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怼万达暗讽叶宁还埋怨两位王总,只因这些人耽误冯小刚挣大钱了

2016年11月21日 腾讯娱乐


本文由腾讯娱乐原创,微信号:txent



和王思聪互怼的第二天,《我不是潘金莲》首日票房近7000万,上座率23.9%,成绩很不错,在上海出席《我不是潘金莲》路演的冯小刚果然又有底气开怼了。只不过这次除了继续怼万达“由于和华谊兄弟这两家公司的恩怨和矛盾,报复到了导演的作品上了”“暗地里下黑手”,还把华谊两位王总给卖了!他爆料:“我们生活中90%的人受了委屈采取的是什么?忍。王中军、王中磊采取的方式也是忍。”“王中军因为害怕跟万达的关系闹僵,特意跑到王健林那去赔礼道歉,但是人家没给他这面子。”看到这吃瓜群众真的是“大吃了一斤差点噎着”,什么情况?怎么就把队友给卖了?而且,华谊不是也应该和冯小刚一样,浑身抖擞和万达宣战吗,怎么画风一变,就怂了呢?


王中磊、冯小刚、王中军


其实,细细揣摩的话,这绝对不是冯小刚忽出昏招,除了明着怼万达,字里行间对叶宁的不满,对华谊的不满,早在第一篇“战斗檄文”中就已经开始铺梗了。把叶宁讽作“小墙皮”,把华谊讽作小公司,乍一看是贬低自家人装可怜,把万达塑造成欺负人的恶霸形象,其实是真的连自家人也一块吐槽了,尤其对于因为叶宁的原因连累《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而非常不爽。


小钢炮的战斗檄文其实很“经典”

明怼万达,暗讽叶宁和华谊


不爽叶宁的理由就不复盘了,冯小刚的态度,也在“小墙皮”“一小撮土”中体现得很直接了。从叶宁的角度补充几句吧。被冯小刚的分身“潘金莲女士”赠予外号“小墙皮”的叶宁现在想必十分郁闷。还在万达的时候,是带领五洲发行崛起、曾被王健林在员工大会上单独点名表扬的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不愿在万达的大民企的体系中一直做一个高级打工仔,叶宁带着精英团队和项目空降华谊,刚刚准备施展大业,重建华谊的发行团队,就遭遇了内忧外患。外患已经被成为老爸最佳代言人的王思聪开口坐实了,因为对有竞业限制协议在身的高管出走“不悦”,万达院线就是乐意用降低华谊电影排片的方式给予惩戒。内忧更隐晦一点,据业内人士透露,叶宁空降华谊后其实并不处处受到欢迎,毕竟华谊的发行团队已经疲软了太多年,即使叶宁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使枯木逢春的。


从万达跳槽到华谊的叶宁


而对华谊和俩王总而言,冯小刚的情绪更复杂一点。这仨从1998年就开始一起拼搏过来的兄弟,在大家心中早已是一个捆绑得紧紧的命运共同体。即使冯小刚成立美拉影业,大家仍然习惯性认为他就是华谊的导演。因为见了太多他们一起上阵杀敌的样子,就没有人想过,王总和华谊有一天会不站在冯小刚这边。然而,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互怼第一晚,王中磊在参加华语传媒大奖时就对媒体表示“希望每部电影结果无论怎样,都不要被电影之外的因素干扰。希望今天发生的事和今天的雾霾一样,被今晚的西北风吹走。”把冯小刚掀起的风波比作雾霾,语气里尽是无奈,看来上午的助战,一开始内心就是拒绝的。第二天,王中军又被冯小刚本人坐实,曾为挖角叶宁事件向王健林道歉,“但是人家没给他这面子”。这个料的劲爆之处在于,不仅让王中军颜面扫地,还把华谊业绩衰落的形象给坐实了。不论两位王总心情如何五味杂陈,这些足以说明,两人并不想得罪万达,因为他们深知,今时今日,话语权已经不在自己手里了。


对手太强大,兄弟帮不上,孤军奋战的冯小刚能不气吗?不过,冯小刚真如他自己所言,只是因为作为导演,看到作品受了委屈不能忍,才冲动地发了一篇语气酸腐的战斗檄文吗?只是因为六爷上身,替同行郑钧的《摇滚藏獒》、文章的《陆垚知马俐》,之后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管虎的《八百壮士》打抱不平吗?


