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那么多,为什么还要结婚?

2016年11月18日 发现新西兰



今日汇率 | 新西兰元/人民币: 4.9429
2016/11/18 5PM 更新
以上汇率信息由CFG·铭源金融提供
官方微信: mingyuannz | 电话: +64 9 3599898





编者按:一夜之间,朋友圈被林丹出轨事件刷屏,一位“模范丈夫”跌落神坛。“出轨”这件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处处在发生,美联社的一组数据表明,在一生所有的亲密关系中,至少出轨过一次的男性和女性都超过50%。令人乍舌之余,我们不禁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出轨如此容易发生?婚姻真的有“保质期”吗?


作者 | 卢悦


婚外情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出轨渐渐成为社会的风气?


 关于出轨,有一组来自美联社的数据,的确很惊人:


  •  在一生所有的亲密关系中,至少出轨过一次的男性和女性都超过50%。

  •  41%的已婚伴侣中,有一方或双方承认有过身体或精神出轨。

  •  22%的已婚男性婚后至少出轨过一次,14%的已婚女性婚后至少出轨过一次。

  • 同事是出轨的高频对象(14%的已婚男女和同事有过性关系);出差则是出轨的好时机(35%的已婚男女承认在出差时有过外遇)。

  • 假如可以永远不会被发现,有74%男性表示一定会出轨,68%的女性表示一定会出轨。

  • 一段婚外情的平均持续时间是2年。

  •  当然,也有一个值得深思的数据:在婚外情被戳破之后,有31%的婚姻持续了下来。


图注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着你爱的人爱上了别人


需要:婚姻是有有效期的


看了这个数据,你大概会有一些唏嘘之感。


我是做婚姻咨询的,从我的案例来源中,几乎有90%以上的咨询案例都是和婚外情有关。


我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现在婚外情的人这么多啊?为什么人非要婚外情不可呢?


我往往会回问一句:那么人为什么要结婚呢?


提问的人往往会这样回答:


  • 因为年龄恐慌而婚:我也不知道,我妈逼得紧了,我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一着急就赶紧找了一个差不多就嫁了。否则我不就是老姑娘了吗?

  • 因为快乐和好玩而婚和他在一起太有趣了。

  • 因为物质需求而婚:他很有钱啊,有房有车,我可以少奋斗十年,就可以拥有很多物质基础啊。

  • 因为安全感的需要而婚:有他在,我晚上就不用害怕有人破门而入了,有他在,我的工作有了麻烦,可以找他帮忙了。

  • 因为归属感而婚: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可以让我觉得这么大的城市有一个为我点亮的窗户,我不是孤单的飘零的人。

  • 自尊的需要:有了这样高富帅的老公,我可以在朋友圈成为女王,我会让我的那些小姐妹们羡慕到吐血!

  • 因为精神上,我想有一个人真正的懂我我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心灵相通,成为真正的soulmate,可以一起面对生命的种种脆弱,完成一生的修炼。


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需要”。


人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需要进入婚姻的。


需要就像是食色性一样,它是有“有效期”的。


需要有产生的一天,也有消灭的一天;有满足的一天,也有缺失的一天;有存在的一天,也会有变化的一天。


它就像是我们的胃一样,始终是在变化中的。


既然它在变化中,也就像是凤梨罐头一样,始终是有过期的一天。


比如,当一个糊里糊涂被妈妈逼进婚姻的女人,发现婚姻虽然给她一种“正常人”的感觉,但却发现代价是充满了痛苦的争吵和压抑的憎恨。


比如两个过家家玩得很开心的伴侣,进入婚姻后,发现婚姻这个游戏实在难度太大了,两个人都陷入到迷茫之中。


比如当因为安全感而进入婚姻的人,发现虽然这个人给了我很多安全感,可是这和养一条会赚钱的狗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这条狗还会咬人,他根本不解风情。


比如一个男人虽然给了这个女人一个家,但除了她作为已婚女人的名分和对方作为丈夫的身份以外,她和一个寡妇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这个女人虽然有光鲜的外表,但大家渐渐发现,她的朋友圈里炫耀的,都是她的包包、孩子和自己,老公去哪了?



