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偏见,
留给他们的就是无限。
···
最近一段时间,
一部公益短片
《Be A Giver》感动了很多人。
不论哪个年代,
社会总对年轻人
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
就像对待当今的90后,
人们也会给他们打上
自私、脑残、毫无责任感等标签。
当90后满怀豪情地渐次走入社会,
却发现一个冰冷的现实:
学历低、没经验···
谁也不欠你一个机会!
做一个简单实验。拿着几份求职简历,为了公平起见,全部遮住姓名,递给台湾企业界的各位大佬。
第一份求职简历A先生,
成绩好,学历很漂亮,
却因为没什么工作经验,
被大佬们集体否决。
“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履历”
“我不会用他”
“最大的弱点,坦白讲,
就是没有工作经验。”
第二份求职简历,
B先生,年轻,25岁。
工作经历丰富。
做过美容汽车的洗车员
还做过面包学徒
菜市场学徒
却因为只有中学学历,被否决。
“他的学历没有竞争力”。
“这样的人,
都不喜欢。”
“以他的学历跟经验,
第一瞬间基本上,
我就会刷掉了。”
第三位求职者C比较特别,
虽然统称为C,
递到每个大佬手中的简历却完全不同。
但同样因为种种原因,
被无情拒绝。
“这份简历很普通,
而且有一点很奇怪,
29岁,才工作不到一年。”
“三万二(台币),
偏高,她才刚毕业。”
“他简历有一个很吓人的地方,
他每个工作,都是工作一个月。”
就凭这一张简历,
就完全可以抹杀一个人。
但当把遮住名字的贴纸撕掉,
大佬们却完全傻眼。
A先生
“李安?”
“就是我们拍电影的那一位吗?”
“他到33岁的时候,
实际上没有什么正职工作?”
B先生,吴宝春
首届世界杯面包大师赛
欧式面包组世界冠军。
而C的身份,
更是让各位老总···
“这个是···我朋友的小孩”
加载中
“我很诧异,
我不知道他换工作这么多。”
采访者问:你应该认识吧?
副总一时有些磕巴地说:
“我最好的兄弟啊”
那个要求薪资3万2的姑娘,
“名字是我家女儿···”
这个巨大的戏剧性反转,
让各行业的大佬
瞬间明白了一个问题。
“那个东西(以后的才华和潜力),
都是在这里(简历)看不到的。”
当被问及
“你还会这样看一份简历吗?”
有人摇头说“不会”
有人反思到:
“我们要求的时候有点严苛”
有人则说
“以后招人的时候,
是不是该把小孩叫过来,
跟他聊聊看。”
还有人则回忆起初入职场的经历,
“我26岁时,
面试我的那个主管可能也没想到,
我现在会是这样。”
这仅是几个个例,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大器晚成的人,
“前贤多晚达。”
但往往这样的人,
容易因“资历浅,没经验”
而被轻易抹杀。
为何不做一个Giver(给予者),
去激励引导他人,
少点批评与判断,
多给年轻人一些成长空间?
有人说:
25岁,是成熟的转折点,
并列出一系列要做的事给你看,
但默默无闻的25岁又如何?
只要踏实向前,一切都不会很晚!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