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

2016年12月05日 美国留学日报



我不大确定———这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一直到,反复确认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时,才觉得自己运气真好。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大学毕业时,爸说:“你一定要念一个硕士学位。不用念博士,可是硕士是一定要的。”


为什么“硕士是一定要的”?我没问。


爸爸对我的要求非常少,所以一旦他开口了,我都很“上道”地照单全收,当然,也因为硕士大都很容易念,选个容易的科目,常常可以在9个月内就拿到硕士。


博士就麻烦得多,要是不幸遇上贪图廉价人工的指导教授,想把研究生一直留在身边帮忙,那一个博士学位耗掉你十年以上,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就很安然地接受了爸的指示。


“没问题,一个硕士。”我很有精神地复诵一次,好像柜台后的日本料理师傅。


“而且要念一流的学校。”爸进行第二阶段的指示。


“没问题,一流学校。”师傅复诵客人点的第二道菜。


我当然很同意“念一流学校”的想法。




大学四年,整天听我有学问的好友阿笔不断告诉我西方最厉害的几间大学,到底都厉害在什么地方:柏克莱待了多少个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又完成了什么手术、德国的法学博士和美国的有何不同、牛津的研究生吃晚饭时要穿什么、康乃尔的研究生为什么自杀比例最高……聊的都是这一类的事情。


对于在台湾各种烂学校混了十几年的我们来说,没事就把这些知识神殿的名字,在牙齿之间盘弄一番,实在是个方便又悲伤的娱乐。就像两个台湾的初中男生,翻看着《花花公子》杂志拉页上的金发兔女郎,夹杂着向往和民族的自卑。


爸对学位的指示,已经清楚收到。“一流学校,硕士就好”。轮到我对爸开出条件了。有风格的料理师傅,是不会任凭客人点什么就做什么的。客人可以要求吃生鱼片,可是有风格的师傅,会决定此刻最适合做生鱼片的,是哪一种鱼。也就是说,你点归你点,未必吃得到。


“爸,我只念我想念的东西喔。”


“可以,不要念太多就好。”


爽快。这是爸跟我随着岁月培养出来的默契。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不过,老实说,“我取我需”的状况,似乎比“爸取爸需”的状况,要多那么一两百次吧。


我想念的东西,对一般的台湾爸妈来说,似乎有点怪。


我想学———舞台剧。


还好我爸不是“一般的台湾爸妈”。


从小到大,爸从来没问过我:“这有什么用?”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我们这个岛上,最受欢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这有什么用?”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哈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最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


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爸买回家里一件又一件动不动就摔破的瓷器水晶;妈叫裁缝来家里量制一件又一件繁复的旗袍;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没有的大菜;一圈又一圈堆倒又砌好的麻将,从来没有半个人会问:“这有什么用?”


“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这些才是整天会被问到的问题。


长大以后,越来越常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


我不大确定———这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一直到,反复确认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时,才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爱情,光荣,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禁得起反复追求。


蔡康永


蔡康永,1962年3月1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本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中国台湾节目主持人、作家、设计师、演员、编剧、导演 。

1990年开始参加电影制片及编剧、影评的工作。1996年主持第一个节目《翻书触电王》,1998年主持的名人访谈节目《真情指数》获得第35届台湾电视金钟奖 。2003年凭借主持的节目《两代电力公司》获得第38届台湾电视金钟奖娱乐综艺节目奖 。2004年与徐熙娣搭档主持综艺访谈节目《康熙来了》,深受观众喜爱,2005年夺得第40届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奖。7度主持金马奖颁奖典礼。蔡康永出版过《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多本著作,2011年荣登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0位。

2014年正式进入内地,参与爱奇艺独播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奇葩说》,并担任奇葩团长。2015年10月,蔡康永微博宣布退出康熙,称想做出些改变。


点击“阅读原文”,1分钟在线免费评估

我们将为您选择最适合您的院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