图注:对此我什么也做不了。


失衡:婚姻这笔买卖划算与否的标准就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才能显现


婚姻就是一头狼,你喂饱了它,它会冲你摇尾巴,像狗一样忠诚;


你喂不饱它,它不会跟你客气,它会反过来吃你。


没有猎人那把刀,小红帽的结局就是两个字:去死。


比如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战争中的小女孩,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跳出火坑,赶快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可以拥有一个可以供她理想化的爸爸一样的男人,或者拥有一个温暖的接纳她,保护她的妈妈式的暖男。


她遇到了一个同样从小就被父母疏远,感觉到自己对父母就是一个累赘,无足轻重的男人,这个男人最擅长的就是假独立假装一切都不在话下,他从小就在很多亲戚家寄宿,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隐忍不发,委曲求全,此时,他遇到了这个渴望父爱或者渴望母爱的小姑娘,他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于是他就对她呵护备至。


他们俩的情感合约是:


女人需要被爱,来补偿她小时候被剥夺了爱的痛苦。

男人需要爱,以此补偿他小时候被认为自己毫无价值的痛苦。

男人给女人爱,可以得到价值感;女人可以由此弥补小时候被剥夺了爱的痛苦,感觉到被娇宠的快乐。

这个情感合约成立的时候,双方的爱当然是满足的,充满生命力的。


但是,当男人的事业开始发达,他的很多价值感可以从事业中获得的时候;当女人开始成为人妻,发现要承担很多成人的责任的时候,情感的合约遭到了挑战。


男人不那么需要价值感了,因为他的需要被极大的满足了。


而女人则还需要很多娇宠,她根本不想做成人,她甚至可能暗暗嫉妒自己的女儿可以从丈夫那里获得爱——她小时候被剥夺的痛苦,就会再次经历一遍。


一方不需要了,另一方面反而需要更多,更重要的时候,此时,这个男人开始产生新的需要了: 我现在在亲密关系中,为别人付出拥有价值感,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现在也想做一个孩子了,我不想老是被别人吸血了。我希望我的老婆可以关心关心我,我也想在关系中,找一个真正爱我的妈妈或者可以给我提供方向的爸爸了。


而此时妻子还在为她不能充分享受孩子的权利感到不满呢:以前你工作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你生活的重心是我,现在有了事业、有了孩子,我只能在你的世界占不到1/3的份额,不行,我要你给我更多!


这个时候,这笔买卖就开始失衡了。




解决方案:劣币和良币,谁驱逐谁?


什么是做买卖?四个字:“讨价还价”


什么时候买卖可以做成呢?

大家都觉得划算的时候。

有人说婚姻不是买卖。

对不起,在人类的历史上,婚姻几千年来就是买卖。

直到最近半个世纪,中国人才开始不能买卖婚姻,就是今天,穷乡僻壤依然有拐卖婚姻的存在。


但我想问婚姻神圣论者:婚姻不是买卖是什么?

或者干脆问:买卖是什么?

买卖就是能量守恒,谁也别占谁便宜。

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买卖。

那么不公平的是什么?强买强卖,偷盗窃取。这些都是占便宜。


人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就是两种:一种是买卖在一个游戏规则之下进行的能量交换;一个是偷盗窃取,欺行霸市,就是不讲游戏规则进行的剥削和剥夺。


这个世界上看上去最不公平的买卖就是婴儿和妈妈的关系,妈妈好像是纯粹的付出,婴儿好像是纯粹的享受,但婴儿也有代价,比如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妈妈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价钱的,都是要有代价的,都是需要能量的平衡的。


但人类总有一种幻想:发明一种叫做永动机一样的机器,可以不需要任何能源,就能无穷地运动下去,为我们提供便利。


这种幻想在情感中,也会出现童话和传奇,希望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爱我,而且这种爱亘古不变。


在生意场上,最终拼的,就是谁更能禁得住不占小便宜吃大亏。


在情感中,也如是。



图注:我迷失了自己。


当我们发现在情感中遇到了需求不平衡的时候,怎么办呢?


