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后看到创作名单里有汤姆·斯卡特(Tom Scutt),你可以对综合艺术水准有所期待,斯卡特选戏的眼光好,设计也好。比如这版由他担任灯光及服装设计的《危险关系》,就有很多让人不想错过的细节。
好了今天的主角其实是一个前辈
《危险关系》的画面感总让人想起一位画家,乔治·德·拉图尔。
作为法国巴洛克画派相对小众的画家,德·拉图尔留下的传世之作并不多,比如《妓女收容所的夜灯》、《基督在木匠店里》、《忏悔的抹大拉》、《婴儿》等等,但是张张令人印象深刻。他一生的作品都在描绘神秘的明暗,画面中的夺目之处是烛光、油灯或者不可知的发光光源。
《妓女收容所的夜灯》
《忏悔的妓女在收容所》
此前绘画史上并非没有人画过烛光,卡拉瓦乔对光的处理对拉图尔也有深刻影响,但是拉图尔自成一派。他早期也创作室外画,后来他对室内、人工光线的理解和把握更为独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点:
《忏悔的抹大拉》
从题材来讲,这些作品是宗教画,也是风俗画,两者往往又彼此糅合。拉图尔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周围的环境都极其朴素、真实,富有日常生活的特色。一如《忏悔的抹大拉》(抹大拉玛利亚是新约里耶稣在凡间最为亲近的人,后人往往理解为他的妻子)、《圣约瑟的梦》,他的宗教题材也没有神秘气氛,笔下的圣母和圣经传说中的人物,有如形象质朴的农民,有一种端庄自然的美。
《圣约瑟的梦》
从画法来说,他总是会在画面中引入人工光源,极端写实地勾勒出光与影的变化。画中人物和静物受光部位明亮,背景深褐,明暗对比强烈,这也使得画面构图严谨,具有雕刻般的充实感和细腻感。这一切流露出一股神秘动人的气氛,泯灭了人工光与圣光的界限。
《婴儿》
如果再放大这些画里的光源,会看到有蜡烛、油灯之别。中世纪时期的蜡烛,多用凝固油质中间夹捻,油质多为蜡,蜜蜡和羊油是主要原料;所谓油灯,是用一个浅盘或小碗之类的容器,盛上油,碗边再放个能吸油的捻,燃伸到碗边外一端,发出细长而圆的火苗来照明。前者的美感在于可以在蜡烛烛体上边镂饰花纹,或者放置在雕刻精美的烛台之上,且没有频繁添油之累;后者的实惠在于成本更为低廉,普通人家用得多些。所以很快就形成一种习惯,小家小户用油灯,富贵人家点蜡烛。
这并非西方独有。张中行就曾在一篇写“灯”的散文中提到过,因为灯和烛通用,但是灯的流通性更广一些,所以古人习惯说“点灯”、“掌灯时分”、“上元观灯”等等。“谁复挑灯夜补衣”里,要缝缝补补的家庭肯定是要用油灯的,李商隐问“何当共剪西窗烛”,大概可以看出诗人家境还算优渥——顺便说说这个“剪烛”的动作。古时的蜡烛与现在不同,当时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使烛芯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自然地、完全地燃烧。不久之后舍夫勒尔和盖·吕萨克获得了生产石蜡硬脂蜡烛的专利,今天我们使用的蜡烛才真正诞生,晚清各种笔记小说里开始出现的“洋蜡”,指的就是这种石蜡制成的蜡烛。
不过法国大革命前夕,离石蜡的发明和19世纪中后期电灯的发明和应用都还有一段时间,人们还在幽暗的烛光中摸索。这就说到致力于复原18世纪创作背景的《危险关系》,那种屏息凝神的美,让人好想按暂停键一帧一帧拉着看。近年来佳作不断的舞美和服装设计汤姆·斯卡特(Tom Scutt)大胆采用了烛光作为整个舞台的照明,舞台上方点着蜡烛的五盏水晶吊灯和演员身边点缀的蜡烛,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同时散发昏暗暧昧的色调,帮助人们理解这部戏——戏中人“一直在黑暗之中寻找彼此”,而观众“一直在黑暗之处偷窥舞台”。导演乔西·洛克盛赞舞台和剧目所营造出的“世纪末质感”,大概指的也就是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贵族们仍在挥霍着他们拥有的一切。
一切美的事物都与我们有关
Tom Scutt
当今英国最伟大舞台上最年轻的舞台设计师之一
代表作包括
《查尔斯三世》(获奥利弗奖)
《星座》(获《旗帜晚报》戏剧奖)
《美狄亚》
《蔚蓝深海》
刚刚获得《旗帜晚报》最佳音乐剧的《耶稣基督万世巨星》和《危险关系》等等
NT Live本周排期
中间剧场
天窗 11月26日 14:30
欲望号街车 11月26日 18:30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一仆二主 11月26日 14:00
广州大剧院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 11月26日 19:30
成都峨眉1958电影城
欲望号街车 11月27日 16:30
杭州九五剧场
奥赛罗 11月26日 18:30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 11月27日 14:00
新竹大远百威秀影城
女王召见 11月23日 19:00
台中新时代威秀影城
女王召见 11月23日 19:00
台南大远百威秀影城
女王召见 11月23日 19:00
高雄大远百威秀影城
女王召见 11月23日 19:00
台北信義威秀影城
女王召见 11月23日 19:00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是英国国家剧院自2009年开始的一个开创性项目,旨在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英国以及全球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2015年,该项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手打造、登陆中国,并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公司独家发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鼎力支持。您可以依据文末各个放映场地的联络方式获取售票信息。关注“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全球好戏,尽在眼前!
微信:ntliveinchina
微博:英国剧院现场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全文”跳转至购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