檄文刚出来时,冯小刚被吃瓜群众嫌弃不懂在商言商。可是,回想一下,万达任性看低《我不是潘金莲》前景时,被冯小刚怼作是在置股民的利益于不顾。这是多么有理有据的一句话啊。想想也是,人家可是浸淫电影产业多年的最顶端的老炮儿,会真的不懂在商言商的道理吗?更何况冯小刚本人可是贺岁档的缔造者呢。这时,再去细细梳理一下《我不是潘金莲》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终于发现,原来拥有双重投资人身份的冯小刚,才是那个在商言商的人啊!




耀莱的保底协议


假如票房不好

不仅冯小刚入股的耀莱亏损

自创的美拉影业也要赔钱


根据 2015年12月12日松辽汽车发布的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耀莱影城所控股的耀莱影视文化,与另外两家出品方华谊兄弟、摩天轮文化,签订了这样一份发行协议:如票房低于5亿,耀莱将支付2亿票房净收,票房5亿至8亿部分净收益由耀莱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耀莱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简单来说,就是耀莱为《我不是潘金莲》票房5亿保底,保底金为2亿。


另有媒体报道,刘震云的剧本版权由摩天轮文化购得,冯小刚拿下导演后,华谊便成为了《我不是潘金莲》的项目制作方和最大投资方,份额占70%,摩天轮占30%。为了分担风险,耀莱在看过粗剪后决定入局,并愿意以5亿保底,条件之一是获得20%的投资份额。最后华谊将从70%的投资份额中让给耀莱20%,占50%,摩天轮仍占30%。


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我不是潘金莲》票房有没有达到5亿,拿到2亿的华谊和摩天轮已经稳赚不赔。但是只要票房高于5亿,投资份额仅占20%的耀莱就将得到远远超过20%的收益。低风险拿低收益,高风险拿高收益,很合理。这也就是为什么耀莱的发行执行团队猫眼,要以票补的方式拼命将排片做到40%以上,而耀莱自家的影城里,排片力度更达到90%左右。根本上来讲,高风险的一方,当然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自己的高收益。


保底方耀莱的旗下影院给《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在90%左右


可是,为什么昔日影视业巨头华谊选择了低风险,放弃了高收益呢?华谊可是在为《西游降魔篇》保底的时候,尝到了甜头呢。除了因为时下大盘较冷,作为传统影视公司仍要求稳的心态,加上现金回流的压力,从根本上来讲,愿意交出发行权,也从侧面能够说明,华谊对作品的前景和发行团队的实力的综合分,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要不然《美人鱼》要上的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家公司为了挤进保底团队挤破头呢。所以,与其将发行权握在手里,不如选择规避风险,先将现金拿到手,哪怕是少赚一点。


但是,华谊退场了,冯小刚的压力却更大了。因为这次冯小刚除了担任导演,也是这部电影的投资方之二。


第一个投资方的身份,来自《我不是潘金莲》出品方之一东阳美拉,这是冯小刚2015年9月成立的影视制作公司,注册资金仅500万。11月的时候,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了东阳美拉70%的股权,同时也与冯小刚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自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冯小刚需承诺东阳美拉2016年度的业绩目标,为未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自2017年度起, 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也就是说,2016年的冯小刚身上背着1亿的KPI,而且这还是个“死”KPI,如果项目赚不到这个数,冯小刚就要从自己的兜里掏钱交足。




华谊投资冯小刚东阳美拉公司的公告


净利润1亿元,对于刚刚起步、很多大项目还在筹备中的东阳美拉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战斗檄文发出当日,“猫财经”在微博上爆出,东阳美拉上半年只完成了3535千万的KPI。如果这个消息属实,这就意味着,《我不是潘金莲》必须给东阳美拉带来6465万的净利润,不然,冯小刚就真的要破财了。


