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 我从留学文书中,讲申请人特点的平衡取舍。 每个人都有很多特点,在准备留学文书中这些特点都要服务一个目的,作为你申请的支持证据。但是在整理材料时,经常性的我们会发现有些经历,比如:实验、实习、分数、论文、交流等等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精彩。如果一带而过就显得有认为堆集经历的嫌疑,就会让文章缺少应有的主次感,会无法让你的申请文书脱颖而出。
这里,我引用道德经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无论什么样的经历,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的经历,多事浑然天成为一体的。而这些经历所反射的,那个不清晰的不好描述的感觉,就是我们要在文书中突出的。 就像引用中写道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学生的品质也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你的特质你的追求,就是你的道。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你的文书就只有一个目的,让录取官明白并认同你的道,如果能被你的道折服,那恭喜,录取就是稳妥的了。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唯一的,不可改变的, 时刻体现的,可以被观察到的。这对于定位文书的核心有着完美的应用。 你去参加奥数、你去参加课外学习、你追随名师、你参加全国竞赛,这些经历放在一个学生身上固然非常闪亮,但是我们看到了光,甚至是耀眼的光,可是这个光晕之下,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呢?真正要表达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能看到的。有人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蒙娜丽莎的笑容,也有人说大师所作的佛像,你无论站在那里都感到佛陀在看着你。如果只是从艺术的来说,这就是选择了合适的技法以及何时的角度来展现。在文书中,这就是一切架构的基础。因为你要在文书中涵盖什么材料,都必须能为这唯一的目的而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从你的核心点看到,你做提供的这段经历,是会必然经历的。所经历的是必然要经历的,而要达成的是曾经的经历的延伸延展,如果能看到这样的关系,最开始的目的就达成了。而这,就是“可以为天地母”。
我经常给学生讲,申请文书的准备,实际上就是讲故事。你有十几年的经历想要讲给录取官听可他就只有几分钟,那就要讲重点的,要讲有趣的。要有条理,要有故事性,还有合理,可信。
在准备你的文书的时候,如果太过于在意院校的要求而一味的在文书构架上迎合,很容易就失去了自我。有的大学会给你一个小的案例或是提出若干的问题,尤其是在MBA类申请和TOP30美国本科申请中最常见到,让你对案例分析或者是问题的回答。如果你过于专注于回答和解析,而忘记了回答问题的你的展现,那么你的答案和别人会有多少区别的?申请文书的角度一定是主观的,学校给你一个机会来展现自己。如果学校想看到的只是客观的,那直接看你考试成绩好了,还写什么申请文书呢?所以,如果你的解答并没有太多你的想法,并没有太多的由于你的经历你的背景、你的“道”所影响才回答出的,那这个答案就太干了,没有味道, 也不会为院校所喜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最初的目的出发,你有过许多经历,而这许多经历,又调整了你最初的目标,让你从中学习。但到最后你发现,初心未失。这就是道法自然,一切的生生灭灭都是互相关联的。一个要学习传媒学的学生去到山里支教,为什么?去到尼泊尔义工,为什么?在企业里打杂,这样的种种经历又能为你的目标起到什么样的支持?所以说,在你准备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要考虑这和你的初心一样吗?你的道可以在这里贯通吗?
但是,道无处不在。就算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把你可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也不需要懊悔。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为你的目的而支持的。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和申请的专业联系上关系,这是因为我看到了你的道,就能从你的所作所为中找到道的痕迹。 道法自然,处处都是道。
【我是邵老师,可以通过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 go2canada、微信号 18001399862、新浪博客(华旅留学邵雨青)或者关注花椒直播:“加拿大的邵老师”(花椒ID:37448264) 来获取更多的加拿大留学文章及信息】
【本文章由世纪华旅留学邵雨青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在没有注明作者和出处的情况下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