比如卖酒的,为了拼业绩,就往酒里面倒水,甚至更有甚之,干脆往乙醇里面灌水,这样做的好处是最短的时间里你赚了最多的钱,而且成本貌似最小,但时间长了,你的声誉差了,最终大家都会远离你。


因为你生与斯长于斯,你和周围的人的关系是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的,打断腿也连着筋,在一个熟人社会里,为蝇头小利而丧失人品,那成本太大了。


但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我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赚了钱就跑,我和这个地方不发生任何联系,在熟人社会里,远亲不如近邻,在陌生人社会里,近邻不如网友或者陌陌亲。


于是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盛行欺骗、剥削,因为在陌生人社会,信用是靠政府和中间组织以及信仰维系的,而在中国,信仰就是实用主义,一旦它失去了实用价值,比如家族开始失去了保护伞的时候,人心就迅速的败坏下去了。


婚外情也是这个文化的一个呈现。


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两者为何不可兼得?家里红旗倒了,实在太麻烦了,可是扶着这个红旗太麻烦,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冲突文化呢?在我们的历史中,中国人是最擅长不解决问题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比如说上文中所说的那对夫妻,男人想要得到女人母性的关怀,他不想老是在关系中总是扮演爸爸。女人还没有当女儿当够,她不愿意承担成人的角色,更不愿意承担母性的角色。


他们的核心需要已经无法匹配了,但他们知道该如何解决吗?


在他们的武器库里,有解决的武器吗?在他们的药方库里,有对症的药方吗?在他们的思想世界,有化解夫妻问题的工具吗?




中国人的婚姻文化里,解决问题的药方就是就是两个字:“忍”和“转”


女人往往会“忍”,所以会有那么多学佛的女人,她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我,放下欲望,放下婚姻,融入天地,随便老公怎么出轨好了,我连性欲都可以舍弃,我连情感都可以不要,你出轨又能耐我何?


“转”转移)往往是男人的套路。男人的内心有一个妈,妈往往在婚前是有一个的,婚后往往就变成俩妈,妈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安稳和静止的生活,这对男人很重要,但同时男人还想到外面冒险,在纯粹的妈妈的世界,男人害怕会日益成为胎儿了,于是他就想要突破,于是再找一个小三儿,这好像让他感觉是个男人。


但是很不幸的,这个三儿也会被他慢慢变成另一个妈。于是他只好暂时舍弃了这个三儿,然后再寻求另一个成为男人的机会。


忍和转移都不是迎难而上,都不是解决需要的满足,而试图消除自己的需要或者将自己的需要外包,这种婚姻文化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没有方案。


就像是一个人饿了,你跟他说,你冬眠吧,降低你的新陈代谢,你就不饿了。可是冬眠虽然降低了新陈代谢,总有惊蛰的一天吧,难道你要永远睡去吗?


或者你跟她说,你赶紧喝凉水吧,把你的肚子撑满了,就不饿了。可是水总要排泄出来的,然后呢?


在过去的年代,解决方案就是给女人裹脚、取消经济权,变成男人的宠物,这样女人连人权都没有了,当然只能忍了。


解决方案就是让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地娶甚至把青楼当成中国男女诞生真正恋爱的地方。不信你看看中国男人在古代给自己妻子写了多少诗词歌赋,那些传世名曲,大多都是情真意切地写给青楼歌姬的。


现在呢?女人有了人权了,而且忍了也没有人给你颁发贞节牌坊,忍字诀只能让你失去更多。



男人呢?知道如何在婚姻中经营感情吗?


过去的父母懂得吗?


我们都羡慕钱钟书和杨绛,要知道,中国人过去的婚姻文化都比现在强,因为那时候,还是起码有一些信仰的。陈丹青说过,五零后和六零后一代所遭遇的是这个时代最毁灭性的伤害。


真正的毁灭不是战争,而是文化的灭绝,就像是宋代时期的西夏国,你可以屠城,但你无法杀死所有西夏人,但有一个办法可以消灭西夏人的精神,蒙古人消灭了西夏人的文字,西夏人就不存在了。文明的毁灭是最终极的毁灭。


中国的文明,就在五零后和六零后这两代人开始被文明腰斩了。


我们的文化失去了信仰,我们的婚姻失去了三观,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在一个游戏规则里。


我们不知道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合作的可能。


当我们的需求无法平衡的时候,我们想到的首先是毁灭而非合作,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上纲上线的战争,而非坐下来一起探索更好的发展的空间。


比如上文那对男女。他们都用孩子或者父母的视角看待冲突。

孩子的视角是:你为什么不给我?