不过,换个角度来算这笔账,会发现与华谊拿出来的10.5亿元相比,冯小刚需要还回去的,只是个小数目啊。还有财经媒体算了笔账,即使东阳美拉直到2020年连续5年内一分钱不挣,需要补偿的现金业绩总和仅为6.75亿元,刨除运营成本,与10.5亿也还有着巨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冯小刚其实是旱涝保收的,作为间接投资方的华谊承担的风险仍然很大。当时华谊以如此高的风险投资东阳美拉的时候,就有财经界人士分析认为,这不是冯小刚在赌博,而是华谊在赌博,影视市场资本化程度加深之后,冯小刚已经成为了大IP,不会再甘愿屈居为华谊打工的导演,华谊如果不舍得这点钱,就会损失更多的钱。


但是,反过来说,作为东阳美拉的股东,《我不是潘金莲》一片的成败,并不足以影响华谊整体的投资。从东阳美拉公司正在开发中的项目来看,电影《手机2》、电影《念念不忘》、电影《非诚勿扰3》、电影《丽人行》、电视剧《12封告白信》以及综艺节目等,都是非常有“钱”景的。长远看来,华谊当然还是要赚钱的。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冯小刚作为东阳美拉投资人的压力,并没有吃瓜群众想像的那么大。


但是,拥有第二重投资人身份的冯小刚,压力就要大得多了。


前文说过,为《我不是潘金莲》保底5亿的耀莱,成了压力最大的一方,也成为最拼命的一方。但这又和冯小刚有什么关系呢?


据财经媒体报道,2013年9月,华谊兄弟子公司华谊互动娱乐斥资2.1亿元收购了耀莱影城20%的股权。2014年8月,又以4.64亿元向松辽汽车出让这20%股权。两个月后,冯小刚等影视明星合伙成立的君联嘉睿便出资5.1亿元,认购了松辽汽车的股份。2016年4月,松辽汽车更名为文投控股,也就是说,冯小刚成为了文投控股的间接股东。


冯小刚间接成为耀莱股东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懵圈?怎么又冒出来一个松辽汽车?其实这个名字在本文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勤劳的小伙伴可以往上翻一下,上文中提到的发布《我不是潘金莲》保底协议公告的,就是这家松辽汽车。对了!《我不是潘金莲》的保底方耀莱影视文化是由耀莱影城控股的,而耀莱影城正是松辽汽车(现更名为文投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哦。也就是说,作为文投控股的控股股东,冯小刚成了耀莱影视文化的间接的间接的间接(一共3次)投资人哦。


不要慌,其实一点也不绕。这么说吧,就是上映之前,不管《我不是潘金莲》有没有过5亿,华谊和冯小刚东阳美拉的投资,都是不担心回报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耀莱付给华谊的2亿中,也有冯小刚的钱哦。也就是说,冯小刚本人也参与了以《我不是潘金莲》的高收益为赌注的高风险“赌博”。上映之后,假如《我不是潘金莲》票房真的高过5亿,皆大欢喜,当然,票房越高,冯小刚赚到的钱就越多。举个例子,如果影片票房为8亿,那么多出的3亿就是耀莱独得,股东冯小刚就赚大发了,很有可能比华谊从2亿中赚到的还要多。但假如不能达到5亿,耀莱要承担的损失里面,也是有冯小刚自己的钱的。以4亿为例,已经付出2亿的耀莱,剩下2亿连院线分成都不够支付,更别说拿回20%的投资了,那股东冯小刚真的是亏大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冯小刚作为投资人的压力,还真是大呢。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不惜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对抗万达,埋怨两位王总,还对叶宁冷嘲热讽,还不是因为这些人都耽误他挣大钱了!六爷是不怕扛事儿的,因为六爷也是要赚钱的。



“Talk is cheap,money screams.”空谈无益啊,关键时刻还是得向“钱”看。还是《比利·林恩的半场战事》中的班长戴姆洞悉了这一切啊。


不过,不得不说,冯小刚怼的方式虽然不太招民众待见,但最起码他下场怼了啊。作为知名度超高的投资人,敢于搭上自己的名誉为收益一搏,正是对其他合伙人和股东负责任的态度和举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冯小刚和方励都是非常合格的投资人,谁能说他们不是在商言商呢?




收藏 已赞