早已知素描作品是他10岁时留下的《牛奶壶》。和对着石膏像、静物(扫帚、被子、酒瓶、水果)画素描的你我一样,童年时期的梵高也曾在黑白灰、明暗交界线的世界里寻找过绘画的意义。



牛奶壶 | 1862



睡着的老人 | 1873



月光下的咖啡馆 | 1878



矿工 | 1880



晚钟 | 1880



炉边读书的农民 | 1881



窗边削土豆的女子 | 1881



祖父 | 1881



播种者(致敬米勒)| 1881

P.S. 米勒是梵高最崇拜的画家

后期也创作了油画版的播种者



叼着烟斗戴眼罩的男人 | 1882



德海斯面包店 | 1882


坐着的老渔夫  | 1883年1至2月


 

Vincent van Gogh | 油画作品

到了油画这个部分,先来好好说一说梵高流派的问题。


研究学者大多数认为梵高是“印象派”那一挂的,可也有砖家把他和塞尚往“后印象派”那一挂分了去。


事情是酱紫的。。。。


以前梵高确实不玩“印象派”,暗漆漆的作品承载了他所有的艺术理想,画中人的生活苦兮兮。

吃土豆的人 | 1885


1886年,梵高到了巴黎,确实被“印象派”的小旋风吹了一把,画作也开始变得亮堂堂。


马特尔煎饼磨坊 | 1887



巴黎护城桥 | 1887


那么后来梵高就“印象派”了么?


其实也不能算作印象派,彼时“印象派”领头人莫奈都说自己已经和Impressionism分到扬镳。至于“后印象派”的说法更不靠谱,这更像是一个名词笼络了所有木有流派的画家。


So... 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梵高自己的“梵高派”


色彩明艳、对比强烈,情感呼之欲出…

深夜咖啡厅 | 1888


夜晚露天咖啡座 | 1888


笔触厚重充满立体感…


向日葵 | 1887



暮光之城 | 1890


才华并没有为他带来财富,梵高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Red vineyard》。


红色葡萄园 | 1888


可在弟弟提奥的支持下,梵高的日子也并没有“野史”中记载得那么艰难。


梵高自画像 | 1887-1888


1888年,梵高去了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租了一栋两层house。这时候的梵高已经不仅仅想做画家,他全力打造起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想让更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家聚集到一起(现在很多艺术沙龙也是这个概念)。


黄色小屋 | 1888


墙刷完了,一切都准备好,黄澄澄的小楼甚是可爱。梵高邀请挚友高更作为第一位艺术家入驻黄色小屋。入驻前高更提了个条件,“来画画可以,你弟弟提奥得帮我还债”。。。梵高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在高更正式入驻黄色小屋前,梵高创作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向日葵》。


向日葵 | 1889


灿烂的黄色,有人说这展现了梵高对生命的热情以及艺术理想,这里我们按下不表。重点是,梵高竟然在画面中签下了蓝色的Vincent字样,还异常和谐,这是灰常灰常罕见的。



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梵高心情不错。


之后高更正式住进了黄色小屋。可他的到来并没有让这对挚友更为亲密,相反,他和梵高相处得很不融洽,除了一起喝酒玩女人的时候。


普遍认知下的分歧点是高更认为绘画理应写实,而梵高倾向于加入想象、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但事实上,梵高的“好为人师”才是让高更最反感的,以至于后来高更给梵高的弟弟写了封信说,“梵高实在异于常人。他想怎样便怎样,我不便奉陪了”。


高更说走便走,决绝的心让梵高在1889年12月23日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究竟是自己割下还是高更割下,说法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自那后,梵高疯了。

梵高自画像 | 1889


住进精神病院后,梵高的画中呈现出更多扭曲的元素。


麦田里的丝柏树 | 1890



橄榄树 | 1890



丝柏树小径 | 1890


1890年初,在弟弟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梵高精神情况有所好转,并创作了这幅著名的《Portrait of Dr. Gachet》


嘉舍医生 | 1890


也有一些相当温和的作品问世。


杏花 | 1890


只是好景不长。1890年7月27日,一声枪响,37岁的梵高在弟弟提奥怀中挣扎了两天后离开人世。


6个月后,梵高的弟弟提奥也静静地睡在了他的身旁。


弟弟提奥的太太Johanna Van Gogh收藏着梵高近2000幅作品,并倾尽一生为梵高的艺术价值奔走。


这才有了今天的 Vincent van Gogh,我们见到的梵高先生。





-----------------------我是要去看画的分割线---------------------


2015年,上海“不朽的梵高”大师展被吐槽了个体无完肤。槽点无非是看不到真迹、噱头太多而诚意不足。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看到真迹呢?


美术馆的意义从不只在于“真”,放松舒展的大环境下,一幅假的蒙娜丽莎同样能让看展的人感受到艺术的美妙。


“真”又确确实实成就了美术馆的意义,任凭技巧挥洒,真迹的色彩、笔触以及专递出的情感都无法被重现。正如高更在笔记中写的,“我至今满脑子都是向日葵”。


无论你曾在哪个角落邂逅过Vincent van Gogh,都别忘了,这次他在NGV等你。



"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

并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Van Gogh and the Seasons”2017NGV冬季大师展

 
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2017年4月28日 - 2017年7月9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购票。




最后…确实很久没有更新了,亲切问候还在关注我的小伙伴们!本来说好要写Bruce Armstrong,转脸就把这篇推送献给文森特。满足了你萌的心愿,希望你萌会喜欢。







欢 迎 转 发,

请 勿 自 取。


转 载 请 戳 二 维 码 ,

联 系 雅 猫 和 她 的 玫 瑰

🌹



Wechat ID:Artmelb


长按二维码来聊天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