父母的视角是:我凭什么要给你?


孩子说,我很惨啊,我很饿啊,你不给我,你就是恶魔妈妈。

父母说,我很累啊,我很饿啊,我再给你,你就是恶魔孩子。

其实双方都是一丘之貉。


因为他们不敢离开这样的“母婴”世界。


母婴世界就是我对你很重要,你对我也很重要。但这样的境界,在孩子1岁以后开始三翻四坐八爬,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就要开始破灭了。


我们会日益发现,你对我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对你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面对分离和丧失。


很多婚外恋中的被抛弃一方说:你为什么不离婚以后,再谈恋爱?为什么要脚踩两只船?


因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创伤,让我们在分离期遭遇了太多的苦难,我们很难有真正充足的母爱,让我们可以内化于胸;也很难有充足的父爱,可以让我们外化于世界。


在婚外情中,我看到太多的出轨者恐惧自己的欲望会毁灭自己的家族,毁灭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以及自己的妻子。他把自己的欲望看成是毁灭他自己世界的敌人,可是他最终还是被其征服。


被出轨者发现:离开这个婚姻和家庭,自己就像是没有躯壳的蜗牛,或者没有皮肤的烧伤者,离开地球的人类,在无声的世界,如陨石一样飘行,她无法确定自己在精神层面可以活下去。


在一个创伤的文化中,“自我”从来都不是被鼓励的。


相反,在这种创伤中,“自我”是足以威胁这个种族存在下去的。


我是70后,小时候,直到了小学四五年级,这个世界才有了更多的颜色,我记得小时候的世界,人们穿着都是灰、黑、蓝,都是一模一样的工作服,无论男女。


那个时代,你必须成为蚂蚁,消失于人群中,才会有足够的安全。


而今天的街头,你可以偶尔看到乡下来的妇女,还穿着三十年前的服饰,恍如穿越。


在这个时代,欲望被无数广告、传媒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出来,但“自我”却一直没有得到鼓励。



比如最近的高考题居然以“老腔”为题,我知道意识形态上,官方试图让人们重新和过去的文化连接,可是让现在的00后们写这个连70后生人都觉得陌生的东西,这不是荒诞是什么?


在当下,有那么多的社会问题,那么多的可以讨论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去回顾一个几乎已经灭绝的文化?


这就是中国人传统的思路:过去总要比现在好。


所以西方人要穿越,一般都穿越到未来而中国人喜欢穿越到过去。


出题的人,有没有关心过,这些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吗?


出题的人,如此自恋,他知道现在他生活在什么世纪吗?


出题的人,到底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懂得老腔这门艺术,对中国人来说,可以起到什么伟大的作用呢?懂得老腔,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解决问题的文化,在中国至今都几乎还是一种文化上的潜意识的禁忌。

说这个和婚外恋有关系吗?


当然,一个不鼓励自我的社会,一个总数压抑和转移而非解决问题导向的文化,一个总是看着过去而非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孕育出来的,就是过度负责和不负责任的人。


因为我们在过去的文化中,没有从拥有自我获得什么益处,相反,我们从“孔融让梨”的文化中,从丧失自我,以他人为中心获得了好处,所以我们都会以我们的欲望为耻,以我们的需要为罪,我们把不解决问题视为美德,我们把“心机婊”视为情商高,或者让直男癌王思聪这样的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这样的文化,如何能诞生有承诺有勇气愿意在婚姻中成长的人呢?



图注:一段真正的爱情故事是不会结束的。


那么真正的方案是什么呢?


还是文中的这对男女,也许在他们的关系还没有走到破裂的时候,男人可以跟女人说:我的确有想离开你的愿望,因为我现在对情感的需要已经改变了。我以前很享受为你服务的快乐,因为这种服务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价值,被需要。在我过去的成长经历中,我一直感觉到是家里的累赘,我的父母以养我为苦,我很痛恨不被需要的感觉。


我发现,我为你的付出,其实是想要挽救我的痛苦——我是没有人要的,我希望我变得很重要。


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不再需要弥补这种痛苦了。


因为我想我真正缺少的是一个成熟的女人对我的平等的理解,或者在我痛苦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可以给我安抚。


如果有这两个部分,我会依然享受这种为你付出的快乐。但我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在这两方面给我这样的爱,但如果没有的话,恐怕我们的关系就会出现重重危机了。因为我发现当你不断跟我要爱,而我不断付出的时候,我就开始恨你了,因为这种不平衡就像是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不愿意给我买冰棍还要我学习好,供他们跟邻居夸耀一样。


我特别需要有一个人可以和我谈谈这个部分。



可惜这些话,往往是一个男人出轨以后才有可能跟女人谈的,很多女人说:如果丈夫在他们关系中出现裂痕的时候,就和她谈,她一定可以调整的,她只是不知道,他其实在内心原来有这么多过去的伤。


这个女人也可以跟这个男人说:我一直都幻想有一个好爸爸保护我,一个好妈妈来爱我。我发现我在我们的关系里,我完全变成了一个婴儿,我好像永远都要不够,我现在开始明白,其实我一直不相信,不会有人真正地爱我,所有人都会离开我,我根本不值得别人爱我。


我太害怕这些话了,所以我就会非常恐惧地想要控制你,让你不会变成我心里的那些话。可是就算是你给我很多爱,可是我内在的最核心那部分还是不快乐。


我想,我真正需要的是,面对那句话。我需要有能力承受那句话,因为我发现那句话正在毁灭我的一切。


我的所有的防御最终只能让它更快地变成我的宿命。


也许我可以和你谈谈我内心的恐惧,如果我们可以一起谈谈这些恐惧,也许我们的生命会更放松一些。


很多的男人会发现,当女人可以这样表达她们内在的深层的恐惧以后,他也可以尝试着谈谈自己对脆弱是多么的恐惧,他们恐惧妻子的脆弱,但其实他们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婴儿的脆弱。


这个男人可以哭着说,当她在他发烧的时候,守在他身边,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发烧,妈妈忙着工作,把他一个人锁在房间里的,他在黑暗中哭泣的场景。


而这样的孤独和荒凉,也可以激发出这个女人她过去的相类似的经历。她可以温柔地抱他,她发现,当他们可以互相分享脆弱的时候,他们释然了,放下了,可以更亲密地在一起了,因为这些脆弱,他们可以更有力地连接在一起了。


真正的真实的依恋就由此发生出来了。


这就是创伤治愈的过程。


它最需要被看到,被温柔,但有力的触碰,需要被理解,被懂得,被分享。


而当这样的共鸣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被创伤隔离于人世之外,而可以作为群居性的动物,重新回到人间。


这就是情感的归宿。


最终,情感终于是可以得到继续深入的发展了。


只是,我们的社会还在转型,起码,我们的欲望被释放出来了,当然也被过度的刺激出来了。


但真正强健有力的自我,还因为没有足够有力和温暖的触碰而发展出来。

也许,我们的文化正在慢慢地修复它的创伤。


而我们,可能就是亿万的白细胞之一吧。

图注:吻她的正确方法:推她靠在墙上,握住她的手举过头顶,亲吻她,让她觉得你是认真的。

···

本文作者:卢悦,公众号: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女性心理健康与成长专业平台。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联系原作者。


中国姑娘, 请远离那些比渣男还垃圾的外国 Loser

90后美女的"零垃圾"生活火遍全球!

被家暴后,她出了一个美妆教程……

做好准备!新西兰这些地方即将要惊艳全世界

回复以下关键词收看更多实用信息

移民 | 签证 | 交规 | 入境 | 奥克兰 | 皇后镇 | 罗托鲁瓦 | 惠灵顿 | 基督城 | 但尼丁 | 怀卡托 | 南岛 | 北岛 | 国家公园 | 高尔夫 | 入境卡 | 驾照 | 交通 | 大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